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我國持續(x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情境教學模式還能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此外,情境教學模式還有助于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期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應用
數學作為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習課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等原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不理解的知識。為了更加高效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將情境教學法融入數學課堂中,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難度,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上更加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對小學生而言有著不小的難度。不僅如此,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較為壓抑,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內容,反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讓學生更加抗拒這一學科。小學生具備具體形象化、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完全迎合了小學生的需求,使用虛擬的教學環(huán)境展開學習,一來改善了課上的學習氛圍,打破了以往教師主導的課堂,成功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二來還能將原本抽象、死板的知識內容靈活化,迎合了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其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小學生思維邏輯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對一些知識內容,只能了解表面的含義,對深層次的知識缺乏理解和感悟,給數學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情境教學法靈活度較高,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根據課程內容和實際情況,靈活地進行調整,使用不同的知識內容展開學習,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僅如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展開趣味性的學習,將一些內容抽象、隱晦的知識轉化成為直觀、形象的經驗,幫助他們了解抽象的內容。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啟發(fā)式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啟”。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如果教師講解得比較抽象,學生就無法高效掌握相關的概念與原理。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借助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對教材知識進行合理的引入。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提出數學應用問題“今天阿明的兩位同學來阿明家做客,阿明媽媽計劃為三個孩子準備一頓美味的晚飯,其中做韭菜雞蛋餃子需要25分鐘,做紅燒豬排骨需要20分鐘,做酸菜鯽魚需要18分鐘,炒菜需要20分鐘。那么阿明的媽媽做菜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呢?”由于學生只是需要簡單地將所有時間進行累加,通過計算能給出正確的答案。隨后,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分析“如果阿明的媽媽同時做幾件事情,時間會不會用得更少一些呢?”這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積極投入合作探究中。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與引導,能使學生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這也極大地發(fā)揮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二)設計游戲化情境,體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
小學生活潑愛玩,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提出了課程游戲化理念,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在玩中學,通過娛樂的方式掌握知識內容。基于此,根據理念和學生特點,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趣味性的游戲化教學情境,使用比賽、角色游戲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構建高質量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要求學生學會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物體,并說出觀察到的圖形,發(fā)展他們的空間幾何思維。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構建一個游戲化的情境,讓學生展開小組競賽游戲。教師隨機提供一個圖形或造型,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快速說出俯視圖、正視圖、側視圖的內容,用時最短、速度最快的小組獲勝。這種教學手段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趣味性游戲教學的元素,提高他們對知識內容的分析,對課程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構建生活化情境,加強數學知識運用能力
教育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數學作為一門常見的學科,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诖?,在使用情境教學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展開教學,根據教材的內容,聯(lián)系一些生活中的知識,通過趣味學習的方式展開教學,在虛擬的情境中,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和分析能力。此外,在進行情境構建的時候,教師要考慮本班學生的年齡情況,盡可能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情,避免和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數”一課時,要求學生認識數字“1~10”,并能根據自己的觀察,準確地表達出來。在展開情境構建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展開教學,給學生營造一個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說出在圖片上看到的數學信息。如“2座房子”“3只鴨子”“4棵樹”“5個小朋友”等內容,利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展開教學,既能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科的距離,還能加強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保證課程內容的質量,達成教育目的。
三、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實際生活,引入游戲教學法,合理設置“陷阱”,讓學生通過犯錯吸取教訓,將知識點掌握牢固。同時,教師還應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營造良好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春榮.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建構策略淺談[J].讀寫算,2021(35):205-206.
[2]蒲建宏.情境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