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曦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重點,識字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根據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應用信息技術的功能,能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讓識字變得輕松有趣,進而實現(xiàn)高效識字。
【關鍵詞】信息技術功能 激活興趣點 主動學習 優(yōu)化低年段識字
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小學生的識字量進行了要求:小學階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而第一學段(一至二年級)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由此可見,低年段的識字任務重,識字教學就成為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從教學現(xiàn)狀來看,識字教學的常態(tài)是課堂上教師教學生被動學,加、減、去、換偏旁機械記憶字形,課后學生抄寫以復習鞏固。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脫離了低年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被動、枯燥的識字模式讓學生喪失了主動參與的熱情,讓識字變得無趣而低效。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真正基礎是活動,兒童的智力是隨著動作內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進行的,活動是兒童智力形成的重要手段。游戲活動是兒童內在的心理需求,兒童在游戲中,不僅擴大認識、形成一些概念,思維也更靈活。情境教育家李吉林認為,人為優(yōu)化的活動環(huán)境,對兒童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動力,他們能發(fā)現(xiàn)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在增長并感到無限快樂,那就是智慧、精神的力量。因此,筆者利用學校配備的信息技術——白板教學資源平臺,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創(chuàng)造優(yōu)化的活動環(huán)境,把有趣的活動貫穿于教學之中。兒童在樂中學、趣中學、活中學、做中學,讓識字變得有趣、有效。
一、用動態(tài)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學低年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形象、有動態(tài)感的情境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識字教學時,筆者充分利用白板教學資源平臺的“動態(tài)課件展示”功能來解決形近字教學這個難點。教學形近字“飄”和“漂”時,需要辨析字形,用白板教學資源平臺的“動態(tài)課件展示”調出田字格,先出示“票”,再動態(tài)地展示“風”“票”和“氵”“票”結合。此刻的學習課堂,學生神情專注,能輕松地記住結構。理解字義時,用動態(tài)圖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字的意思,當學生看到 “小船在水上漂”和“旗幟在風中飄”的動態(tài)情境圖時,他們瞬間就體會到了部首不同的兩個字意思也不一樣。如:“日”和“目”字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兩個字,為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日”與“目”兩個字的區(qū)別,筆者用白板教學資源平臺的多媒體功能,先插入“日”字的象形字“”和“目”字的象形字“”,再利用“動畫推入”功能動態(tài)演示“日”字和“目”字從象形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過程。學生通過動態(tài)情境圖的變化牢牢記住兩個字的含義及區(qū)別,接下來在學習“睛”和“晴”時,學也沒有出現(xiàn)把“晴天”寫成“睛天”的情況。
二、豐富的游戲活動生成興趣
(一)讓課堂游戲化
游戲是兒童的生活,教育家卡羅琳說:“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闭Z文教師一直的共識是把枯燥的識字變成生動有趣的游戲。因此,在識字教學時,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充分應用白板教學資源平臺的“趣味分類”“超級分類”“選詞填空”“知識配對”“分組競賽”的5大類“課堂活動”來輔助教學,以實現(xiàn)低年段識字教學課堂活動游戲化。
比如:在教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大小多少》這一課時,要讓學生學會應用生活中的數(shù)量詞,筆者就把生活中常用的“一雙、一張 、一群、一個、一顆、一堆”與“手、桌子、小鳥、箱子、糖、泥土”設計成詞語“知識配對”。學生要學習歸類,筆者就用“趣味分類”設置成“動物”和“水果”兩類,引導學生把“牛、貓、鴨、鳥、蘋果、大棗、杏、桃”進行歸類。筆者要讓學生鞏固拼音音節(jié)知識,就按“三拼音、兩拼音、整體認讀”三類,把三拼音的“果、邊、黃、多”和兩拼音的“少、牛、貓、鴨、蘋果、桃、杏”以及整體認讀的“只”設計成“超級分類”。這節(jié)課,筆者用動態(tài)多變的游戲活動串聯(lián),改變了課堂效果,解決了低年段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弱點,悄然地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整個課堂時間,學生一直興趣盎然地沉浸其中。
漢字中有不少同音字,學生容易混淆,尤其是低年段兒童受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常常張冠李戴。教學同音字“帶”和“戴”時,用“選詞填空”的課堂活動,讓學生上講臺操作,選擇對應詞語去填空:“()紅領巾、 ()隊 、()手表 、()頭 、()大紅花”。當臺上玩游戲的同學選擇答案時,臺下觀看的同學主動在心里選擇,發(fā)現(xiàn)臺上學生選擇錯誤時,有人迫不及待地就要幫同學糾正;當臺上同學全部選正確時,教室里自然而然地響起了掌聲。由此可見,游戲活動營造了濃濃的學習氛圍,強化了學習場。
多音字是漢字的重要語言特點,但又是識字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習起來耗時費力卻往往效果不佳,給語文學習,特別是理解和運用漢字帶來阻礙。在教學這類字時,筆者選用白板教學資源平臺的“分組競爭”游戲來輔助教學。比如在學“干”字時,出示“gān”這個音節(jié),提供“樹干、干果、干活、干燥、干凈、能干”等詞語,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打氣球競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點擊正確的選項,最后系統(tǒng)會自動打分,分出勝負。這個游戲,學生不厭其煩地玩了三次,直到兩個組的同學都做到全部正確,才肯結束。這種學習熱情就是游戲的魅力。
(二)保持游戲的新穎
由兒童認知規(guī)律可知,變化是吸引孩子學習注意力的基點,固定不變的游戲容易讓學生厭倦,豐富多變的游戲讓學生時時充滿期待,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主動參與就會主動思考,有主動思考參與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就能讓枯燥的識字變得有趣,興趣就是學習動力的加速器。因此在設計活動時,筆者充分利用白板教學教育資源平臺“課堂活動”配圖模板豐富的特點,讓活動的配圖模板多變,這樣隨時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以順應孩子喜歡新奇的天性。
比如: 教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國美食》這課時,筆者設計了三次不同的“知識配對”,同樣是“詞語配對”,筆者在設計時,選用了不同的模板,以幫助學生記字形。理解字義就用偏旁與字配對模式,把偏旁“火”與“暴、考、堯、屯、乍”進行“詞語配對”;幫助學生拼讀字音,則用圖片和文字配對模式,把“涼拌菠菜、香煎豆腐、紅燒茄子、烤鴨、水煮魚、蔥爆羊肉、小雞燉蘑菇、蒸餃、炸醬面、小米粥、蛋炒飯 ”的圖片與帶拼音的生詞配對;幫助學生強化識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則設計了“地方與特色美食”知識配對。同樣是圖片與詞語配對,此次選用的是一張整體圖片——中國地形簡圖,它有別于前面“知識配對”游戲用的單張圖模式。就學生課堂表現(xiàn)來看,即使前面做了兩個配對游戲活動,學生們看到標有“北京、四川、山西、陜西、廣東、上?!钡闹袊匦魏喡詧D時仍然非常興奮,游戲中的美食很快就被放到了地圖上的相應位置。學生意猶未盡,還補充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美食,自然地實現(xiàn)了識字與生活的聯(lián)結。
三、及時多樣的評價強化興趣
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興趣點變化比較快,正值興趣點時獲得的知識就比較牢固。及時有效的評價能保持其興趣點,增強學習動力,及時鞏固學習效果,縮短正確知識的建構周期,強化識字效果。白板教學平臺上的5個“課堂活動”模板設置,都會在學生參與活動后,及時出示正確答案?;顒舆^程中,答案不正確,會有相應的提示。比如:玩“帶”和“戴”詞語配對游戲時,一個同學選成“帶紅領巾”,配對選錯,游戲就出現(xiàn)障礙,無法拖動,學生及時思考作出反饋,進行更正,選擇了正確的“戴紅領巾”,字就能拖動到相應的位置,游戲才能繼續(xù)進行。在游戲活動中還會及時出現(xiàn)音效評價。如:在復習多音字“擔”字時,筆者選用了課堂活動的“分組競爭”模板, 學生分為“喜羊羊”和“灰太狼”兩組進行跑步競賽, 游戲一開始兩邊都會落下用“擔”字組成的詞語, 學生根據詞語里的音節(jié)判斷對錯。判斷對的,模板就發(fā)出“amazing amazing”的贊嘆并迅速往前沖;判斷錯的,落下“冰塊”或者“閃電”導致腳步落后。當勝利者到達終點時,游戲里歡呼聲與掌聲同時響起,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緊接著,兩組同學完成正確與錯誤的題數(shù)及時出現(xiàn),學生馬上就知道了學習結果,模板還及時出示正確答案。此時,在競賽性心態(tài)的支配下,是學生學習關注度最高的時刻,也是學生最想尋找正確答案的時候,課堂上,當正確答案出現(xiàn)時,全班學生就自發(fā)地開始朗讀詞語。這樣,學習效果及時得到反饋,正確的知識及時在記憶中存儲,識字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