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具有較強綜合性的課程,教師需要借其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文章對于以“枇杷”為主題的實際教學案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據(jù)此總結了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跨學科學習;項目式學習
作者簡介:金麗(1988—),女,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香山實驗小學。
教育應該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問題,而單個學科的教學更關注復雜問題的某些方面,要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復雜生活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打破學科的邊界,實現(xiàn)各學科協(xié)同
育人。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皯诘胤街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整體設計,將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培養(yǎng)目標、教育內容等融入其中”。因此,中小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與學生的校園生活相關,并體現(xiàn)學校自身及所在區(qū)域的特色。香山實驗小學位于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每年3月至6月,校園里的枇杷樹掛滿果實,一個個黃色的枇杷躲在綠葉后,路過的學生都會欣喜地說:“枇杷熟了!好多枇杷呀!”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和學生帶著驚喜、帶著問題,開始了一場關于枇杷的跨學科綜合實踐之旅。
一、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特點和價值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既是跨學科學習活動,也是項目式學習活動,它強調學生依據(jù)兩門及以上學科知識進行探究,也強調學生通過組建學習共同體來解決問題[1]。
(一)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特點
1.在實踐主體上:從個體到共同體
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中,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需要組成一個個學習共同體,成為共同責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互動交流、協(xié)商合作共同解決問題[2]。
2.在學習狀態(tài)上:從被動到主動
在參與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時,學生需要積極地進行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的聽、學、記,學生的想法會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3.在認知對象上:從學習知識到了解生活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具有實踐性和真實性,在參與這樣的學習活動時,學生會接觸真實的問題、面對真實的人,學生可以由此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明白如何做到學以致用。
(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價值
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可以凸顯教學活動的育人作用,讓學生不僅記住知識,還知道怎么用所學知識。具體來說,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獨特價值有以下三個方面。
1.讓教學更具整體性
讓學生深入學習學科知識十分重要,但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是具有綜合性的,為了有效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的整體性,引導學生將多個學科的知識整合起來,從多個角度分析復雜的生活問題。帶領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有利于學生進行綜合思考,能夠讓教學更具整體性。
2.讓教學更具真實性
如果教師只考慮傳授學科知識,不考慮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與事,學生的學習自然也就脫離了現(xiàn)實。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組織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回歸現(xiàn)實生活,和教師、同學一起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活動具有更強的真實性,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3.讓學生收獲豐富的體驗
在學習學科知識時,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相對固定,他們獲得的體驗不夠豐富。而組織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不同場所調動多感官學習、結合多學科知識分析,學生可以收獲豐富的體驗。
二、對于以“枇杷”為主題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分析
(一)給學生一個關注的焦點:枇杷怎么摘
問題是研究的基礎,好的問題是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在組織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當基于真實情境發(fā)掘有探究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2]。
在以“枇杷”為主題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枇杷怎么摘”這一問題就是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驅動問題。在實踐中學生發(fā)現(xiàn),即便是同一棵樹上的枇杷,也應該分批采摘,因為樹上總會有青色的枇杷,而青色的枇杷沒有完全成熟,口感是澀的,還不能摘。由此,筆者提出“枇杷怎么摘”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多個學科的知識思考摘枇杷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學生總結道:“采摘枇杷的時候,不僅要挑選金黃色的枇杷,還要折掉枇杷柄,因為帶著枇杷柄的果實便于保存。如果把枇杷直接摘下來而不折掉枝頭的柄,來年該枝頭也不會長出新枇杷。除此之外,枇杷的柄不能留得太長也不能留得太短,要減少枇杷之間的擠壓也要讓枇杷便于保存?!?/p>
教師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應當確保學生有自主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聚焦復雜問題,在實踐中學會研究、學會分工、學會做事[3]。“枇杷怎么摘”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能讓學生綜合運用科學、勞動知識進行思考和討論,而且因為這個問題是基于學生的發(fā)現(xiàn)設計的,因此有效推動了學生進行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思考著、討論著,同時也成長著。
(二)給學生一個探究的核心:枇杷怎么分
在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時,考慮到不同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和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存在差異,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分小組探究[4]。
在以“枇杷”為主題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中,筆者為了讓學生在原本的學習基礎上不斷提高能力,繼續(xù)將枇杷作為活動主線,設計了下一個問題—“枇杷怎么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享勞動的果實,并鼓勵學生分小組討論以及進行實踐探究。在參與小組討論時,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分享了多種思路。有學生表示:“應該每個學生抓一把枇杷,教師和幫忙采摘枇杷的家長志愿者每人抓兩把枇杷。”此時,另一名學生提出質疑:“可是每個人抓的枇杷數(shù)量是不同的,這樣并不公平。”其他學生也紛紛參與討論,有學生提出“我們可以按重量分發(fā)枇杷”的觀點,然后準備給枇杷稱重;也有學生認為“我們采摘的枇杷不算多,可以每個人拿固定數(shù)量的枇杷”,并開始著手數(shù)枇杷的數(shù)量……將課堂交給學生,自會有驚喜。在具體的實踐中,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提出了十分有建設性的意見,并紛紛展開實踐,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利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思考了如何分享勞動成果,結合所學美術知識繪制了富有想象力的圖表,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寫下了解釋分發(fā)方式的文字,還向參與勞動的同學、教師和家長志愿者表達了感謝,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三)確定一個深入探究的角度:枇杷有什么用途
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了解知識是“從哪里來的”“能到哪里去”,還要鼓勵學生通過交流等方式學習更多的知識。
在學生品嘗美味的枇杷后,筆者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大家覺得關于枇杷,我們還能研究什么呢?”問題一出,各小組學生便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學生提出了一連串關于枇杷的問題,比如怎么保存枇杷、枇杷是怎么長出來的等。筆者在匯總各小組學生想研究的問題后,確定了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鼓勵學生一起探究“枇杷有什么用途”。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僅憑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是遠遠不足以了解枇杷的用途的,他們還需要借助查閱資料、采訪調查等方法來解決問題。于是,學生自發(fā)地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查詢資料,甚至主動去果園采訪果農、去市場采訪商販。學生的行為彰顯了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是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活動,學生不僅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學習。在查閱資料、采訪調查后,學生欣喜地發(fā)現(xiàn),枇杷除了能直接食用,還可以被制成罐頭、蜜餞、果膏、果酒與飲料等,因為枇杷具有潤肺、止咳、健胃、清熱等功效。除此之外,枇杷樹的樹姿優(yōu)美,花、果色澤艷麗,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與蜜源植物;枇杷樹的樹葉曬干去毛可供藥用,有化痰止咳、和胃降氣之效。
(四)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探究成果我來說
在學生進行復雜的實踐探究后,教師還應該給學生提供分享實踐成果的舞臺。于是,筆者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記下自己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產(chǎn)生的感想,并在后續(xù)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感想。在分享感想時,有學生分享了自己寫的關于“枇杷文化”的隨筆,也有學生分享了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畫的一幅幅統(tǒng)計圖,還有學生分享了自己拍攝的調查視頻。
由學生分享的實踐成果不難發(fā)現(xiàn),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仍然要以特定學科知識為支點,沒有學科知識的支撐,學生不可能進行跨學科學習。而在參與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到了如何充分調用各類資源,發(fā)現(xiàn)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聯(lián)系。
(五)關于活動的反思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包含多個環(huán)節(jié),筆者總結的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具體流程如圖1。在實際組織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在真實的生活中挖掘真實的問題,帶領學生對真實的問題進行真實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驅動問題是前提,真實的探究是關鍵,真實的學習是根本。
結語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自主學習、探究。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多個學科的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多個方面能力發(fā)展,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少峰,萬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特點、現(xiàn)狀與實施要素[J].江蘇教育,2022(49):65-68.
[2]張嘉.素養(yǎng)導向下的跨學科主題教學建構:徐黎老師“你好,月亮”課例點評[J].中國教師,2022(8):47-49.
[3]錢旭升.論深度學習的發(fā)生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9):68-74.
[4]葉浩生.身體與學習:具身認知及其對傳統(tǒng)教育觀的挑戰(zhàn)[J].教育研究,2015(4):104-114.
[5]蔡曉鷺.“點·線·面·體”多維融合:在項目式學習中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福建教育,2023(2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