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教育屬性看,“五育融合”是育人目標,“項目化學習”是育人方式,兩者間存有內在聯系。項目化學習的本質屬性與五育融合的根本要求具有共同的發(fā)展愿景,都指向“全面育人”。江蘇省無錫市協和雙語學校以項目化學習為載體,通過項目化學習的課程開發(fā)、活動組織和學習環(huán)境打造等路徑,較好地實現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五育融合;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42-0049-02
【作者簡介】張晶,江蘇省無錫市協和雙語學校(江蘇無錫,214000)副校長,一級教師。
“五育融合”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路徑。隨著當下中小學育人方式的轉型,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為落實“五育融合”的改革目標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徑。江蘇省無錫市協和雙語學校以項目化學習為載體,通過項目化學習的課程開發(fā)、活動組織和學習環(huán)境打造等路徑,較好地實現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標。
一、開發(fā)“五育融合”的項目化學習課程
學校整體規(guī)劃項目化學習時間、主題,將項目化學習與學科課程有機融合,開發(fā)了“自然花園”課程。該課程以“自然花園的建設”為驅動性任務,把“五育融合”作為發(fā)展目標,以土壤的質量、植物生長習性、昆蟲生活習性、水質檢測等自然科學核心知識為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并進行校園“自然花園”的建設。
核心知識學習之后,學生需要通過以下五個步驟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
第一步,改善土質。學生實地考察土質情況,提出可以通過制作蚯蚓塔、施有機肥料來改善花園土壤質量。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了蚯蚓塔的制作并及時擺放到自然花園內;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學樓的每個樓層設置了有機肥料收納箱,向全校學生收集果皮等可以用來制作有機肥料的垃圾,并定期將其轉移到自然花園的堆肥箱內。
第二步,布局柵欄。學生測量花園現有面積,設計花園柵欄的布局,既要兼顧最佳的澆水路線,又要確保花園的整體美觀。設計完成后,學生共同進行柵欄的擺放與搭建。
第三步,選種植物。學生考慮四季氣候變化,根據時節(jié)選擇不同的植物播種,以確保自然花園內一年四季都富有生機。
第四步,平衡生態(tài)。學生從生態(tài)平衡的角度思考如何吸引更多的昆蟲、鳥類來花園棲息生活,同時,他們在美術課上設計鳥窩圖案,希望鳥類更喜歡“自然花園”這個家園。
第五步,養(yǎng)護花園。學生籌劃花園的維護與管理,主動向校內的植物養(yǎng)護工人及相關專家請教,使花園內的植物能夠得到更好養(yǎng)護。
基于課程建設的項目化學習融合了學生德育的養(yǎng)成、智育的發(fā)展、美育的培養(yǎng)、體育的運動和勞動教育的實踐,整個過程并沒有單獨強調五育中某一項的重要地位,也沒有弱化其中的任何一項,而是把所有的內容融合于學習過程,在潤物無聲的項目化學習中實現了“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標。
二、組織“五育融合”的項目化學習活動
項目化學習活動需要全體教師參與。學校積極引進專家開展活動前的評估與審議,為教師安排與項目化學習相關的專題培訓,讓教師現場模擬活動的組織與學習過程,確保全體教師清楚活動的目的、實施流程與方法。
實施中,學校將學生外出實踐活動與項目化學習相結合,明確學習指向和育人功能,讓活動更具教育意義和價值。比如,學校把春秋游活動與項目化學習活動有機結合,通過調查了解到學生對鳥類生存的話題很感興趣,于是設計了驅動性任務:學校附近的九里河濕地公園想要舉辦觀鳥節(jié)活動,但工作人員苦于園內沒有足夠數量和種類繁多的鳥,請大家一起探尋原因并出謀劃策。這一驅動性任務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實踐并服務社會。這一活動分三天開展。
第一天以課堂學習和戶外探究為主,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分別負責不同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隨后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前往九里河濕地公園進行考察,及時記錄搜集的數據,如水質的pH值、植物種類、鳥類品種、園內的垃圾箱數量、來訪的游客量等,有的學生還帶回了不同區(qū)域的土壤樣本。
第二天主要是實地考察,全體學生來到了常熟的尚湖國家濕地公園,同樣按照小組分頭完成了與第一天相同的任務,搜集并記錄數據。
第三天主要是課堂學習與反思總結,學生基于前兩天的學習做數據分析,并進行歸納總結。后續(xù)給九里河濕地公園的負責人和當地商務區(qū)的管理者寫了建議信。商務區(qū)相關負責人收到信后,認真閱讀并回了信,還專門來學校參與了學生的活動,不僅回答了學生的疑問,也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議,還為學生做了關于“公園設計”的科普講座。
項目化學習煥發(fā)了學生所學知識的生命力,激發(fā)了學生對社會、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使他們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自然地將德智體美勞有機融合,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實現理想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