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教學實踐的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探析

      2023-06-15 10:07:26亓文香
      現(xiàn)代語文 2023年4期
      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提升教學實踐

      摘? 要:由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是現(xiàn)代漢語教材中的典范之作,使用廣泛,深受好評。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深入理解該教材的編撰理念,全面解讀其知識體系,歸納出黃廖本需要進一步提升之處。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六個方面:一是編撰理念應當與時俱進;二是編撰體例應當科學規(guī)范;三是概念界定和歸類應當完全涵蓋;四是知識體系需要統(tǒng)籌優(yōu)化;五是語言表述需要準確到位;六是應用能力需要突出強化。

      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黃廖本;教學實踐;提升

      由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以下簡稱“黃廖本”),原在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出版試用本,1981年出版正式本;從1990年起,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2017年已出至增訂六版。黃廖本是現(xiàn)代漢語教材中的典范之作,使用廣泛,深受好評,在學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該教材不僅體現(xiàn)出一定的延續(xù)性,而且不斷修訂、完善,反映出編著者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責任感和擔當感。我們知道,評價一部教材的前提首先是應了解其編撰理念究竟是什么,在實際編寫過程中是否真正遵循了這樣的理念。不同視角的編撰理念,必然會形成不同的編撰體例和敘述邏輯。就黃廖本而言,其編撰理念體現(xiàn)出科學、規(guī)范、簡明的原則,為現(xiàn)代漢語教學(包括語文教育、國際中文教育)和現(xiàn)代漢語愛好者提供了系統(tǒng)的參考,它立足于傳統(tǒng)語言學這一基礎,對現(xiàn)代漢語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從這個角度來看,黃廖本是非常成功的。在對黃廖本的研究中,大多是從編撰指導原則、編撰體制等宏觀角度來探討教材的亮點與不足。本文則主要是從微觀角度出發(f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對學生的調(diào)查訪談,在對比其他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基礎上,對黃廖本的失當之處予以簡要分析,以期進一步提升該教材的編撰質量。

      一、編撰理念應當與時俱進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語言也會隨之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新的語言現(xiàn)象和語言理論層出不窮,現(xiàn)代漢語教材對這些方面也應及時跟進、有所體現(xiàn)。總的來說,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一版再版,除了社會需求因素之外,也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編撰理念。眾人拾柴火焰高,結合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還可以進一步完善。

      (一)引入新術語

      在教材編著中,可以適當引入學術界的新概念或新術語,并善于對漢語知識體系進行系統(tǒng)歸納。比如,在外來詞分類的“音譯加漢語語素”部分,黃廖本提到“的”和“巴”可以分別組成“面的、貨的、大巴、中巴”,這實際上涉及到外來詞的語素化現(xiàn)象,可以對這一語言現(xiàn)象進行簡要闡述,而不僅限于舉例說明。又如,在行業(yè)語部分,黃廖本說:“某些行業(yè)語,特別是科學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取得全民性,從而成為通用詞語,比如‘比重、水平、滲透、腐蝕、反應、麻痹、洗牌、感染、消化、突擊、進軍、尖兵、下崗等等?!盵1](P247)這部分內(nèi)容實際上涉及到“行業(yè)語的泛化”這一問題,在編著時也可以引入新術語、新表達。再如,在熟語部分,語塊、構式等新理論、新觀念,也應予以簡要介紹。這樣既可以加大教材的理論力度,也可以拓展學生們的學術視野。

      (二)補充新內(nèi)容

      在教材編著中,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新的學術內(nèi)容。比如,在黃廖本第三章第八節(jié)“詞義的演變”部分,僅提到了詞義的擴大、縮小和轉移。葛本儀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中,將詞義的動態(tài)變化分為兩大類:一個詞的意義演變和詞的一個意義的演變,其中,一個詞的意義變化又可細分為義項增多、義項減少[2](P175-189)。

      顯然,這里只是闡述了詞的一個意義的演變,而未涉及一個詞的意義變化。黃廖本可以據(jù)此補充一個詞的意義演變等內(nèi)容。同時,在語料用例上,黃廖本也應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語言的變化而適當更新,特別是在詞匯系統(tǒng)中的新詞語方面,以保持語言的活力,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

      (三)介紹新進展

      在教材編著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介紹一些學術前沿的最新進展或熱點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比如,楊文全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在每一節(jié)的后面均設置了“原典閱讀”版塊,將一些經(jīng)典論著以節(jié)選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3]。這樣的做法很好,不僅能夠使學生把握語言學的最新動態(tài)與未來發(fā)展趨勢,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編撰體例應當科學規(guī)范

      對于一部優(yōu)秀教材來說,編撰體例的科學規(guī)范是必不可少的??偟膩砜矗S廖本的編排體系完整、有序,是符合現(xiàn)代漢語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不過,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

      (一)綱目體例的優(yōu)化重置

      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第一章語音部分中,第二節(jié)是“輔音與聲母”,第三節(jié)是“元音與韻母”。編者主要是從功能角度來進行分類的,韻母中元音是主要擔當,聲母則由輔音充當。就教材的編排來看,學習了元音的發(fā)音,韻母的發(fā)音就不需單獨講解;學習了輔音的發(fā)音,聲母的發(fā)音也不必單獨分析,無疑是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需要指出的是,元音和輔音、聲母和韻母這兩組概念,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進行的分類。前者是從靜態(tài)的、音素的性質角度提出的,屬于西方語音學中的概念;后者則是從動態(tài)組合角度提出的,屬于漢語傳統(tǒng)語音學的概念。也就是說,聲母、韻母是對音節(jié)中不同部位的稱呼,有的音既可以充當聲母,也可以充當韻母的一部分,如n;有的音可以充當韻母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充當聲母,如元音和ng??梢姡S廖本在這里對這兩組概念予以融合,但是要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比較棘手。尤其是教師未能將作者的編撰理念梳理清楚,就教材而教的話,學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因為現(xiàn)代漢語課程大多開設于大一第一學期,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尚待提高。就此而言,中西概念的混合運用,雖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未必是最佳選擇。

      黃廖本第三章第六節(jié)“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組成”,其體例編排如下:

      一、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

      (一)基本詞匯

      (二)一般詞匯

      二、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

      (一)古語詞

      (二)方言詞

      (三)外來詞

      三、行業(yè)語、隱語

      (一)行業(yè)語

      (二)隱語

      從教材的編撰體制來看,這三部分的內(nèi)容顯然并不處于同一層面上,其中,第二、三部分屬于一個層面,為“一般詞匯”的分類。因此,可以將上述內(nèi)容修訂為:

      一、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

      (一)基本詞匯

      (二)一般詞匯

      二、一般詞匯的分類

      (一)古語詞

      (二)方言詞

      (三)外來詞

      (四)行業(yè)語

      (五)隱語

      (二)體例編排的層次遞進

      對于需要分類講解的內(nèi)容,教材可以適當運用分類分條方法,來區(qū)分內(nèi)容的層次性、體現(xiàn)邏輯的層遞性。如黃廖本第二章第三節(jié)“造字法”,對四種造字法的定義及其演變進行了詳細講解,反映出發(fā)展變化的理念,這一點非常好,但是教材在體例設置上未能對此強化。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增設小標題或主題句的方法,將其凸顯出來,如“象形字的幾種情況”“指事字的發(fā)展”“會意字的發(fā)展”等。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會意字的發(fā)展又細分為六種情況,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在“形聲字”部分,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聲旁的作用和局限性等,都可以逐條講述,以體現(xiàn)出層次性、條理性。

      (三)應當兼顧特殊用例

      在教材的例證方面,對特殊用例必須加以說明。比如,在詞匯結構部分,黃廖本基本上采用的是通行的分類。除此之外,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結構,具體可參見周薦的《漢語詞匯結構論》[4],此書對漢語詞匯結構的分類十分系統(tǒng)全面。同時,還可以參考一些專業(yè)論著,郭香溢曾指出,黃廖本對“雪花”一詞的分析并不恰當,并認為該詞應屬于中狀式偏正結構[5]。葛本儀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則認為,該詞是補充式,“鯉魚”“鯽魚”“茅草”“菊花”等詞語,也被作者歸入補充式[2](P85)。因此,我們認為,黃廖本的“補充型”部分可以進行調(diào)整,首先將它劃分為兩類:A動補、B名補,再將B名補細分為“量詞補充”

      “類別補充”“修飾補充”等。又如,在詞語語素的界定方面,可以補充一些特殊文體或語境中的用例,像“攝”“文”等,在報刊雜志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某某攝”

      “文/某某”。再如,在“民以食為天”這樣的固有表達中,“民”與“食”均為古漢語單音詞的表現(xiàn),并不代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實際情況。

      此外,在黃廖本附錄一“常見的別字”、附錄二“容易讀錯的字”中,為避免錯誤項的干擾,可以對此淡化處理,直接采取黑體或加點形式標出正確詞語和讀音即可,而無須出現(xiàn)錯誤用例。

      三、概念界定和歸類應當完全涵蓋

      從邏輯學角度來看,對每一個概念的闡述,都必須從內(nèi)涵上對其有清晰的界定,從外延上則與概念之外的事物有清晰的界限。就此而言,黃廖本個別概念的界定和歸類,存在著不能完全涵蓋的現(xiàn)象。

      黃廖本緒論第一節(jié)“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語音、詞匯和語法特點。在此節(jié)結尾之處,作者又指出:“此外,漢語的特點還體現(xiàn)在所使用的文字方面?!盵1](P7)在現(xiàn)代漢語中,書寫符號是語言體系的有機構成,因此,這里可以單獨設置第四個方面“文字”,以彰顯書寫符號的重要性,這也能夠更加完整地反映出教材的系統(tǒng)性。

      黃廖本第三章第一節(jié)中的“詞匯單位”部分,按照由低到高的功能層級進行整體設置,包括“語素——詞——固定短語”。這一邏輯思路無疑是正確的,不過,教材在將“固定短語”分為“專名”和“熟語”兩類之后,又提及“縮略語”:“還有一種經(jīng)過壓縮和省略的詞語叫‘縮略語?!盵1](P7)那么,將“縮略語”歸為何處才更為妥當呢?筆者認為,仍可將它歸到“固定短語”中。

      黃廖本第三章第一節(jié)中的“詞的結構類型”部分,首先將詞的結構分為兩類:單純詞和合成詞,然后又將合成詞分為三類:復合式、重疊式和附加式。筆者認為,重疊式實際上可以歸入復合式。從理論上來講,重疊式是由兩個相同的詞根構成的,它在大范疇上也屬于詞根與詞根的復合。同時,關于單純詞類型的劃分,也可以更為統(tǒng)一。黃廖本教材中,多音節(jié)單純詞包括三類:聯(lián)綿詞、疊音詞、音譯的外來詞。接著又說到:“擬聲詞也是單純詞,多音節(jié)的擬聲詞例如‘呼呼、嘩啦啦、咚咚鏘、稀里嘩啦、嘰里咕嚕等?!盵1](P207)擬聲詞屬于單純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這里可以直接將它設置為第四類,這樣對單純詞的歸類就更為全面,也更能反映單純詞的實際使用狀況。有些漢語教材也與我們的處理方式相同,如邵敬敏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通論(第三版)》[6](P90)。

      關于借用自日語中的漢字詞,黃廖本指出:“還有一種是借用日語中的漢字詞,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漢字創(chuàng)造的,漢語借回來不讀日語讀音而讀漢字音,叫漢字式借形。如景氣、引渡、取締、瓦斯、茶道、俳句、共產(chǎn)、元素、資本、直接、體操、主觀等?!盵1](P251)有關借用自日語中的漢字詞的歸類問題,學界仍存在一定的爭議,而作為一部教材,應該具有明確的立場,不能模糊含混。我們認為,不應將借自日語的漢字詞歸為外來詞。

      四、知識體系需要統(tǒng)籌優(yōu)化

      隨著對漢語本體研究的逐步深化,學界就一些基礎性問題已經(jīng)達成廣泛共識。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黃廖本對相關知識體系的建構、對相關知識點的設置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

      (一)知識體系的建構應完整嚴密

      關于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組成問題,學界的觀點并不一致。邵敬敏的《現(xiàn)代漢語通論(第三版)》按照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將詞匯系統(tǒng)分為兩大類,其中,傳承詞、古語詞、新造詞是屬于時間維度的,方言詞、社區(qū)詞、行業(yè)詞、外來詞是屬于空間維度的[6](P119)。我們認為,這種分類體系并不是盡善盡美的。首先,這種分類忽略了詞匯系統(tǒng)中詞匯地位的不同等級,這是不夠妥當?shù)?;其次,這種分類還存在外延的交叉問題而無法解決,如新造詞中可能會包含外來詞,外來詞中也可能會包含行業(yè)詞,行業(yè)詞中則可能會包含方言詞。黃廖本首先將漢語詞匯劃分為兩類: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然后又將一般詞匯劃分為五類: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行業(yè)語和隱語。我們認為,這種分類體系也存在交叉問題。如“創(chuàng)造”“基于”“前提”

      “概念”等,都是由古漢語傳承下來的、當前仍在使用的詞語,那么,它們究竟是屬于基本詞匯還是古語詞?此外,“新詞”到底有沒有必要出現(xiàn)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個別例詞的歸類也有待商榷,如外來詞中的“休克”,教材將它歸為純音譯;筆者認為,該詞與“邏輯”“模特兒”“維他命”相同,應單獨設為一類——“音譯兼顧”。由此可見,建構出一種科學規(guī)范、完整嚴密的知識分類體系實有必要。

      (二)知識點的設置應集中明確

      對語素的分類,黃廖本可以更為集中明確并予以拓展。按照音節(jié)數(shù)量的不同,語素可以分為單音節(jié)語素和多音節(jié)語素;按照意義的虛實不同,可以分為實語素和虛語素;按照成詞時的地位不同,則可以分為詞根語素和詞綴語素。按照能否單獨成詞這一標準,語素還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只能獨立成詞語素,如某些虛詞“很”“嗎”“啊”“的”“了”等。二是只能組合成詞的語素,即教材中所說的“不成詞語素”[1](P207),如“視”“民”“偉”等。三是能夠獨立組合成詞的語素,如“好”“寫”“高”等,這一類語素是成詞能力最強的。我們認為,“不成詞語素”這一概念的表述并不恰當,因為語素的作用就是成詞;我們的教學反饋也證明,“不成詞語素”概念對學生的理解的確存在一定的誤導。

      (三)知識點的銜接應前后貫通

      就現(xiàn)代漢語教材來說,專業(yè)知識點不僅很多,有時還會分散在不同章節(jié),編著者需要對此進行有機銜接,前后貫通,以彰顯教材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實際上,黃廖本在章節(jié)設置時已反映出一定的銜接意識,如在詞的結構類型部分,其附注就提及下冊短語的結構類型。同時,有些知識點的銜接還可以進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體現(xiàn)出知識的融會貫通。比如,“附錄”版塊的設置很有必要,不僅與教學內(nèi)容相輔相成,而且能夠互相促進。筆者在講解語音中的“四呼”時,就將它和“漢字”部分中的附錄二“容易讀錯的字”相結合,專門考察這些易讀錯字的四呼情況,以此實現(xiàn)知識點的無縫銜接、觸類旁通?!八暮簟钡膶W習本來比較枯燥無味,如果能夠與文字的糾音、詩歌的韻律、單純詞中的疊韻、《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jié)的省寫等結合起來,前后映帶,上下貫穿,彼此關聯(lián),則會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知識的系統(tǒng)觀。

      (四)知識點的交叉應保持一致

      黃廖本中語音與詞匯的交叉部分存在著前后矛盾之處。在第一章第六節(jié)“音變”之“兒化”部分,教材指出:“普通話中的‘兒化指的是一個音節(jié)中,韻母帶上卷舌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xiàn)象,這種卷舌的韻母就叫作‘兒化韻。例如,普通話念‘花兒的時候,這個‘兒字不是一個獨立的音節(jié),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個表示卷舌動作的符號?!盵1](P88)在分析兒化的作用時,教材舉例甚多,如“畫兒”“眼兒”“頭兒”等。黃廖本的詞綴部分,則將“—兒”歸為“詞根+后綴”的后加型附加式合成詞,并以“鳥兒、花兒、蓋兒、歌兒、尖兒、亮兒”為例加以說明。作者還指出:“詞綴‘兒和‘子、頭有所不同。它同詞根結合后,兒化時一般不能自稱音節(jié),而是使前一音節(jié)韻母帶有卷舌的色彩。詞綴‘子、頭自成輕聲音節(jié)。”[1](P208)需要指出的是,作者這里并未意識到與前文內(nèi)容相矛盾的地方:作為語素的一種,詞綴是有音有義的語言單位。而前文則說“兒化”中的“兒”字既不是一個獨立的音節(jié),也不是音素,那么,詞綴“兒”所謂的“音”究竟是什么“音”呢?誠然,“兒化”和后綴“兒”是兩個必須講解的知識點,那么,應如何處理這個矛盾呢?我們認為,只有擴展某一概念的外延,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要么是擴展“兒化”的外延,把“兒化”中的“兒”看作一個獨立音素;要么是擴展“詞綴”的外延,把“有音有義”的“音”的界定范圍從“音節(jié)”擴大至“音素”。此外,教材在講解“兒化”時還應增加“兒化的類型”,可以將其分為兩類:“語流兒化”和“語用兒化”,前者只是表達感情色彩的變化,并不引起詞義的變化,如“花兒”“鳥兒”等;后者則能夠引起詞義的變化,如“個兒”“黃兒”“條兒”等。

      五、語言表述需要準確到位

      作為語言類教材,理應是語言文字使用的典范,教材用語的選擇、確定和解釋應當深思熟慮、千斟萬酌,其語言表達必須精確規(guī)范、簡明凝練,并且不能產(chǎn)生歧義、誤解。

      (一)術語使用可以更加嚴謹規(guī)范

      一般情況下,同一部教材中,應避免出現(xiàn)語義彼此交叉、相互重疊的專門術語,如黃廖本中的“謂語”“述語”“動語”,不妨將它們統(tǒng)一起來加以使用。同時,黃廖本中的個別術語并非當代語言學中所通行的,如與“賓語”對指的“動語”,相對來說比較少見。在第四章第五節(jié)“主語和賓語的語義類型”中,作者提出了兩個概念:“中性主語”(即非施受主語)和“中性賓語”(即非施受賓語),“中性”實際上主要用于感情色彩方面,不如就直接采用“非施受”這一表述。黃廖本中外來詞分類部分,第二種為“半音譯半意譯或音意兼譯”,嚴格來說,“半音譯半意譯”與“音意兼譯”的所指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如“冰激凌、綠卡”,后者如“模特、維他命”等。

      (二)語言表述可以更加準確到位

      在現(xiàn)代漢語教材中,包括解釋、描述在內(nèi)的語言表達必需準確凝練,既不冗余,也不疏漏,這是由語言學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梢哉f,黃廖本基本達到了這一要求,不過,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黃廖本第三章詞匯部分,在闡述了語素的定義和分類之后,曾提到“確定語素可以采用替代法”[1](P201)。嚴格來說,確定語素只能按照其定義“最小的有音有義的語言單位”來實施,因此,替代法并不是確定語素的方法。換言之,替代法只能確定一個語言組合中的組成部分是不是語素,如“蠟燭”一詞,通過替代法可以確定“蠟”是一個語素,“燭”也是一個語素,由此能夠判定“蠟燭”是由兩個語素組成的。同時,黃廖本在對“語素”和“詞”進行界定時,可以分別精確到“成詞單位”和“造句單位”。又如:“不論成詞語素還是不成詞語素,都可以跟別的語素組合成詞?!盵1](P203)由于前文對語素的分類不夠嚴謹,導致此處的表達出現(xiàn)了絕對化問題,因為有些語素是只能單獨成詞的,如“很”“了”“呢”等。

      六、應用能力需要突出強化

      包括黃廖本在內(nèi)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主要是供各類高等院校中文專業(yè)作為本科必修教材使用,亦可供各大專院校其他專業(yè)作為選修課教材使用。實際上,很多中小學教育專業(yè)、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也將現(xiàn)代漢語教材作為學習指導用書。不過,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現(xiàn)代漢語教材對這些專業(yè)的特定要求關注不夠。這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中知識點的講解偏重于理解和記憶,在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有所不足。以國際中文教育專業(yè)為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授漢語知識固然重要,而教授給學生如何應用漢語知識、實現(xiàn)交際目的則更為重要。許多學生將知識結構碎片化、將理論和實踐割裂開來,現(xiàn)代漢語課程考試成績雖然較高,但是不會應用相關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語言現(xiàn)象,解決實際語言問題。因此,在現(xiàn)代漢語教材編寫時,可以將第二語言的習得偏誤與相關知識點緊密結合起來,預估和推斷某個知識點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應用和偏誤,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筆者在進行教學時,在每一章節(jié)都盡可能補充相關偏誤,拓展學生視野,學生反饋效果良好。

      由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自1979年問世以來,至今已有40余年了,它一版再版,常出常新,累計銷售超過千萬冊,創(chuàng)造了高校同類教材的最高發(fā)行紀錄,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梢哉f,該教材已成為體現(xiàn)時代發(fā)展、適應教學實踐、深受師生歡迎的精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教材編寫團隊認真負責、全心投入的高度責任心和強烈使命感。正如李行健對黃廖本的評價那樣:它是一部在時代洪流的推動下應運而生的教材;它是一部遵循“守正創(chuàng)新”的原則編寫出來的教材;它是一部充分體現(xiàn)了學術民主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教材[7]。在增訂五版出版前后,兩位主編先后辭世,該編寫團隊義不容辭,勇挑重擔,又對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我們堅信,黃廖本教材也必將會在以后的修訂中不斷超越自我而日臻完善。本文之所以不揣冒昧,對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提出以上淺見,實際上也是為了將黃廖本及這種精神繼續(xù)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葛本儀.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第3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楊文全.現(xiàn)代漢語[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周薦.漢語詞匯結構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

      [5]郭香溢.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問題商榷[J].漢字文化,2020,(21).

      [6]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7]李行健.回顧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教材[J].中國大學教學,2019,(Z1).

      An Analysis of Huang and Liaos Xiandai Hanyu(《現(xiàn)代漢語》) Textbook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Qi Wenxia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Xiandai Hanyu(《現(xiàn)代漢語》) written by Huang Borong & Liao Xudong almost is the best one in modern Chinese textbooks. It is widely used and well receive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eeply understands the compiling concept of the textbook, interprets its knowledge system, and concludes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Huang and Liaos textbook.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six aspects: First, the compilation idea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econd, the compilation style must be scientific standard; Thir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s must be fully covered; Fourth, knowledge systems needs overall optimization; Fifth,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needs to be accurate and in place; Sixth, application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Xiandai Hanyu(《現(xiàn)代漢語》);Huang and Liaos textbook;teaching practice;promotion

      基金項目:煙臺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的國際化策略和途徑”(YDYJG2110)

      作者簡介:亓文香,女,煙臺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猜你喜歡
      現(xiàn)代漢語提升教學實踐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位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tài)意識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5:25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托克逊县| 金沙县| 阿拉善左旗| 缙云县| 三穗县| 思茅市| 增城市| 陆河县| 洮南市| 大渡口区| 托克逊县| 泸西县| 凉城县| 穆棱市| 晋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中西区| 翁源县| 威海市| 防城港市| 桦南县| 通道| 双辽市| 江永县| 礼泉县| 邯郸市| 星子县| 雷州市| 双城市| 屯昌县| 革吉县| 大港区| 高清| 曲沃县| 来安县| 德兴市| 上犹县| 林州市| 淄博市| 磐安县|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