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日語教學模式構建

      2023-02-18 02:01:44
      林區(qū)教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學時日語

      鐘 浩

      (鄭州商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一、學情分析

      近年來選擇日語作為高考外語科目的人數(shù)明顯增多。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日語高考人數(shù)從2017年的1.6萬人增加到20萬人,2022年預計達到25萬人,是2017年的15.6倍。 《關于政協(xié)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13號(教育類006號)提案答復的函》指出:“充分照顧小語種的實際情況,高考命題時小語種試卷的難度要比英語容易5至10個百分點?!边@一政策導向成為英語學習困難者選擇和漢語有部分相通的日語作為考試科目以提高高考成績的一條捷徑[1]。

      隨著高考日語學生的增多,大學日語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來自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是高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日語教學體系,選用教材不一,學習時長不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二是高中日語學習以應試為主,注重題海戰(zhàn)術,忽視發(fā)音和語言的運用,導致學生聽說能力較差;三是部分學生為了高考提分而臨時選擇日語學習,高考后進入大學,學習目標缺失,加上專升本考試和部分考研專業(yè)只限英語語種考生,就業(yè)市場仍以英語能力作為主要考量因素等原因,導致個別學生中途重新選擇英語進行學習。另一方面來自高校的實際情況:一是高校面臨著日語語種考生零星分布在各學院和各專業(yè)的現(xiàn)狀,學生總數(shù)較少,分布面較廣,排課時間受限較多;二是各學院人才培養(yǎng)方案涉及的外語通識教育必修學時各異,而且部分專業(yè)只設置了與其專業(yè)相關的英語特色課程,如物流英語等,相關配套日語課程的置換與人才培養(yǎng)仍是一個需要系統(tǒng)研究的課題。

      二、課程定位

      為了厘清新時代大學日語(第一外語)的定位,在《普通高中日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年版)》《普通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指南(2020年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有關政策背景下,立足歷屆大學日語《教學大綱》(或稱“課程教學要求”)的變遷,深入分析《大學日語教學指南(2021版)》,結合學校辦學實際和辦學特色,找準課程定位,確定課程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

      1.教學大綱的變遷

      表1 梳理了有關非專業(yè)日語(大學日語為第一外語)歷屆教學大綱的主要變化:有關公共日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在40年前就已經出現(xiàn),從最初的只注重教授詞匯、語法,培養(yǎng)學生查閱科技文獻的能力,到全面重視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重視發(fā)揮語言工具性作用,培養(yǎng)學生獲取專業(yè)所需信息的能力,再到開始注重語言的人文性,培養(yǎng)學生日語綜合運用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綜合文化素養(yǎng)。

      表1 非專業(yè)日語(大學日語為第一外語):歷屆教學大綱主要變化[2]

      2.大學日語教學指南(2021版)

      《大學日語教學指南(2021版)》(以下簡稱《指南》)對大學日語界定為:大學日語指公共外語,包括一外、二外,簡言之就是非專業(yè)日語。鑒于二外教學對象以英語專業(yè)學生為主,且已有較長的教學傳統(tǒng)和相對明晰的學習者畫像,因此文章主要針對一外選擇日語學習的非專業(yè)日語學生的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指南》明確指出,大學日語課程是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指:日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在學術或職業(yè)領域進行交流的相關能力。人文性是指: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能力,服務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能力)。同時《指南》對人文性的內涵和外延做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強調新時代外語學習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服務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倡導教學應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強調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fā)展需求;學習階段分為基礎、提高、發(fā)展三個級別;強調教學活動實現(xiàn)由“教”向“學”的轉變[3]。

      3.鄭州商學院的大學日語課程定位

      鄭州商學院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服務為導向,以制度為保障”的發(fā)展理念,立足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通過特色鮮明的“商科+”學科專業(yè)體系,打造商科優(yōu)勢明顯的辦學特色。大學日語作為通識必修課,要深嵌“商科+”基因,實現(xiàn)“外語+商科+專業(yè)”的融合,緊緊圍繞“商科、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yǎng)特色與內涵式發(fā)展目標,探索分層分類教學背景下日語教學的存量升級、增量優(yōu)化、余量削減的路徑,最終實現(xiàn)實在而豐滿的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復合型、跨學科型人才。

      大學日語立足通識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為基礎;錨定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定位,通過中日跨文化交際獲取專業(yè)成長所需要的前沿知識;瞄準中國文化外宣闡釋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服務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以學生為中心,著力以下三個顯性指標:一是嘗試構建按“微方向”分類的跨年級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滿足日語綜合知識教育與學生特色需求的有機結合;二是推動學習成果產出導向的課程考核評價改革,促進外語+專業(yè)的深度融合;三是探索創(chuàng)建思政樣板課,把講好中國故事作為課程思政和日語應用的著力點。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構建“微方向”分類的跨年級分層分類教學選課體系

      《指南》把學習階段界定為基礎、提高、發(fā)展三個級別,每個階段建議授課學時為120學時,共計360學時。根據(jù)鄭州商學院人才培養(yǎng)方案,本科生大學日語授課學時為4個學期,前3個學期分別為64學時,第4學期為32學時,共計224學時。??粕照Z授課學時為2個學期,每個學期64學時,共計128學時。根據(jù)調查,學校開設大學日語課程的學時數(shù)相較全國同類院校已經相對充足,但是如果從基礎階段授課開始算起,學時數(shù)仍然無法滿足部分學生對發(fā)展階段的學習需求。

      鄭州商學院高考日語語種的學生2020級28人,2021級96人,預計2022級學生數(shù)仍將快速增長。生源的多樣性和規(guī)?;癁榉謱臃诸惤虒W提供了條件,也提出了要求。表2是以學生為中心,對標《指南》要求構建的分層分類教學選課方案——基礎階段課程:大學日語Ⅰ、大學日語Ⅱ;提高階段課程:大學日語Ⅲ、大學日語Ⅳ;發(fā)展階段課程:大學日語(商務方向)、大學日語(考研方向)、大學日語(就業(yè)方向)以及個性化定制置換日語專業(yè)課程等。

      表2 分層分類教學選課方案

      由于大學日語生源遍布全校各學院和各專業(yè),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級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專業(yè)和年級組織教學不再具有參照性。因此,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立足學生高考日語水平,根據(jù)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選課的學分制十分必要。如表2所示,大部分學生可以在第二學期開始從《大學日語Ⅱ》依次修讀至大學日語方向課;基礎較差的學生可在入校第一學期開始依次修讀《大學日語Ⅰ》到《大學日語Ⅳ》;個別基礎非常好的學生可在大一入學跨年級直接修讀提高階段的《大學日語Ⅲ》《大學日語Ⅳ》及發(fā)展階段課程,后期可根據(jù)自身發(fā)展需求,選擇一到兩門日語專業(yè)課進行學習,最終實現(xiàn)日語綜合素養(yǎng)教育與特色方向教育的有機結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2.推動學習成果產出導向的課堂教學和考核評價改革

      《指南》中教學目標強調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fā)展需求。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活動實現(xiàn)由“教”向“學”的轉變。因此,“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是大學日語課程的內在要求。

      任務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基礎階段引入“日語假名臥底游戲”“日語數(shù)字過7游戲”“流行歌曲日語版”等任務,通過沉浸式集體游戲任務,幫助學生鞏固近似假名的辨析、日語數(shù)字的聽說讀寫,中日歌詞的對譯識記等;提高階段引入“NHK簡單新聞的影子跟讀”“課前日語小故事”“會話翻譯接龍”等任務,通過顯性的個體任務,提高學生聽說譯的實際運用能力;發(fā)展階段引入“NHK紀錄片《中國神秘紀行》模擬導游”“日企模擬面試”“日本原著讀書報告”等任務,通過成就型挑戰(zhàn)任務,助力學生走入真實的工作情境,掌握日語綜合運用能力。

      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多元專業(yè)背景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外語+專業(yè)”的縱深融入和通識教育人文關懷的雙軌推進。一方面,將專業(yè)相近的學生組建小組,鼓勵學生利用日語語言工具深入探索該專業(yè)領域日本的先進理念和前沿知識,對標“金課”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的要求,實現(xiàn)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另一方面,課堂創(chuàng)建分享平臺和“發(fā)表”環(huán)節(jié),促進專業(yè)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實現(xiàn)知識面的拓寬和通識素養(yǎng)的提升。

      項目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在發(fā)展階段的方向課上著力推動項目式教學,大學日語(商務方向)對接學?!吧炭?”辦學特色和鄭州市鞏義市地方產業(yè)優(yōu)勢,如開展“鋁制品對日跨境電商實務”“杜甫文創(chuàng)推介發(fā)布會”等項目;大學日語(就業(yè)方向)瞄準各類證照考試,如日語教師資格證、翻譯資格證、J.TEST、JLPT、BJT商務日語能力考試等進行項目式輔導;大學日語(考研方向)包括以203日語作為統(tǒng)考外語報考各專業(yè)的學生和跨考日語翻譯碩士的學生,課程可從學術資料搜集到考研面試模擬等進行項目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以開放式的作業(yè)形式,給予學生最大的空間和渠道去接觸最新的日語素材,在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學習成果產出導向的考核評價在基礎階段和提高階段可以采取分數(shù)加權機制: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40%+成果×20%。成果在不同學習階段可以遞進變化。例如:《大學日語Ⅰ》為強化學生高中時忽視發(fā)音的問題,成果指定為影子跟讀作品。《大學日語Ⅱ》為了進一步提高發(fā)音的質量,成果指定為動漫配音作品。《大學日語Ⅲ》為鼓勵學生實踐,成果指定為在亞馬遜(日本)上代親朋好友海淘好物,并撰寫代購過程及心得?!洞髮W日語Ⅳ》成果指定為“為高中生上一堂日語課”或制作微課視頻等。發(fā)展階段的日語課程考核評價要打破傳統(tǒng)的試卷考試模式,嘗試成果匯報式考核評價改革。例如:大學日語(商務方向)可進行商務情景劇展演匯報;大學日語(就業(yè)方向)可進行“外語+專業(yè)”深度融合的前沿成果調研匯報,或用相關職業(yè)證照申請免考;大學日語(考研方向)可進行203考研日語試題分析報告匯報等。

      3.聚焦講好中國故事的課程思政

      《指南》指出,大學外語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日語課程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要求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能力,服務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學生對中國文化引入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強烈的認同感,但是目前學生本土文化表達能力欠缺,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傳播中國文化的意識,設計相關教學內容和實踐環(huán)節(jié),挖掘教材的中國文化思政元素,春風化雨用日語講好中國故事[4]。

      聚焦講好中國故事的課程思政,要從“全員、全程、全方位”著眼,強化學生的中心地位[5]。首先要“活用教材、全員覆蓋”:通過教材課文、會話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日本文化,擴大視野,對日本文化進行深入思考。其次要厚植家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挖掘教材中大量當代中國文化的素材,提高學生基礎日語學習過程中的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用日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再次要“拓展資源、全程浸潤”:通過學習通、云班課等線上學習App,拓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日語版)》、人民中國日語版、人民網日語版等凝聚中國智慧的新鮮素材,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適時補充相關資源的閱讀、聽解、配音、翻譯、會話、討論等練習,多模態(tài)提高學生用日語講好中國故事的信息搜集能力,幫助學生擴充語料積累。最后要“強化實訓、全方位實踐”:通過舉辦“外教在中國”日語短視頻大賽、中日文化口語角等社團活動,“講好抗疫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日語演講比賽等專業(yè)競賽,“中國供應鏈”跨境電商等實習實訓,全方位多渠道提供課程思政支持,提高學生用日語講好中國故事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結論

      依據(jù)《大學日語教學指南(2021版)》,鄭州商學院修訂了應用型高校外語通識類必修課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初步構建了符合學院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日語課程學分制選課體系,優(yōu)化了課程設置和分層分類教學方案。圍繞“成果產出導向”活用“跨學科跨平臺跨年級”思維,延展了多渠道教育教學的途徑,突出商務日語實用技能,拓寬學生學習本專業(yè)的國際化視野,實現(xiàn)“外語+商科+專業(yè)”的深度融合。聚焦“講好中國故事”的課程思政,實現(xiàn)了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此外,通過推動專業(yè)社團引領第二課堂、線上短期游學、手機學習App等多層級知識供給,滿足了學生即時多元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了“實在”而“豐滿”的教育。

      猜你喜歡
      以學生為中心學時日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詩詞寫作》課程教學大綱(節(jié)選)
      學時壓縮下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討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教學大綱國畫(工筆花鳥)
      明朝日語學習研究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探索學時積分制 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以學生為中心”食品衛(wèi)生與安全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37:29
      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
      辨析判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標準應是教學質量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18:26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的大學圖書館建設
      鞍山市| 台北市| 化隆| 盐城市| 富宁县| 瓦房店市| 石楼县| 花垣县| 通海县| 和林格尔县| 扎兰屯市| 越西县| 潢川县| 资源县| 富平县| 栾城县| 林甸县| 马边| 宜兰市| 藁城市| 惠来县| 探索| 台南市| 苏尼特右旗| 乐昌市| 安陆市| 雅江县| 莱州市| 房产| 沛县| 安溪县| 阿图什市| 宝山区| 建瓯市| 萍乡市| 江门市| 本溪| 晋城| 满洲里市| 武鸣县|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