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欲望,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陶行知先生在《創(chuàng)造的教育》中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倡導幼兒教育工作者把自己當作幼兒的一份子,去感受、體驗和體悟幼兒的動作、思想、情感、認知,抓住教育的契機,從而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文章以“身體的秘密”主題活動為例,研究在創(chuàng)造教育中引導幼兒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造教育;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引導
作者簡介:嚴思銘(1996—),女,蘇州大學附屬吳江幼兒園。
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實踐能力、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獲得發(fā)展。好奇心是引發(fā)幼兒科學探究的原因,好奇點可以是環(huán)境因素、社會事件、個人特點等。隨著問題和困惑的提出,幼兒出于解決問題、解答困惑的目的,進行一系列的科學探索活動,“在做中學”,幼兒教育工作者通過有效引導幼兒,實現(xiàn)“在做中教”,師生一起“在做中求進步”??茖W教育不再局限于傳授科學知識,而是更注重幼兒的探索過程,關(guān)注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1]。
創(chuàng)造教育作為實施幼兒素質(zhì)教育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維誤區(qū),將游戲真正還給幼兒,讓他們充分游戲,快樂學習;使孩子們主要通過游戲來了解自然、探索社會、體驗人生,同時在游戲里學習認知、學會關(guān)心、學會交往和合作。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潛移默化地將創(chuàng)造教育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學中,從而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2]。
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念,教師要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活動過程中,進行科學教育契機的捕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幼兒自主、主動地通過觀察、操作、討論、記錄等進行科學探索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科學探索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的良好習慣,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將以敘事研究的形式對本次“身體的秘密”主題活動進行闡述。
一、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并解決
新學期開始了,幼兒們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假期后來到新的班級,面對新的環(huán)境,為了方便大家互相熟悉,減少陌生感,我們請幼兒們輪流做自我介紹,同時,幼兒們圍繞各自身上的變化討論良多。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抓住幼兒們有關(guān)自身變化的討論熱點,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幼兒用手中的畫筆,畫下自己現(xiàn)在的樣子,但對于自己假期前后變化的記錄卻無從下手。怎樣才能記錄自己的變化呢?幼兒的記錄出現(xiàn)了困難,于是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幼:“變高變胖了?!薄拔抑溃情L大了,長個子了,身高變高了?!薄邦^發(fā)變長了?!?/p>
師:“這些變化都發(fā)生在哪里?”
幼兒:“身上有變化。”“不對不對,是身體有變化。”“身體?身體是什么?”“身體就是全身?!?/p>
師:“要想記錄自己的變化,我們可以怎么做?”
幼:“我把自己之前的樣子和現(xiàn)在的樣子畫在同一張紙上。”“我可以做標記,長高就是向上的箭頭?!?/p>
通過引導幼兒不斷思考問題,幼兒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對于“身體的變化”的記錄方式,并進行多樣化的記錄。同時“身體的變化”也是“身體的秘密”主題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模塊,身體的外部變化,即“我長大了”的直觀表現(xiàn),相較于其他變化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體會。
記錄了最直觀的身體變化之后,幼兒對于“身體的秘密”更加感興趣了,經(jīng)常詢問教師有關(guān)身體的問題,例如:我的身體有什么用?我為什么會有屁股?我們的身體從哪里來?等等。教師作為支持者,不能直接干預幼兒的探索,對于需要謹慎引導的這些科學問題,我們請更專業(yè)的、更有助于幼兒科學探索的好幫手——繪本故事來幫忙。我們請幼兒在繪本館翻閱尋找與這些問題有關(guān)的繪本,幼兒也會將家中、在圖書館中借閱到的有關(guān)繪本帶過來,和同伴們傳遞閱讀。
二、引導幼兒自主找尋繪本,交流互助
《呀!屁股》這本繪本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屁股,講述了屁股的作用、屁股的不同,還有屁股的禁忌,比如你不能拍或摸別人的屁股;猴子的屁股是紅的,小狗喜歡聞屁股;不同國家對屁股的叫法不同,而醫(yī)生對屁股還有特別的稱呼——“臀大肌”……幽默風趣的繪本故事,讓幼兒在歡聲笑語中認識了“屁股”這個身體部位。
我們的探索:找到“我為什么會有屁股”這個問題有關(guān)的繪本后,幼兒輪流說出自己閱讀繪本后的感受并記錄,最終對“我為什么會有屁股”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科學的了解和發(fā)現(xiàn)。
接著有幼兒提出:“屁股的故事我們知道了,但是為什么我有時候放屁臭,有時候放屁不臭呢?”,大家也很好奇。這時候幼兒們組成的臨時繪本學習小組趕緊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繪本館中有這樣一本繪本——《響屁蔫屁》。
大家閱讀并討論后發(fā)現(xiàn):人有時候放的是響屁,聲音特別大;有時候放的是蔫屁,幾乎沒有聲音。為什么會有這種區(qū)別呢?這和我們吃的東西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guān)系。繪本中的內(nèi)容很好地呼應了幼兒提出的問題。幼兒們知道了屁的味道不同的原因,也懂得吃飯要葷素搭配,要規(guī)律,這樣才對我們的身體好,放屁就不臭了的道理。
我們的反思:幼兒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對于身體同一個部位會有很多的問題,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繪本、記錄并實踐后,幼兒對身體各個部位有了基本的了解。
對于“我們從哪里來”的問題,有幼兒帶來了繪本故事《圓圓的肚臍》,從我們常吃的梨講起,然后講到我們?nèi)祟惖亩悄?,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通過肚臍上的臍帶和媽媽連接,吸收營養(yǎng),一點一點地長大,然后出生。同時,這本書還講到了我們常見的一些小動物,比如小狗、小鳥、鯨魚,它們到底是怎么出生的等等。通過閱讀繪本,幼兒知道了自己生命開始的地方,也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的誕生過程,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生命的來之不易。
我們的探索: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方式,幼兒對于生命有了一定的理解,生命教育的萌芽也開始埋藏在幼兒心間。當然,除了幼兒從家中帶來的和身體不同部位相關(guān)的繪本,園所也準備了《我們的身體》《我長大了》這樣有關(guān)身體的系列繪本,方便幼兒進行有選擇性的閱讀。
我們的反思:幼兒在繪本中探尋身體的秘密,繪本和幼兒的問題是呼應的,每一次閱讀討論都有新的收獲,也有新的問題被提出,孩子們越讀越好奇,越讀越覺得我們的身體實在是太有趣了,更加想要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方面,知道自己是如何生長發(fā)育的。
三、家園合力,體悟成長
閱讀繪本的同時,幼兒也會將自己在繪本故事中發(fā)現(xiàn)的有關(guān)我們的身體的秘密和家長進行交流,家長們在群中分享幼兒的“童言童語”,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記錄幼兒的成長。例如:
“豪豪今天回來和我說,他今天放了好多蔫屁,我問他什么是蔫屁,他和我講了好久,大概意思就是響屁是不臭的是好的,蔫屁是臭的是不好的,一直放蔫屁就要多吃蔬菜,按時吃飯,好好睡覺,叫我向他好好學。”
“你們家豪豪說得比較清楚,我們家鑫鑫就指了指自己的屁股,說這個是“臀大肌”,不能被別人拍的,還說猴子的屁股是紅的,老虎的屁股不能摸,摸了會咬人,她要我?guī)游飯@看一看是不是和書上說的一樣。”
“哲哲讓我回家給他做一個記錄本,讓我和他一起聞一聞,誰的屁是臭的,誰的屁不臭,他說和同伴們一起做了記錄本,提醒大家不挑食,多吃蔬菜。”
我們的探索:這是早期討論時家長們的聊天記錄,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讓爸爸媽媽們?nèi)炭〔唤瑫r,家長們也出點子出力,幫助孩子們探索有關(guān)身體的秘密。
浩浩的家長給我們帶來了浩浩從剛出生到現(xiàn)在的十幾套衣物、幾十雙襪子,我們對浩浩不同時期的衣物、襪子做了時間標記,打造“浩浩的成長衣柜”區(qū)域,供幼兒觸摸、辨識,根據(jù)衣物、襪子的大小、長短變化,了解身體的成長變化。
萱萱、鈴鈴的家長帶來了可拆卸的人體器官模型、肢體模型,幼兒和同伴一起搭建,借助工具,幼兒能更直觀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身體器官、肌肉輪廓。
田田、星星的家長制作了幼兒成長相冊給我們,從幼兒出生開始,一張張照片記錄著幼兒的成長,幼兒從紅彤彤皺巴巴的小臉蛋慢慢長成現(xiàn)在的樣子,從會坐起、會翻身、會爬行到會站立、會走路、會跑步。我們將相冊放在“我的成長時光”照片陳列館區(qū)角中,家長們很細心地在每張照片上都標注了拍照時間,幼兒們在區(qū)域活動時可以和同伴們一起進行瀏覽,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成長變化。
玥玥、歡歡的家長收集了家長們的視頻,請爸爸媽媽們講一講自己感受到的孩子們身上的變化,如幼兒更高了,更開朗了,更有禮貌了,從支支吾吾到會講完整的繪本故事了,等等。家長們在視頻中也表達了自己和幼兒一同長大的感受。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帶幼兒去科技館、博物館參觀,去公園進行親子運動,和幼兒一起親身體驗了我們的身體的有用和有趣。我們和家長一起幫助幼兒,和幼兒共同認識我們的身體,引導幼兒懂得愛護我們的身體,保護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反思:家長們非常熱情,我們也從他們的細心和愛心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深切關(guān)愛。家長是最能感受到幼兒長大之后的身心變化的,所以在我們請求家長們一起和幼兒進行本次主題活動的時候,家長們也很“給力”,頻頻想出金點子,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和資源,幫助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同時,家長們的加入,也將我們的主題活動的范圍擴大,我們增設了照片陳列館、浩浩的成長衣柜、成長視頻記錄館等區(qū)域,供幼兒直接觀察、觸摸探索。家長們真情流露的祝福,也讓幼兒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guān)心與愛護。幼兒對于自己長大的變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為自己的長大感到自豪,體驗到成長的喜悅,對接下來的探索更有興趣。
四、分享體悟所得,記錄并小結(jié)
爸爸媽媽們在群里分享得歡樂,孩子們也積極記錄自己在主題活動中的成長。
“以前的褲子我已經(jīng)穿不上了?!闭苷茉谝曨l中比劃了自己以前的褲子。
“爺爺?shù)念^發(fā)白了,爺爺說他老了,我長大以后也會和他一樣嗎?”軒軒在自己和爺爺中間畫了一個“問號”。
“雞媽媽把小雞生出來了,我也是媽媽生出來的,我以后不吃雞媽媽了?!笨煽稍陔u媽媽和小雞上畫了一個“愛心”。
“我和軒軒長得不一樣,我們的身體不一樣,小朋友們的身體都不一樣,但是我們都是好朋友?!毕嬃撕枚嘈∪耸掷肿鲇螒?。
……
我們的探索:幼兒的記錄,是一頁頁不同的故事,每記錄下一個故事,我們都請幼兒到臺上來和我們分享,我們錄音、錄像,并整理歸納到可永久分享的二維碼上。我們將每位幼兒的一篇篇小故事裝訂成冊,請幼兒畫上封面,做成為每位幼兒私人定制的《我們的身體》《我長大了》繪本故事。隨著幼兒的不斷探索,每一位幼兒都將擁有屬于自己的《我們的身體》《我長大了》系列繪本故事和二維碼分享集。
我們的反思:我們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幫助幼兒記錄并小結(jié)整個探索過程中的感受。
五、主題活動回顧,繼續(xù)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3]。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他能啟發(fā)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我們創(chuàng)造之工作?!币U虾⒆觽兊膭?chuàng)造“自由”,讓他們參與有意思的活動,從而開發(fā)他們的天性。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出發(fā),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同時家園密切合作,通過觀察實物、操作模型、參觀科技館和動物館等方式,幫助幼兒親身體驗感知“身體的秘密”,并請家長和幼兒共同記錄科學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點滴。當然,在主題活動之后,幼兒還有很多感興趣的有關(guān)生命的秘密想要探索,如養(yǎng)殖動植物,親身參與其他生命的成長過程,我們也將繼續(xù)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許麗棉.探科學之秘 品成長之趣:生活教育理念下大班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創(chuàng)設與實施[J].幸福家庭,2022(1):154-156.
[2]付洪艷.對幼兒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之策略[J].吉林教育,2015(2):147.
[3]曹燕.“活”用藝術(shù)材料,激“活”創(chuàng)造思維[J].早期教育,202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