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要:一名11歲的多動癥男孩與父親的關系緊張,兩人經(jīng)常因為一些小事爭吵甚至引發(fā)“大戰(zhàn)”。以個案為例分析多動癥兒童的核心障礙,從多動癥兒童父母的教養(yǎng)壓力及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五條多動癥兒童家庭教育的建議,內(nèi)容涵蓋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和接納、耐心和關注,以及增進親子關系、對孩子的行為訓練、家校共育等。
關鍵詞:多動癥;親子關系;行為訓練;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7-0074-04
一、從一則案例談起
(一)案例背景
跳跳(化名)是一名11歲的男孩,日常行為養(yǎng)成不理想,情緒容易波動。兩年前確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
跳跳在學校上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課后做作業(yè)拖沓,學習成績不理想。學校老師經(jīng)常因為他學習心浮氣躁,不遵守紀律,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等情況聯(lián)系家長。跳跳與媽媽的關系良好,但認為爸爸過于嚴厲,對爸爸懷有對抗情緒,并經(jīng)常反映在行為上。同時認為父母偏心妹妹,對自己不公平。
(二)“父子大戰(zhàn)”的經(jīng)過
一天晚飯過后,跳跳因為妹妹踩到他的腳而“大發(fā)雷霆”,說妹妹踩到他還不道歉,愛裝,愛告狀,特別討厭…… 媽媽打斷說:“跳跳有事說事兒,別搞人身攻擊啊。”媽媽的勸說沒能緩解跳跳的憤怒,他繼續(xù)反復強調(diào)就是妹妹不對,妹妹哪兒都討厭……
爸爸本來就對跳跳不滿,又因為他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心里很生氣,現(xiàn)在看他吃飯時候歪著身子蹺著腿,吃得桌上地上都是飯渣,這會兒又在一個勁兒說妹妹的壞話,爸爸的怒氣升騰起來,按捺不住地教訓跳跳說:“你做得就好嗎?妹妹也不是故意的,你太過分了!” 跳跳立刻指著爸爸反擊:“跟你沒關系,你憑什么管!” 爸爸暴跳起來,“你說我憑什么管你!你再指我!你再指一個試試!”說著就推了跳跳一把,跳跳紅著眼圈,委屈又憤怒地推回去,然后父子兩人扭打在一處……
媽媽把父子兩人分開,把爸爸勸到另外的房間,跟跳跳隔開。跳跳回到自己的房間,一邊嗚咽著流眼淚,一邊摔打玩具發(fā)泄情緒,把枕頭被子都扔到地上。媽媽想安慰跳跳,但他捂住耳朵不想聽。于是媽媽先去做家務,一邊做家務一邊關注著跳跳的狀態(tài)。
過了幾分鐘,媽媽又來到跳跳身邊,輕輕地把他擁在懷里。跳跳埋頭在媽媽懷里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他以為自己很厲害,自以為是!他什么都不是!嗚嗚嗚……”媽媽輕拍著他的后背。哭喊了半個小時后,跳跳昏昏欲睡,這時候媽媽輕輕地說:“爸爸今天過分了,不該推你,但爸爸也很愛你呀,不是真的要打你,爸爸一直讓著你呢……”孩子慢慢恢復了理智,跟媽媽說:“其實我也知道爸爸是為我好,但是他這樣說話,還推我,我就很生氣……”
(三)多動癥兒童的家庭教育難題
跳跳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稱多動癥。我們在看待這個案例中的父子沖突時,不能按照普通孩子的行為狀態(tài)去理解跳跳,首先要對多動癥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研究表明,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nèi)約為5.3%~7.2% ,中國多動癥兒童的總體患病率為6.3%[1-3]。臨床定義核心癥狀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常伴隨學習困難、對立違抗性障礙、焦慮、抑郁等[4]。多動癥的確切原因雖不完全清楚,但是研究者們已經(jīng)從遺傳學角度、神經(jīng)科學角度進行了實證分析。另有研究提示,多動癥與家庭教養(yǎng)、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相關[5-8]。
巴克利教授(Russell A.Barkely)講過,多動癥表面上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癥狀,而深層次的原因是五種執(zhí)行能力的缺陷,分別是抑制控制能力、言語內(nèi)化能力、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情感和動機能力(自我激勵)、計劃和解決問題能力。多動癥兒童很難停下來,不會等待,因此不能控制自己按照別人的吩咐去做事。不能聽從指示和遵守規(guī)則,不能將情景中的規(guī)則內(nèi)化。容易受挫,容易發(fā)怒,不耐煩。此外,由于語言內(nèi)化能力的缺陷,多動癥兒童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做到目標導向和自我激勵。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從過去的經(jīng)歷中總結經(jīng)驗,以及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做出預期,這也導致孩子沒有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的能力,沒有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不能說多動癥兒童完全缺失這些能力,只是他們這五種執(zhí)行能力是嚴重延遲或弱化的。
本文案例選取的是多動癥兒童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在日常生活中,該父子之間沖突不斷,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父親心中有一個“標準”小孩,這個標準是熱愛學習、品行優(yōu)秀、孝敬父母、團結友愛??涩F(xiàn)實是,兒子學習成績一般,不遵守班級紀律,老師經(jīng)常給予負面反饋;在家里跟妹妹爭吵打架,東西亂丟亂放,衛(wèi)生習慣差,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習慣性地對父母言語沖撞。父親長久累積的失望與孩子的易怒特質相碰撞,經(jīng)常導致一觸即發(fā)的“大戰(zhàn)”。
從本文描述的典型沖突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對父親的抵觸情緒,以及父親對孩子的不滿。媽媽比較有耐心,采取了適當?shù)慕逃椒?,先接納孩子憤怒和委屈的情緒,安撫孩子,疏導情緒,待孩子情緒穩(wěn)定之后再想法引導孩子看到爸爸的愛。孩子在媽媽的接納和共情之下,嘗試擺脫憤怒和敵對的情緒,學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媽媽以自身的行動影響爸爸,不批判孩子,給孩子的情緒一個很好的安放。
二、對多動癥兒童家庭的教育建議
由于多動癥兒童存在的行為問題,其父母不可避免地比正常發(fā)育兒童的父母承受更多的教養(yǎng)壓力。多動癥兒童父母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孩子,理解多動癥及其更深層的執(zhí)行能力缺陷,學會運用適當?shù)募彝ソ逃椒?,從而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以下是本文提出的五條建議:
(一)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和接納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父母對孩子的深入了解和接納是開展好家庭教育的前提。跳跳的父親對孩子期待很高,但是由于跳跳患有多動癥,無法達到父親的要求。跳跳在課堂上特別容易走神,無法專注聽課,對于機械重復型的作業(yè)缺乏耐心;在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方面,爸爸的多次說教都成了“耳旁風”。爸爸對跳跳慢慢失去耐心,父子沖突越來越多。
父母要真正“看見”孩子,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家”的孩子,覺得孩子“應該”怎樣或“不應該”怎樣。尤其對于多動癥兒童,父母需要深入理解多動癥的障礙范圍,探究癥狀背后深層次的原因,不把孩子的表現(xiàn)簡單粗暴地歸類為態(tài)度問題。父母應接納孩子目前存在的行為“問題”,在接納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管理和規(guī)范其行為。為了使多動癥兒童避免面對過多的挫折和壓力,避免由此產(chǎn)生焦慮抑郁、對立違抗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父母特別需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讓家庭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源泉。
(二)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紐帶
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紐帶,它連接著情感、溝通、行為、價值觀、發(fā)展等多個方面,對兒童青少年的全面成長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長實施教育的關鍵,如果孩子對父母充滿抗拒,是不會聽從父母的教導與規(guī)勸的。無論父母想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或是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抑或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都需要良好的親子關系保駕護航。
建議家長跟孩子每天都有一段15分鐘的“特殊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家長專心陪孩子玩耍,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決定,爸爸或者媽媽專注陪伴,沒有任何指責、批判、指導。讓孩子在與家長的互動中感受到被愛和被重視,體驗愉悅的情緒,增進與父母的心理鏈接和情感交流。
(三)父母應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耐心
在多動癥兒童的成長歷程中,往往會經(jīng)受更多的挫折,他們無法控制的多動沖動會導致周圍批判甚至孤立他們,使他們感到孤獨和不被理解。多動癥兒童的情緒控制能力偏弱,行為顯得比普通孩子更幼稚和不成熟,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面臨更多的社交壓力。
因此在家庭環(huán)境中,作為父母,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耐心和愛,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四)父母應注重對孩子的行為訓練
家長可以對孩子開展自我控制和社交技能兩方面的行為訓練,這類訓練適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每個階段的行為矯正目標不宜過多,抓大放小,對有些小的行為問題,可以忽略;正向關注,及時表揚鼓勵,強化好行為;可以提供適當?shù)莫剟詈蛻土P,但是要注意懲罰的頻率不宜過高。當孩子完成計劃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莫剟?,例如表揚、小禮物等。當孩子沒有完成計劃時,也可以給予適當?shù)膽土P,例如限制游戲時間等。
1.對自我控制的行為訓練
多動癥兒童情緒問題很常見,常常表現(xiàn)為易怒。家長可以幫助他們學習一些自我控制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訓練等,引導孩子關注他人的情緒和感受,想象積極的感覺,將不舒服的感覺與積極的應對反應聯(lián)系起來。
例如,父母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憤怒區(qū)分為1~10分,1分表示只有一點點不舒服,10分表示非常憤怒。帶領孩子做平息憤怒訓練,在感覺到憤怒的時候,先給自己此時的情緒評分,然后深呼吸三次或者更多,大聲說出:“我現(xiàn)在有些憤怒,我需要做點兒什么才能好起來。”另外,建立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2.對社交技能的行為訓練
為孩子示范社交技巧,如主動分享、等待、詢問、道歉、贊美、輪流、提建議、說出自己的困難或尋求幫助。通過行為模擬、親子互動、同伴游戲的方式陪孩子訓練,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提示去做了,記得表揚孩子做得好,及時強化行為。
例如,父母引導孩子注意其他孩子的感受,可以說:“我想你的朋友很失望,因為他一直在等著輪到他使用電腦。你可以告訴你的朋友,你很抱歉游戲花了這么長時間,現(xiàn)在很樂意分享?!?/p>
(五)父母與孩子的學校老師保持密切聯(lián)系
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另一個主要場所,家長除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支持性的家庭環(huán)境外,幫助老師理解孩子當前存在的客觀困難,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也至關重要。讓老師在課堂學習和學校生活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關注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鼓勵。家長通過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定期溝通,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求證父母行為訓練在學校的延伸效果以調(diào)整和完善訓練方案,以及共同制定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案。家校共育,合作溝通,能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提升自我價值感,為孩子創(chuàng)造全方位的寬容有度的成長環(huán)境。
三、對多動癥兒童家庭教育現(xiàn)狀的反思和展望
文獻表明,兒童多動與父親情緒穩(wěn)定性,兒童焦慮與母親情緒穩(wěn)定性有很強的相關性[9];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情緒能力有顯著影響[10];父母情感溫暖與孩子的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等心理資本及學業(yè)成就呈顯著相關[11]。相反,父母較高水平的教養(yǎng)壓力往往會增加孩子的不良行為。壓力越大,孩子的學習能力越差,行為問題越嚴重,內(nèi)化和外化癥狀越突出,父母的情緒壓力與孩子的不良行為會形成一個互為因果的循環(huán)關系。
因此,多動癥兒童的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多動癥兒童的父母可以通過加入父母支持小組、學習正念養(yǎng)育等方法緩解自身的育兒壓力和焦慮,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12-13]。
當前社會公眾對多動癥的了解仍然有限,許多家長甚至部分學校教師還停留在“多動癥就是坐不住”這樣的理解誤區(qū),忽視了其深層次的執(zhí)行功能缺陷,導致在面對孩子的困難行為時,難以抱持寬容鼓勵的教育心態(tài),容易給孩子貼標簽甚至污名化。
雖然多動癥兒童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但他們通常與普通孩子一起隨班就讀,因此,本文呼吁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加強對多動癥的科普和了解,為這些孩子和家庭提供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幫助多動癥兒童健康成長,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家庭。
參考文獻
[1]Polanczyk G,de Lima Mauricio,S Horta,et al.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DHD: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7,164(6):942–948.
[2]Thomas R,Sanders S,Doust J,et al. Preval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ediatrics,2015,135(4):e994–e1001.
[3]Liu A,Xu Y,Yan Q,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s[J]. Scientific Reports,2018,8(1):1-5.
[4]Wolraich M L,Hagan J F,Allan C,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Pediatrics,2019,144(4):e2019-2528.
[5]Tetyana Zayats. 74 genetics of ADHD dimensions:biologic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ADHD[J].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9(29):S101.
[6]Marzocchi G M,Bacchetta I. What causes ADHD? The contribution of neuroscience[J]. Psicologia Clinica Dello Sviluppo,2011(15):309-334.
[7]曹蕓,王翠艷.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多動癥干預中的應用探索[J]. 綏化學院學報,2017,37(10) :107-110.
[8]陳靜靜. 兒童多動癥發(fā)生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醫(yī)藥論壇雜志,2018,39(4) :114-115.
[9]高霞,童萍,石元洪,等.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情緒、行為問題與父母情緒相關性的研究[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1):27-31.
[10]馬岳毅,但菲,李文輝.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情緒能力的影響:來自中國樣本的元分析證據(jù)[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3,11(10):620-632.
[11]徐敏霞,徐寧,汪新建.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高三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1,9(4):193-201.
[12]Sharma S,Govindan R,Kommu JVS. Effectiveness of parent-to-parent support group in reduction of anxiety and stress among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 In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22,44(6):575-579.
[13]詹雨欣,任高躍,任凱,等. 正念養(yǎng)育對兒童青少年父母養(yǎng)育壓力及育兒正念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學,2023,51(7):983-991.
編輯/張國憲 終校/高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