摘 要:“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這就為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也不再是一句口號,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最核心的活動交集就是思維碰撞。我們所倡導的核心素養(yǎng)的中心也是思維,研究表明,所有素養(yǎng)的形成都需要學生主動去思考。因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思維方法和培養(yǎng)思維能力是當下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因循路徑。
關鍵詞:課堂革命實踐;思維型教學;小學英語課堂
“教學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思維型教學的目標就指向核心素養(yǎng)” 。胡衛(wèi)平教授認為,教師如果能夠深度理解思維型教學的基本原理,我們的教學就能夠真正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2021年6月份,筆者有幸參加了一次西安市思維型教學主題交流研討活動,聽完胡衛(wèi)平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核心是思維,而學生學習到的也應該是思想,課堂是培養(yǎng)思維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整體,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而貫穿這一活動始終的則是教師和學生思維的交流。接下來筆者將就思維型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做簡要分析。
一、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我們常說:“Well begun, half done”。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也可以說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而導入的目的就在于此——引起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投入課堂學習,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比較單一,一般多以復習導入為主,這種教學方式枯燥無味,難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學習多種導入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英語課堂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如:TPR、游戲、歌曲、繪畫等。而這些導入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興趣,讓他們主動思考,充分表達自己。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體?!庇浀糜幸还?jié)課,在學習的外研版小學英語M6U2“It's my ruler”時,筆者沒有讓孩子直接翻開課本,而是拿出自己提前準備的鉛筆(但是造型是鋼筆),然后問學生:“What's this?”,很多同學都回答:“It's a pen.”接著,筆者又嘗試讓學生進行更多的假設,猜一猜到底是什么。這個時候孩子們興趣盎然,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答案:“It's a ruler”“It's a knife”“It's an eraser”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既回顧了之前學習的內(nèi)容,又能練習到新的句型。接下來,筆者假設自己是一位失物招領處的老師,從每位學生那邊收集一件學習用品,然后帶領學生們認領各自的學習用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練習“What's this? It's my___.”句型效果非常好。孩子們能夠沉浸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整節(jié)課都呈現(xiàn)出一種熱情飽滿、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
在教授M9 “Happy birthday!”時,先提前了解班上學生的生日,然后利用課下時間把教室布置成一個Birthday party。這節(jié)課一開始給學生播放一首生日快樂歌曲,然后邀請過生日的同學上臺,同學們開始送生日禮物,由此引出句型“A ___ for you. Thank you. You're welcome?!边@節(jié)課反饋非常好,學生全程積極性極高,在學習的過程中身體和心理上都很放松,思維互活躍。
二、知識新授——設置開放性問題,學生才是主體
學習活動主要是從提問問題和解答問題開始的,所以,作為教師,第一件事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問題,想辦法通過自己設置的開放性問題,去引導學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人,這與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差別很大。比如在學習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Module4Unit1“It's red”這節(jié)課時,筆者通過一首關于rainbow的歌曲做課前熱身,然后筆者畫了一副簡筆畫問大家:What's this? 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聯(lián)系之前的認知,猜測筆者簡筆畫判斷出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是顏色,隨后筆者又播放了一段關于變色龍的視頻,讓大家討論“Why does the chameleon change the colors? ”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比如“Because its skin can change colors” “Because of the temperature” “Environment”等。通過這些問題,學生不僅思考了本節(jié)課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而且也了解到變色龍變色是為了保護自己,我們生活在多彩的世界,要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最終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
在之前學習人教版PEP英語六年級下冊“Where did you go”這一單元的時候,筆者先利用一個塞翁失馬的英文小故事作為導入,提出兩個問題:What happened to the old man? How do you think the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the old man? 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點出本節(jié)課的關鍵主題:good or bad,進一步讓學生討論生活中所遇到的good things 和bad things。然后筆者又提出:If you are the old man, what will you do and how do you think? 學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教育不一定是存在于課本知識,而在于滲透情感和道德,因為,教和育從來都不曾分開。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根據(jù)課程標準,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因此,課堂設置開放性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將新舊知識進行遷移和整合,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三、課堂練習——小組討論與競爭機制,導圖啟發(fā)學生思維
課堂練習的設置不能總是單一地跟讀、重復、同桌互讀等機械的活動。教師需要想辦法調(diào)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讓每位同學都參與進來,筆者通常用到的方式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教學方式以人的思維方式為出發(fā)點,通過記錄的方式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利用形象直觀的圖示加深學生的記憶。思維導圖能把枯燥的信息圖像化,有利于孩子們更形象地接受知識,記憶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們記錄思維活動,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思維方式。
筆者在教學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2 “My favorite season”這一課時就運用了思維導圖的方式:首先大家分成四小組,每組一張大白紙。導圖的核心詞匯是“Seasons”,然后筆者進行提問:How many seasons do you know? 請小組合作將四個季節(jié)寫到白紙的不同位置,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接著,筆者繼續(xù)提出不同問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___?? What did you do in____? Where did you go? When... Who... and How...。在一系列的討論中,孩子們通過自己思考以及與其他小組溝通和學習在自己小組內(nèi)的思維導圖上添加了很多新詞匯,如:warm、cold、hot等,思維導圖也越來越完善和豐富。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將課本上枯燥無味的長篇大論轉換成色彩斑斕的思維導圖,教學目標清晰可見,內(nèi)容更加形象生動。語言和思維二者是相互促進的,小學英語課堂效果與教學目標是否能順利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思維,在“雙減”政策下的今天更是如此,教師更要發(fā)揮引領作用,讓課堂“活”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提高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更能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思維導圖不僅能夠運用于文本處理,還能用于單詞教學、寫作、閱讀以及復習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思維導圖能夠讓各個單詞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還能有效避免在識記過程中產(chǎn)生的混淆。如:在教授孩子們light、right、fight等單詞的發(fā)音時,思維導圖能清楚表達與“ight”相關單詞,并且能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而聯(lián)想到might、tight等單詞。
四、知識產(chǎn)出——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新風采
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如何使用知識,那么,學生對本堂課到底有沒有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怎么去考察呢?這都是教師需要考慮到的。筆者通常使用的方式是課堂小組多任務,自由選擇來展示。
思維型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性、 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能力。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通過多個角度以及運用不同渠道、不同途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個性表達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和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通常會利用worksheet來進行練習,并要求學生完成后進行展示。筆者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PEP下Unit 3 “Where did you go”時所用到的worksheet如圖一。學生自選2+n個任務(必選:朗讀對話和自編對話),自主完成學習卡。此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設置八個任務選項,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任務,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分層教學。完成任務卡后邀請小組學生進行成果展示。
任務一和任務二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任務三至任務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個人能力去自主選擇,不僅考慮到了學生個人能力,還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
五、課后作業(yè)——分層布置,新穎啟智
一節(jié)好課不僅僅在于課堂,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也十分關鍵。因為作業(yè)既是教師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課堂知識延伸的途徑?!半p減”政策指導下,分層布置作業(y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生課堂掌握的程度不同,針對性作業(yè)指導必然不同。在小學階段,英語主要可分為常規(guī)作業(yè)和特色作業(yè),今天筆者主要討論的是常規(guī)家庭作業(yè),該類作業(yè)一般可分為兩種:書面作業(yè)和口頭作業(yè)。
筆者將不同的作業(yè)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主要是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鞏固類的練習,如單詞和句型的抄寫以及選擇題;第二類主要是知識綜合運用類,如開放性簡答題和閱讀等;第三類主要是自主探究類,如完成課前知識預習單,主動查找相關知識點,完成project。通過第二類和第三類作業(yè)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去感受知識的延展性,感知學習材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必拘泥于某一個特定的知識點或者學習形式。學習是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作業(yè)分層以及小組配合完成project,能夠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yè)分組時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以及綜合能力,幫助小組成員提高合作意識。
六、結語
總的來說,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無論作為學習主體還是教學主體,我們都要始終堅持讓思維成為我們的習慣。我國目前的英語課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關注程度還是較低,思維型課堂的實施已然成為一種趨勢,對整個社會的教育都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列寧曾說過:“每個宣傳員和鼓動員的藝術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法影響自己的聽眾,盡可能地使某個真理對他們有更大的說服務,更容易領會,留下更鮮明、更深刻的印象。”筆者始終相信,只要教師能夠將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的學習機會,并予以科學指導,科學地、多形式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就能讓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科學和高效。
參考文獻:
[1]胡衛(wèi)平.思維型教學理論及其應用[J].教育家,2018(48):13-16.
[2]思維型教學理論的課堂實踐[J].中國科技教育,2021(9):8-9.
[3]白俊萍.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67.
[4]林崇德,胡衛(wèi)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9- 36.
作者簡介:楊晨冉(1990.02-),女,陜西漢中人,西安灃東中加學校,中小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