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實施勞動教育,對落實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以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開展幼兒園一日活動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借助主題活動、午餐活動、集體活動等,促進勞動教育的滲透,以便使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切實強化幼兒的自覺勞動意識。
【關鍵詞】幼兒園;一日活動;勞動教育
作者簡介:陸楓靈(1997—),女,江蘇省啟東市高新區(qū)幼兒園。
素質(zhì)教育理念與幼兒教育的整合,讓教師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有許多教師將勞動教育當成單獨的活動,與日常幼兒教育剝離開來,這會阻礙幼兒勞動素養(yǎng)、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包含多個滲透勞動教育的落腳點,能讓勞動教育真正地滲透到幼兒成長的方方面面。對此,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將勞動教育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幫助幼兒形成愛勞動的品質(zhì)、肯勞動的意識,以及會勞動的能力,促使幼兒從勞動中獲得快樂,逐步養(yǎng)成積極勞動的良好習慣。
一、開展主題活動,做好勞動教育
主題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的集體活動,通過開展這一類活動能夠迅速地達到某種特定的效果。在幼兒園,教師要把握主題教育的機會,以勞動教育為活動主題,做好勞動方法的滲透和勞動競賽的組織,以便在提升幼兒勞動能力之余,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一)滲透勞動方法,提升勞動能力
縱觀當前的幼兒勞動教育活動,許多教師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基礎勞動知識的滲透上,而未重視開展勞動主題活動。這導致幼兒真正參與到勞動中時,因為未掌握科學的勞動方法,而難以又快又好地完成勞動任務。若教師頻繁地糾正幼兒的勞動方式,也較難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難以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有必要組織幼兒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為幼兒滲透勞動的正確方式,強化幼兒的勞動技能,以便幼兒掌握正確的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的質(zhì)量。
例如,擦桌子、擦椅子是幼兒力所能及的勞動行為。在以往的勞動教育中,教師通常會直接為幼兒安排相應的勞動任務,讓幼兒自主擦桌子、擦椅子,表面上給予了幼兒較大的自由度,但實際上幼兒完成勞動任務的質(zhì)量并不高,許多幼兒并沒有真正地擦干凈桌子和椅子。
對此,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思考“我們?yōu)槭裁匆磷雷?、擦椅子呢?”“如果不擦桌子、不擦椅子,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等問題,使幼兒通過思考和討論明確勞動的目的。隨后,教師采用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的方式,為幼兒介紹擦桌子、擦椅子的技巧,使幼兒在學習和實踐中正確掌握擦桌子、擦椅子的技能,提高勞動效率和質(zhì)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借助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機會,為幼兒滲透科學的勞動方法,使幼兒迅速地掌握勞動技巧,以便幼兒在參與勞動時能夠游刃有余。
(二)組織競技比賽,活化勞育方式
幼兒的勞動興趣直接關系著幼兒的勞動熱情,當幼兒的興趣濃厚時,他們會主動地參與到勞動中;當幼兒的興趣低迷時,他們的勞動欲望會有所降低,進而無意識地排斥勞動。而競技比賽對幼兒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幼兒會為了獲得比賽的勝利而積極投入競賽中。因此,在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時,教師可根據(jù)勞動教育的需求,組織幼兒開展競技比賽活動,促使幼兒在好勝心的驅(qū)使下參與競賽,同時鍛煉勞動技能。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愛勞動,愛生活”勞動競賽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熱情。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先依次為幼兒介紹競技比賽各個關卡的內(nèi)容及要求。
第一關:穿脫衣服。將擺在桌子上的衣服穿到身上,再脫下放回原處,并將衣服疊整齊。第二關:脫穿鞋襪。坐在指定位置,將自己的鞋子、襪子脫下,再重新穿上。第三關:玩具分類。對散落在桌子上的玩具進行分類整理。第四關:整理書包。整理桌子上的圖書和文具,并將它們有序放入書包內(nèi)。
在幼兒清楚每一個關卡的要求后,教師應給予幼兒自主練習的時間,讓幼兒熟悉每一個關卡的任務。當幼兒準備好后,教師便可組織幼兒參與游戲,以便幼兒在競技比賽活動中充分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根據(jù)勞動教育的需求,組織幼兒參與競技游戲活動,能夠有效弱化勞動過程中的枯燥感,使幼兒在好勝心的驅(qū)使下積極地參與勞動,快速、熟練地掌握勞動技能。
二、抓住午餐契機,做好勞動教育
午餐活動是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許多教師認為午餐活動只是供給營養(yǎng)的常規(guī)活動,只關注幼兒有沒有吃飽、營養(yǎng)是否均衡,而弱化了午餐活動中的勞動價值,以至于錯失了勞動教育的絕佳機會。對此,在開展一日活動時,教師要正確認識午餐活動,借助午餐時間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一)營造勞動氛圍,助力習慣養(yǎng)成
幼兒生活的環(huán)境會對幼兒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也會無意識地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交互,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氛圍是鼓勵幼兒開展勞動的,那么在長期的熏陶下,幼兒也會自覺養(yǎng)成勞動意識,主動地參與勞動活動。
具體而言,教師要精心布置幼兒的就餐環(huán)境,張貼提示性標語,烘托勞動教育的氛圍,促使幼兒在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勞動意識,積極地開展勞動。此外,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性,增加幼兒勞動的機會,教師還可鼓勵幼兒參與到就餐環(huán)境和勞動氛圍的營造中,從而進一步推動幼兒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
例如,臨近午餐時間,教師便可組織幼兒參與到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中,讓就餐環(huán)境增添一絲勞動色彩。首先,教師可帶領幼兒在餐廳的空白墻上張貼帶有“餐具放整齊”“桌椅要擺好”等字樣的海報,以便幼兒在瀏覽這些海報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養(yǎng)成主動擺放餐具,并在就餐結束后整理餐桌和椅子的習慣。
其次,教師可帶領幼兒以“餐后勞動,從我做起”為主題,裝扮餐廳的文化長廊,進一步烘托整個餐廳的勞動氛圍,使幼兒通過觀賞文化長廊,逐步形成積極勞動的意識。在洗手池邊,教師也可帶領幼兒張貼帶有“勤洗手,講衛(wèi)生”的標語,使幼兒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在幼兒就餐的過程中,教師可抓拍幼兒勞動的瞬間,并將這些照片粘貼到文化長廊上,豐富文化長廊的內(nèi)容,讓幼兒從文化長廊中汲取勞動養(yǎng)分。
教師重視環(huán)境的建設,并帶領幼兒參與到勞動教育環(huán)境的建設中,能夠營造濃郁的勞動教育氛圍,促使幼兒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定期進行表彰,強化自覺意識
教師和他人的肯定對幼兒而言具有激勵作用。當教師對幼兒的勞動行為進行肯定和表彰時,幼兒也會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加自覺地向教師肯定的行為靠近。同時,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會主動地模仿身邊的榜樣,塑造自身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午餐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勞動行為,并定期總結幼兒在就餐過程中的勞動行為,以便基于幼兒的情況表彰表現(xiàn)較好的幼兒,促使其他幼兒以此為榜樣,不斷完善自身的行為,增強勞動意識。
比如,教師可以設定“我是小標兵”的榮譽稱號,表彰午餐活動中勞動能力和勞動意識較強的幼兒,從而為其他幼兒樹立學習榜樣。教師可向幼兒介紹評選這一榮譽稱號的規(guī)則—根據(jù)幼兒在每日午餐活動中的勞動情況為幼兒打分,每兩周統(tǒng)計一次分數(shù),得分最高的幼兒就能獲得這一榮譽稱號。
隨后,教師再向幼兒介紹參與評分的具體項目,如清掃餐后垃圾的積極性、收拾碗筷的自覺性等,這個活動使幼兒在就餐時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餐后主動清掃垃圾,收拾碗筷。在觀察幼兒的行為后,教師可為幼兒評分并統(tǒng)計幼兒的分數(shù),為得分最高的幼兒授予“我是小標兵”的稱號。
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后,獲得榮譽稱號的幼兒也會繼續(xù)保持高漲的勞動熱情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還能為其他幼兒樹立學習標兵,強化其他幼兒的勞動自覺性。
三、著手集體活動,做好勞動教育
集體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集體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幼兒的審美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真正地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踐行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審美教育、科學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等集體活動,本身與勞動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集體活動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入勞動教育的元素,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勞動能力,增強勞動意識。
(一)基于田園活動,開放勞動空間
在傳統(tǒng)勞動教育中,教師習慣于將勞動的場所局限在室內(nèi),導致幼兒勞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受限。而田園活動不僅能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勞動機會,也可以拓展幼兒的勞動空間,讓幼兒在室外鍛煉勞動能力,掌握勞動技能。因此,教師可指導幼兒有序地參與田園勞動活動,強化幼兒的勞動能力。但是,考慮到田園勞動活動的復雜性,教師可為幼兒搭建合作互助小組,讓幼兒在分工合作中加快勞動的進度,更好地體驗勞動的快樂。
比如,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種子種植”的田園活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能力。在戶外,教師先為幼兒展示多種類型的種子,讓幼兒認識不同植物種子的特點。之后,教師讓幼兒自由選擇,選取自己最喜歡的蔬菜種子開展種植活動。選擇同一種蔬菜種子的幼兒自動組成一個小組。
在進行實際操作前,教師設計了“如何種植植物種子?”“種植的步驟有哪些?”等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和交流,促使幼兒依靠小組的力量,確定種植蔬菜種子的基本步驟。隨后,引導幼兒用事先準備好的瓶子、花盆等容器,以及小鏟子等工具,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開展種植蔬菜種子的活動?;顒又?,有的幼兒負責裝土,有的幼兒負責種植種子,有的幼兒負責運水和澆水等。這樣,幼兒不僅可以在有序操作中完成蔬菜的種植活動,也可以在相互配合中強化合作意識和勞動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教師根據(jù)田園活動的難度,組織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種植活動,能夠加快幼兒勞動的進度,讓幼兒在合作中順利完成戶外勞動,進一步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
(二)借助創(chuàng)造活動,釋放勞動潛能
成功的體驗,是幼兒持續(xù)參與勞動的動力。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理念指出,每一個人都具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這一理念肯定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創(chuàng)造的過程本身離不開勞動。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讓幼兒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從而進一步開發(fā)幼兒的勞動潛能。在幼兒完成創(chuàng)造活動后,教師也要為幼兒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以便幼兒獲得勞動成就感,保持參與勞動的熱情。
例如,在“舊物改造”美術區(qū)角活動中,教師便組織幼兒開展了自主創(chuàng)造活動,以強化幼兒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和勞動實踐能力。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先請幼兒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為后續(xù)的改造活動做準備工作。
在活動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展示了一些由廢舊物品改造而成的工藝品,如用廢舊紙箱制作的八寶盒,用舊衣物制作的門簾等,激發(fā)幼兒的動手創(chuàng)作欲望。隨后,教師請幼兒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廢舊物品,鼓勵幼兒對廢舊物品進行自主改造。
有的幼兒用飲料瓶制作了風鈴,有的幼兒用過時衣物制作了錢包。在幼兒完成舊物改造后,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平臺,讓每個幼兒展示自己改造后的成果,并讓幼兒分享自己的靈感來源和制作過程,提高幼兒的成就感,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感。
教師鼓勵幼兒參與舊物改造的活動,能夠有效挖掘幼兒的勞動潛能,讓幼兒在手工制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肯定自身的勞動能力,并將習得的技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需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積極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借助午餐時間營造勞動氛圍,組織幼兒開展田園活動和創(chuàng)造活動,以便從細枝末節(jié)中滲透勞動教育,切實提高勞動教育的質(zhì)量,從而助推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魏娟蕓.以“勞動”之美譜寫童心:論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J].新課程,2021(42):20.
[2]張曉燕.幼兒園勞動教育對促進幼兒個性品質(zhì)發(fā)展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34):179-180.
[3]徐東,程輕霞,彭晶.具身認知理論下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的建構[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12):66-69.
[4]馮麗娟.“悅生活”課程背景下的幼兒園勞動教育實施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A3):154-156.
[5]姜晨陽.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勞動教育問題的相關探討[J].家長,2021(2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