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快
摘 要: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寫作過程中要達成真話實話的目標,不能出現(xiàn)空話套話,才可有效傳達真情實感。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身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年齡進行分析,結合相應的特點,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充分挖掘作文教學資源,主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才可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優(yōu)化,以此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此過程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此時開展個性化教學,學生可以敞開內心,最終讓作文充滿個性?;诖?,本文對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主要從文本品味、生活品位、語言品味、自由表達等多個方面入手,以期有效開展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084-03
在語文新課標中,寫作教學需要先從學習入手,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協(xié)調發(fā)展,讓其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寫出真情實感的內容,充分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其可以達成個性發(fā)展需要。個性化發(fā)展主要指的是在某些社會條件下和教育改革影響下,每個人不同的固定的特性。作文是語文考試中較為重要的板塊,此時學生會在不同的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同時在寫作過程中也容易出現(xiàn)重復性的內容,或者在寫作時也會出現(xiàn)偏題的現(xiàn)象,針對上述內容,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完善學生的語文作文能力。
1.小學語文作文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相關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針對教學實際情況合理設定教學方案,并且還需重視作文教學,讓其發(fā)揮出實際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將作文教學融入各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此優(yōu)化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寫作水平和能力也是小學生能否綜合運用語言的一種表現(xiàn),在作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生僻字和語句進行積累,同時合理對其進行應用。當前怎樣才可快速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難題,基于此,教師需要針對形成此類問題的原因進行完善,以此解決小學生寫作問題。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需針對教學方式進行靈活使用,才可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并且逐步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針對學生自信心進行提升,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還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讓其融入教學課堂中。
2.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興趣問題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引導,當前大部分學生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不感興趣的狀態(tài),此時語文教師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可能會讓學生對其產(chǎn)生抗拒心理,此過程更容易影響學生寫作質量,對后續(xù)教學工作也會造成威脅?;诖耍處熢谶M行小學作文教學時,一般會從例文入手,針對例文讓學生對其進行模仿,但這容易形成生搬硬套的狀態(tài),對后續(xù)學生寫作水平容易造成影響。如果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教學不僅不能達成預期目標,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興趣引導。
(2)形式化問題
在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結合以往自身經(jīng)驗進行教學設定。比如,教師會給出“長大以后你們有什么夢想”的作文題目,此時學生也會踴躍回答問題,有的學生想要當科學家,有的學生想要當醫(yī)生,此類答案較為常規(guī)。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會選擇給予學生回復,以點頭示意的方式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評價,但是此過程并不能為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甚至還會讓很多學生無法對自身的情感進行表達,也阻礙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所以形式化教學并不符合現(xiàn)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并且在實際教學中,還會阻礙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不能完善課堂教學效率。
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1)從模仿開始進行作文訓練
與部分學校相比較,學生統(tǒng)一接觸作文的時間在小學三年級,在此學期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具有一定基礎,無論是詞匯量還是語句方面都得到提升,因此學生可以進行系統(tǒng)化的作文訓練,以此讓其進行有效學習。當前我國小學生雖然在三年級開始進行作文培養(yǎng),并不是說后續(xù)不再進行作文訓練而是一個學習過程的開始。小學初期教師可以選擇圖寫的方式進行簡單的語文作文創(chuàng)作,此過程也是語文作文培養(yǎng)的一種方式。圖畫寫作模式主要指的是通過四格漫畫進行寫作,此時學生需要從圖文中理解作文的意義,可主要對語言邏輯進行模仿,在了解圖中對話的意義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擴展語言內容,此過程容易出現(xiàn)偏題問題,偏題主要是中心意義未得到有效把握。雖然小學作文主張自由發(fā)揮,但仍然需要從主題思想入手,針對新穎的思想進行明確,再結合命題內容進行合理設定。此時還會出現(xiàn)各類限制,此類限制需要得到有效掌握,才可減少作文偏題的現(xiàn)象,最終讓其成為學生期待的狀態(tài)。因此在小學語文初期寫作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到圖畫中命題的意義,針對意義快速讓學生找出關鍵點,明確各類語文作文的素材,其中需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多項內容,后續(xù)在寫作過程中還需結合各類限制進行規(guī)范。只有尋找到關鍵點才可對目的進行擴容,最終結合技巧對作文進行完善,此過程也是語文信息的一種積累方式。模仿僅只是小學作文教學訓練的前期方式,不能讓學生依賴模仿訓練方式,需要從模仿的過程中找到寫作的方向,才可達成模范訓練的效果。
(2)初期思想表達
小學語文作文在學習過程中前期階段為模仿學習,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師可以選擇各種網(wǎng)絡資源補充教學,為學生提供各種質量較好的作文進行學習鑒賞。教師帶領學生表達思想時,需要明確觀點,并且確保學生可以對語言進行準確表述,讓其具備生動形象的特性,不能僅只是簡單的搬運,還需對自身思想進行明確。通過思想引導思維,對所想的內容進行描述,以此形成作文的初期形態(tài)。針對學生作文思想培養(yǎng)方面,需要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需要鼓勵學生形成新穎的思想,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得出新奇的句子。其次,教師在批改作業(yè)過程中也需針對較為特別的作文進行分析。比如,教師設定作文中心思想,形容母愛。此時教師可以先從比喻入手,比如說母愛像陽光,母愛似氧氣等,此訓練過程也是教師教學的點睛之筆。最后,如果學生提出的內容較為新穎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表揚,還需針對自己班級學生的作文進行學習,后續(xù)帶領學生積極參與作文寫作,將其應用在后續(xù)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各類引導下,學生可以結合教師的思路,逐步了解作文寫作的流程,充實自己的作文框架。在小學高年級時期階段,教師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寫作技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還可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增加一些比喻描述教學方法。此階段,教師需要讓學生針對文章中的經(jīng)典語錄進行記錄,比如,教師在教學《桂林山水》中的排比、比喻等手法時,可讓學生劃出書中的句子:“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手法的使用給文章帶來的作用,在學習后,還可結合課堂實際情況給學生安排一些作業(yè),讓學生對句子進行模仿,主要針對家鄉(xiāng)的風景進行描述,此過程可以加強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學習是一個循序漸漸的過程,需要在基本學習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才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形成完整的文章后,可以結合各類寫作技巧對其進行充實,優(yōu)化作文整體。
(3)觀察生活,了解社會
在生活觀察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寫作的基礎進行觀察,以此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后續(xù)在生活中對寫作內容進行積累,讓其具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诖?,身為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并且在觀察過程中不斷陶冶情操,減少惰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觀察生活。在寫作方面只有生活豐富,并且熱愛生活才可活躍思想,感情豐富也會寫作代入感強的文章。此時為了擴大學生的視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無論是高興的事情還是傷心的事情都可進行觀察,從而留意生活中的各類變化。此時學生在學會對生活觀察后,可以正確認知世界,促使學生認知生活中各類鮮活的事例,減少對各類事物充耳不聞的現(xiàn)象,讓學生可以產(chǎn)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不斷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觀察主要指的是學生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動觀察形式,需要依靠視覺觸覺等多項感官聯(lián)合觀察,才可得出生活觀察內容,最終將其有效應用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
(4)有效進行閱讀降低寫作難度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得其方,寫作能力也隨之增長。寫作的基礎是閱讀,閱讀也可以吸引學生寫作的興趣,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學習,此時也可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此過程可以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更是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途徑。比如,教師在對話作文教學中不能急于向學生展示各類質量較高的對話方式,需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后續(xù)再帶領學生理解,從中歸納出各類寫作要領。后續(xù)教師還需選擇進行聽寫對話訓練,此類訓練方式需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對話的內容,同時掌握各類標點符號的使用。最后選擇應用對話錄音的方式,讓學生針對錄音構思一篇小作文,作文創(chuàng)作結束后需要進行教師評價和集體評價,以此分析出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此類教學過程可以達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狀態(tài),同時還需讓教師將讀寫藝術容易其中,保證課堂教學生動形象,不斷吸引學生的興趣。此時教師不僅教學輕松,學生學習時也可以學到更多的技巧。
(5)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授小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時,思維方式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讓學生的作文形象,此過程也需各類思維之間的轉化,整體過程也是綜合訓練的過程。我國相關學者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因此不難看出思維運作的重要意義,思維發(fā)展也是作文初始學習的階段,學生作文是思維的產(chǎn)物,更是學生作文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教授學生思維方式,不斷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并且此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需要先從小事開始,達成以小見大,由表及里等各類思維模式。在思維模式訓練過程中,教師還需融入各類思維方法,結合范文或者課本內容,針對學生生活中的思維運行模式,讓學生可以達成觸景生情的狀態(tài),最終對作文進行聯(lián)想和思考。此類訓練方式需要長期進行訓練,才可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并且讓其具備逆向思維的轉化能力。思維轉化方法有多向思維和外向思維,任何一種思維方式所轉化出的內容存在一定差異性。比如,《三國卡熱潮》《我與凡卡比童年》等各類作文都是充滿童趣的創(chuàng)作,此過程也是理性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
(6)重視日常積累
作文是語文和閱讀的積累,需要基礎知識的支持,如對各類好詞好句子的積累。第一,結合課文內容積累各類好詞好句。此過程教師需要重視文本,針對我國新課標的要求,課文需要對文本中出現(xiàn)的各類好詞佳句進行思考和背誦練習,保證讓學生背誦后可以將其應用在寫作中,同時還可充實自身的積累。在不斷積累詞句后,可以為后續(xù)寫作工作作出鋪墊,讓其有話可說,并且融入自身情感,與外界達成共鳴。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頤和園》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學習怎樣寫作景物,并為整體文章作出鋪墊。第二,以寫日記的形式進行寫作積累。堅持寫日記可以讓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并且可以達成練筆的效果,日記內容較為廣泛可以是看到的風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其中還涵蓋了自身的喜怒哀樂,也可將自身情感進行表述。日記是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因此寫出的內容均為真實事件。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看電影,或者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清掃工作,此時將此過程按照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則可表述出學生進行集體活動的情感,還可為后續(xù)作文教學提供支持。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作文能力的訓練,需要達成統(tǒng)一訓練的需求,促使學生對作文進行接觸,以此掌握各類寫作的方式,同時還需保證學生愿意主動進行寫作,以此對自身的內心進行表達,此過程不能將小學語文作文當作任務進行對付。此時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需要以興趣進行引導,在學習中教師也需補充各類技巧讓學生進行學習,規(guī)避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感。此時教師的教學重點需要執(zhí)行系統(tǒng)性的教學方式,學生也需自行對作文特點進行探究,從而完善自身,最終促使學生可以達成寫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曉波.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22(10).
[2]景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探[J].新課程研究,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