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惠言

      • 整體把握,細處比對
        。清代常州詞人張惠言曾指出,詞是有比興寄托的,“意內(nèi)而言外”。張惠言說溫庭筠的詞可比美于屈子《離騷》,說歐陽修的詞反映了北宋初年政治上的黨爭,每句詞都有深刻的含意。王國維反對張惠言的這種比興寄托的說法,可王國維自己的詞里卻也有許多比興寄托。他還在《人間詞話》中以三首小詞比喻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境界。他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詞)為第一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詞)為第二種境界,“眾里尋他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3期2024-06-07

      • 文學世家中母教的重要意義
        義。張氏家族在張惠言發(fā)跡之前的五代人均是未中科名的寒儒,家境艱難。張惠言所作《先妣事略》一文追憶了其祖母白氏、母親姜氏的母教。祖母白氏適張金第,夫喪,38歲而寡,守節(jié)課子讀書:孺人率二女紡織為食,課三子讀書,口授四書、《毛詩》,為之講解……或謂孺人家至貧,令兒習他業(yè),可以糊口,今使之讀,讀未成,餓死矣。孺人曰:“自吾翁而上,五世為文儒,吾夫繼之,至吾子而澤斬,吾不可以見吾翁?!弊涿畬W,三子皆以文行有聲。白氏斷然拒絕旁人讓兒子輟學的建議,堅持要讓兒子走讀書

        尋根 2024年2期2024-05-24

      • 年譜編撰對文學研究的意義與作用 ——以張惠言為例
        因由等問題。以張惠言為例,作為典型的乾嘉常州學士文人,張惠言研經(jīng)精深,苦學有成,廁身乾嘉儒林文苑而不愧。學界對張惠言文學的研究,主要關(guān)注常州詞派、陽湖文派相關(guān)問題,而對張惠言文學創(chuàng)作的具體問題,反而疏于考證,這與張惠言年壽不永、交游不廣、文學作品及生平家世文獻存世不多等情況,有很大關(guān)系,也反映了張惠言文學研究中的某些缺失,留下了不少待發(fā)覆之疑。正因如此,編撰《張惠言年譜》,將是深化張惠言文學研究的必由之路和新的學術(shù)增長點。(二)張惠言文學研究張惠言(176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2-31

      • 接武旁流:陽湖派與桐城派關(guān)系新論*
        治,邑人惲敬、張惠言均倡為古文,不免與桐城立異,世因稱之為陽湖文派。然語其淵源所自,則亦出自桐城,只能稱之為桐城派之旁支?!雹诠B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下冊,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年,第443頁。二是認為陽湖派具有相對獨立性。如《中國文學批評通史》說:“惲、張諸人既有接受桐城派深刻影響的一面,共同壯大了古文派的聲勢;又對桐城派進行了批評……與桐城派有明鮮不同。而正是主要由于后一方面的原因,陽湖派才得以脫穎而出,自成一隊?!雹坂w國平、王鎮(zhèn)遠:《中國文學批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2-27

      • 張惠言“一生未有詩作”再議
        1)一、緒 論張惠言(1761—1802年),字皋文、皋聞,號茗柯。江蘇常州武進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官翰林院編修。生當學術(shù)盛世,又因地緣之利,張惠言雖年壽不永,但終生苦于治學,成就頗顯。經(jīng)學方面,張惠言為《易》《禮》專家;文學方面,古文開山陽湖文派,詞學奠基常州詞派;且精篆書、小學,可謂博學多能。獨于詩一項,其作品極少,且罕見流傳,嚴迪昌更在《清詞史》中直言:“張氏一生未有詩作,《茗柯文編》中甚至沒有談詩的文字?!抖?/div>

        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 2022年2期2022-11-24

      • 張惠言盛京行役考
        361021)張惠言是乾嘉時期經(jīng)學、文學大家,目前學界對于其人生平家世、行止交游方面的研究,與其在清代學術(shù)史、文學史的地位殊不相稱。本文以地緣為考察維度,利用檔案、方志、書札、別集等文獻,對張惠言于役盛京的過程進行研討,旨在發(fā)掘被湮沒的張惠言生平行跡,復(fù)原其生活及創(chuàng)作情境,探究其文學形成、發(fā)展的動因及軌轍,從而為其人其學研究提供材料和線索。嘉慶五年,張惠言因擅篆書被推薦,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往盛京鐫寶。鐫寶之行,體現(xiàn)了時人對張惠言篆書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張

        臨沂大學學報 2022年2期2022-11-24

      • 張惠言辨劉牧《易數(shù)鉤隱圖》四則探析
        276800)張惠言(1761-1802年),字皋聞,又字皋文,號茗柯,江蘇武進人,清中葉著名經(jīng)學家、文學家,其學通六經(jīng),尤精于《易》。張氏經(jīng)學出自惠棟、江永,其易學著作有《易圖條辨》《周易虞氏義》《周易虞氏消息》《虞氏易候》《虞氏易言》《虞氏易禮》《虞氏易事》《虞氏易簡表》《周易鄭氏義》《周易荀氏九家義》《周易鄭荀義》《易義別錄》《易緯略義》《讀易札記》等。漢代儒者講《易》多言象數(shù),到宋代,象數(shù)之中又出圖書一派。劉牧在《易數(shù)鉤隱圖》序言中曾言:“夫《易》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9-19

      • 常州詞派的詞學“寄托”說 ——以張惠言、周濟為中心
        的詞論主張,到張惠言以治經(jīng)之法治詞、援詩學以入詞學、編輯《詞選》、在文學的功能論上將詞與詩同列,使得詞學理論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施蟄存認為張惠言《詞選》的選詞標準有二:一是開始關(guān)注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二是“比興之有無”。這兩條標準也是張惠言《詞選》獨異于其他選本最重要的特征,“其書既出,詞家耳目為之一新”①施蟄存:《歷代詞選集敘錄》,見夏承燾等編:《詞學》(第6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版,第216頁。。與以往存人、存詞、言風格、講地域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2-28

      • 張惠言歙縣交游考
        21)一、緒論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號茗柯,江蘇常州武進人。乾隆五十一年舉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嘉著名經(jīng)學家、古文家、詞學家。其《易》《禮》經(jīng)學,為專家絕學,并奠基陽湖文派,開山常州詞派,對嘉道乃至整個晚清文壇影響深遠。張惠言以突出的經(jīng)學、文學成就,澤被后世,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乾嘉學者。然而,與其在學術(shù)史、文學史的重要地位殊不相稱的是,學界對張惠言生平的關(guān)注與研究,還很薄弱。對其著作的輯佚、校訂工作,也遠沒有完善,這更使得張惠言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12-06

      • 嘉慶己未科進士的同年之誼 —— 以張惠言、鮑桂星交誼為例
        稱勝。王引之、張惠言、郝懿行、陳壽祺、吳鼒、鮑桂星、許宗彥等,皆稱名士。如會試總裁朱珪《嘉慶己未科會試錄序》所言:“我皇上圣學緝熙,親政以來,尤加意造士,簡用吉士、郎官、縣令者四分之三有贏,實未有之盛典也。宜乎多士奮發(fā)澡滌,英華茂實,左宜右有,三場充幅,長篇至一千三百余卷,夥矣哉!而條達原本者,皆出其中。臣等爽木饜心,幾有美不勝擢之嘆!何人才應(yīng)時蔚起,若此之捷也?豈非圣天子神明誠意所桴鼓而敬應(yīng)者哉!”①參見:朱珪,阮元,等. 嘉慶己未科會試錄[M]. 中科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2-04

      • “深美閎約”:張惠言的詞學典范理論及意義
        是清代詞學宗師張惠言在《詞選序》中對溫庭筠詞的評語,對常州詞派而言,這四個字可視為一種基于典范的審美理想,與浙西詞派所主“清空醇雅”正成對映。浙派的宗旨,全面影響了前半部清代詞學史, “深美閎約”之說則在后一百五十年間日益體現(xiàn)出其意義。常州派詞學的經(jīng)學背景世所共知,當代學界習慣于從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兩個角度區(qū)分論之,忽視了張惠言創(chuàng)建常州詞派之初,在其刻意“誤讀”的行為之中,兩者即已達成互為因果的高度統(tǒng)一。歸根結(jié)底,這仍是對常州學術(shù)與文學的關(guān)系缺乏準確體認?!对~

        文藝研究 2021年2期2021-11-26

      • 張惠言“風騷”鑄“艷”
        內(nèi)容摘要:張惠言《詞選序》立足于溫庭筠及《花間集》詞,以《國風》、《離騷》旨趣為艷詞精神本原,闡述艷詞的本質(zhì)、審美特征、表現(xiàn)手法、鑒賞原則,確立其詞學思想,對艷詞乃至詞創(chuàng)作與評論影響重大、意義深遠。關(guān)鍵詞:張惠言 風騷艷詞 《詞選序》張惠言,字皋文,號茗柯,常州武進人。清嘉慶二年,即一七九七年,張惠言設(shè)館于安徽歙縣金榜家中并與其弟張琦共同編纂《詞選》為金氏子弟講授詞學,《詞選》中關(guān)于溫庭筠及《花間集》詞的評點與《詞選序》一文,成為其詞學尤其艷詞思想精髓。“

        文學教育 2021年8期2021-09-06

      • 致敬最美先生,銘感傳燈之士
        的緣起及特質(zhì)、張惠言詞中的儒家修養(yǎng)、王國維三層境界說與接受美學……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解說小詞的修養(yǎng)與境界時,比較了王國維和張惠言的詞論,在對照比較中,您“師古而不泥古”,通過對一系列詩句的論證及分析,說王國維某個方面說錯了,或者王國維誤解了別人,或者別人誤會了王國維,或者張惠言的牽強附會等等,這種嚴謹?shù)闹螌W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個人唯有摯愛,才能鉆研深入。先生把詩詞融入生活,把詩詞融入生命??嚯y之中,您極其堅韌:“把我丟到哪里,我就在那個地方,做我應(yīng)該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20年34期2020-12-11

      • 藉花卉以發(fā)墨客之豪
        詞句中。所以,張惠言在《詞選》中曾評價宋詞“意內(nèi)而言外”。這一點為高中語文宋詞教學提供了一個角度,教師可以借鑒張惠言《詞選》中的觀點,實現(xiàn)對晏殊《蝶戀花》的巧妙解讀。一、深入剖析并非過度解讀教會學生以何種態(tài)度進行解讀是宋詞教學的關(guān)鍵。這是由于不好的態(tài)度往往會帶來偏見,使學生對宋詞懷有厭惡情緒。一旦這種情緒先入為主,便會影響學生客觀、準確地鑒賞宋詞。因此,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理解對宋詞的深入剖析并非是有意地過度解讀,或?qū)υ~人高尚情操的臆想,而是出于對文人志士文學修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9期2020-09-14

      • 清中期“陽湖派”學人對鄧石如篆書的推崇考略
        湖派”的主力軍張惠言、李兆洛及后學,他們亦多是經(jīng)學大家,在常州地區(qū)今文經(jīng)學肇興背景下,成為接受并推崇鄧石如的主要群體。鄧石如于篆書,不同于學者們因治經(jīng)而習篆,用學術(shù)活動來提升對于篆字的學養(yǎng),而是注重碑版的直觀感受來臨習,創(chuàng)作出“二李”風格之外的篆書。當他被“陽湖派”學人接受并推崇時,說明了當時對于篆書的審美,時人的藝術(shù)觀念已然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今從“陽湖派”的主力軍張惠言、李兆洛等學人與鄧石如的交游展開,對這一群體中多數(shù)學人推崇鄧石如篆書的現(xiàn)象做簡要考略。同時,

        藝術(shù)品 2020年5期2020-08-07

      • 鄧石如與張惠言交誼考述
        ,常州籍的文人張惠言與山人又尤其投契。鄧山人與張氏的緣分,始于何時何地?有過何種交流?為何他們彼此之間能夠推心置腹?認識張氏又對山人自身的生活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接下來便略作管窺。一、初識時間考辨張惠言,字皋文,一作皋聞,號茗柯,乾隆二十六年(1761)生于江蘇武進。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舉,嘉慶四年(1799)又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嘉慶七年(1802)六月卒于官,年四十二。據(jù)包世臣《完白山人傳》云,鄧石如在江寧梅家客居八年、練成篆隸絕學之后,草屨擔

        中國書畫 2020年2期2020-06-03

      • 人生如燕
        摘? 要:張惠言《茗柯詞》中的燕意象不僅是自然之物,而且是詞人自身心緒的象征與表達。詞中燕意象有著多重意蘊,其一是對生命“盛時恐衰”之憂;其二是對人生“命若游絲”漂泊之感;其三是對世事“昨今驟變”之洞悉。究其原因與詞人的人生際遇,寒士身份相關(guān)。關(guān)鍵詞:張惠言;茗柯詞;燕意象;盛時恐衰;漂泊作者簡介:熊思曼(1995-),女,漢族,江西豐城人,蘇州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期2020-03-17

      • 張惠言詞學研究述論
        300071)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號茗柯,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被視為常州詞派始祖,合編有《詞選》,著有《茗柯詞》等。常州詞派在清中后期席卷南北詞壇,至民國猶有遺響,皆造端于張惠言,他可謂是百年詞壇的一大關(guān)捩,也是詞學研究難以規(guī)避的重要人物。故而從學術(shù)史角度梳理張惠言的詞學研究,比較諸家對張氏詞學認識的差異,對于了解張惠言之詞學功過以及深化后續(xù)的研究,都是極有必要的。一、清后期至民國此時期對張惠言詞學的探討以傳統(tǒng)印象式批評為主,多用寥寥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2-25

      • 藉花卉以發(fā)墨客之豪 ——談張惠言詞論觀點在晏殊《蝶戀花》教學中的滲透
        詞句中。所以,張惠言在《詞選》中曾評價宋詞“意內(nèi)而言外”。這一點為高中語文宋詞教學提供了一個角度,教師可以借鑒張惠言《詞選》中的觀點,實現(xiàn)對晏殊《蝶戀花》的巧妙解讀。一、深入剖析并非過度解讀教會學生以何種態(tài)度進行解讀是宋詞教學的關(guān)鍵。這是由于不好的態(tài)度往往會帶來偏見,使學生對宋詞懷有厭惡情緒。一旦這種情緒先入為主,便會影響學生客觀、準確地鑒賞宋詞。因此,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理解對宋詞的深入剖析并非是有意地過度解讀,或?qū)υ~人高尚情操的臆想,而是出于對文人志士文學修

        語文天地 2020年25期2020-02-23

      • 試論張惠言禮學的精神向度與歷史意義
        421002)張惠言是清代文化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才學俱佳,貢獻多元,在詩、詞、散文、辭賦的創(chuàng)作上造詣非凡,開創(chuàng)了對清代文壇影響深遠的常州詞派、陽湖文派。此外,他在經(jīng)學領(lǐng)域亦有驚人表現(xiàn),尤以《易》學、禮學飲譽學界。《清史稿》本傳稱其:“生平精思絕人,嘗從歙金榜問,故其學要歸六經(jīng),而尤深《易》《禮》?!盵1]13242其對虞氏易的系統(tǒng)研究填補了學界空白,被阮元許為專家孤學,在清代易學史上舉足輕重。張惠言《讀儀禮記》對《儀禮》進行訓(xùn)詁性解讀,以實事求是的精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1-19

      • 乾嘉學術(shù)史視域中的張惠言
        乾嘉時期,常州張惠言既為經(jīng)學大家,精通易、禮;亦為文學巨匠,開創(chuàng)陽湖文派及常州詞派,是彼時學者型文人的代表,在學術(shù)史、文學史上具有典型意義。從學術(shù)史角度對張惠言的學術(shù)成就、地位進行分析與評價,既可客觀地展現(xiàn)其學術(shù)生平,反映乾嘉經(jīng)學時期學人間的相互影響,亦可剖析其時學術(shù)對文學的影響,追溯陽湖文派及常州詞派的發(fā)展過程,進而對乾嘉學術(shù)的特征進行管窺。 [關(guān)鍵詞]乾嘉學術(shù);張惠言;經(jīng)學;文學 [中圖分類號]1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

        北方論叢 2019年2期2019-09-10

      • 張惠言與錢伯炯、鄧石如的交游論及其篆書
        楊帆摘 要:張惠言(1761—1802)是清代乾嘉時期皖派著名學者,尤長《易》《禮》,亦通小學,兼善篆書。研究張氏篆書,莫能忽略的人物當數(shù)錢伯炯與鄧石如,其與錢、鄧之關(guān)系在師友之間。張氏研習碑額篆書及石鼓文,更與鄧氏之啟發(fā)分不開,可鄧氏亦曾請益六書之學于張氏,這也是不容忽略的事實。張氏篆書初以二李之停勻為基,復(fù)融碑額篆書之用筆及石鼓文之體勢,與完白篆書又當異趣,其風格之創(chuàng)新在斯。作為學者書家,張氏篆書的書史價值亦不應(yīng)在同時代學者書家孫星衍、洪亮吉之下。關(guān)鍵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桐城派與張惠言的漢學
        系,但桐城派和張惠言漢學的關(guān)聯(lián)仍罕有論及。,但桐城派與漢學的學術(shù)互動以及桐城派的早期影響還需再加認識。姚鼐將考據(jù)學納入儒學范疇,標志著宋學對漢學的汲取。乾嘉漢學家對桐城派的態(tài)度則不可一概而論:錢大昕、戴震、段玉裁等人貶抑辭章之學;揚州漢學家雖治辭章,卻多崇《文選》,與宗主宋學和古文的桐城派涇渭分明。但有的漢學家并未將經(jīng)學和辭章對立起來,而是兼治二學,張惠言便是其中典型?,F(xiàn)有研究多注重桐城、陽湖間的文學異同,但對桐城派與張惠言漢學的關(guān)聯(lián)、互動沒有論及。張惠言

        安徽史學 2019年3期2019-08-05

      • 張惠言與王國維詞論之比較
        得大雅之堂的。張惠言認為,意內(nèi)而言外即為詞。好詞是興于微言,抒發(fā)感動的,對語詞的解讀是其研究詞的主要方法。王國維則認為,詞高雅與否,在于其品格的高低。詞以境界為最上,詞作能給人展示一種境界,而境界重在感悟,無法言說。二者的詞論主張雖有所不同,但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關(guān)鍵詞:張惠言;王國維;意內(nèi)言外;境界;小詞大雅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學形式中的一種韻文體式,最初被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合宴樂樂曲歌唱的。人們一般習慣在“詞”的前面加個“小”字,稱其

        卷宗 2019年13期2019-06-17

      • 清代地域?qū)W術(shù)的互動:以常州與徽州的學術(shù)交流為例
        學術(shù)之互動:以張惠言為例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號茗柯,江蘇陽湖(今常州)人,在經(jīng)學和文學等領(lǐng)域均取得不凡成就。經(jīng)學方面,他精研《周易》,與惠棟、焦循一同被后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文學方面,他則是陽湖文派和常州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可以說無論在經(jīng)學和文學領(lǐng)域,張惠言均是清代文化繁榮時期的代表人物。而張惠言的學術(shù)成績與徽州密不可分,他與徽州的淵源始于金云槐。金云槐,字時亭,歙縣人,乾隆四十七年出任常州知府。在知府任上,金云槐認識了張惠言,并賞識其才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12-30

      • 寒士情愫與學人胸襟
        劉一鳴摘 要:張惠言的詠春詞在傷春懷人中抒發(fā)了盛衰轉(zhuǎn)捩之際寒士階級的苦悶與憂患,彌漫著沉郁低沉的生命意識和感時憂世的憂患意識。與此同時,張惠言又將儒學義理、儒人修養(yǎng)融入詞中,較好地體現(xiàn)了他的“意內(nèi)言外”、“興于微言”和“比興寄托”等詞學主張,形成了格高意雋、寄托遙深、哀而不傷的“學人之詞”。張惠言將寒士情愫與學人胸襟融合在詠春詞創(chuàng)作之中,修養(yǎng)與詞心的交融統(tǒng)一使得張惠言的詠春詞具有了深刻的意蘊和鮮明的特色。關(guān)鍵詞:張惠言 詠春詞 學人之詞 寒士情愫★基金項目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5期2018-08-18

      • 張惠言《儀禮圖》考索
        提要】清代學者張惠言精研禮學,其禮學研究以《儀禮圖》名世。是書在宋人楊復(fù)《儀禮圖》研究基礎(chǔ)上,又有新說,立論較有特色,然有關(guān)其圖內(nèi)容真?zhèn)慰颊撜呱跎佟=Y(jié)合相關(guān)文獻資料、出土實物對其內(nèi)容進行考釋,以為張圖內(nèi)容有創(chuàng)新之處,亦有失當之處。張惠言(1761—1802),原名一鳴,字皋文,號茗柯先生,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鄉(xiāng)試,嘉慶四年(1799)舉進士,改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嘉慶六年(1801)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嘉慶七年(1802)

        華夏文化論壇 2018年1期2018-07-24

      • 言象、理志:張惠言“統(tǒng)乎志”的賦論及批評實踐
        鄒福清摘 要:張惠言《七十家賦鈔》繼承漢代以詩為賦源的觀點,提出其賦學的核心命題:賦“統(tǒng)乎志”,包括“言象”和“理志”兩個層面,其思維方法就是后來他在《易》學中總結(jié)的“比事合象”“以象言志”。張惠言試圖消泯賦“統(tǒng)乎志”與魏晉以來“體物”的賦體觀之間的沖突,并建構(gòu)以楚辭為轉(zhuǎn)捩的文體源流系譜和以屈原為大宗的賦家系譜,最終達到推重賦體的目的。在批評實踐中,或直陳喻義、追索本事,揭示作者之“志”,或文本互證、勾勒意脈,揭示作者之“志”的呈現(xiàn)方式。既有經(jīng)學的色彩,也

        江蘇理工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5-14

      • 從“自然生化”之視域到“易學消息”之視域 ——論張惠言“太極”觀矛盾兩面向之統(tǒng)一
        蘇建強 于 洋張惠言(1761-1802),原名一鳴,字皋文*又作皋聞,如《清史稿》本傳、《清史列傳》,其余傳記多作“皋文”。,號茗柯,學者稱茗柯先生,江蘇武進人。其少貧困,十四歲即為童子師,補貼家用。其科舉之路始于乾隆五十一年,即中鄉(xiāng)試;于嘉慶四年中進士。兩年后,任翰林院編修一職。于嘉慶七年疫于京師,世壽四十二。張惠言于經(jīng)學、文學和書法等成就斐然。其于經(jīng)學,長在《易》《禮》。于《易》其為乾嘉樸學易之代表人物,主崇漢學,尤精虞氏易,與惠棟、焦循并稱“乾嘉易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2018-03-08

      • 張惠言墨學觀辨說
        225002)張惠言既治經(jīng)學又治墨學,在清代學術(shù)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張氏立足于儒學,對墨學有著明確的主體認識,其墨學觀本來不難被發(fā)現(xiàn)和理解,但由于其《書墨子經(jīng)說解后》一文容易被誤讀,故當代學界對張惠言的墨學觀仍存在一些誤解現(xiàn)象,有必要加以辨別和說明。一、對張惠言墨學觀誤解舉例當代學界對張惠言墨學觀的研究不是很多,這方面有待加強。就筆者所見,當代學界對張惠言墨學觀的誤解至少有兩處:(一)《近代中國文化轉(zhuǎn)型研究導(dǎo)論》(耿云志著)第二章第三部分相關(guān)內(nèi)容此處該

        棗莊學院學報 2018年3期2018-02-09

      • 張惠言的詞學主張看詞之“本色”
        派,影響深遠。張惠言作為常州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詞學主張,在與其兄弟張琦所編《詞選》序文中已可見一斑。本文試從張惠言的詞學主張出發(fā),回到詞之“本色”,對詞的“本色”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一、意內(nèi)言外的立意根本言意關(guān)系之探討,先秦已有。《易傳·系辭上》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盵1]爻辭并不能表述全部思想,因此圣人通過卦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張惠言早歲治經(jīng)學,他在《虞氏易事序》中寫到:“夫理者無跡,而象者有依,舍

        安順學院學報 2018年5期2018-01-02

      • 張惠言的三重身份看其詞學觀
        夏小珊摘要:張惠言是清代著名的經(jīng)學家、古文學家、詞學家,對清代的經(jīng)學和文學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本文試圖從張惠言的經(jīng)學觀入手,以《詞選序》、《詞選》中對唐宋詞人作品的評價等所體現(xiàn)的詞學觀為依據(jù),探討其經(jīng)學思想對其詞學理論的操縱,并認為其詞學觀只是其經(jīng)學思想在文學上的延展,其所謂的“尊體”并不能否認其重經(jīng)輕詞的事實;同時認為其詞學理論和詞的創(chuàng)作之間存在著相關(guān)聯(lián)性,詞人在創(chuàng)作其詞時,完全是以其詞學理論作為指導(dǎo)的。關(guān)鍵詞:張惠言;經(jīng)學;重經(jīng)輕詞;詞學觀說到張惠言

        北方文學 2017年30期2017-11-10

      • 張惠言的易學與詞學思想分析
        龔敏[摘要]張惠言既是又是著名經(jīng)學家,其經(jīng)學身份對其詞學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在詞學理論方面體現(xiàn)在“意內(nèi)言外”的詞學定義和“象理比附”的解詞方式,在詞作方面體現(xiàn)在重視運用具體意象來傳達義理和沉著醇厚的風格。[關(guān)鍵詞]張惠言;易學;詞學[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9-0173-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81 [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年19期2017-10-09

      • 風騷精神與張惠言詞學經(jīng)典觀的重塑
        柏嶺風騷精神與張惠言詞學經(jīng)典觀的重塑方夏卉,楊柏嶺張惠言論詞以儒家思想為基礎(chǔ),以“風騷”的情感內(nèi)涵為本原,以詩教思想為依托,講求“意內(nèi)言外”的論詞方法,注重詞的意格,追求“雅正”的品格,闡發(fā)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詞學經(jīng)典觀。從“意內(nèi)言外”出發(fā),以張惠言詞作評點為例,分析其論詞原則和方法,總結(jié)張惠言在重塑詞學經(jīng)典觀過程中形成的詞體、詞法、詞學批評觀,由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張惠言的詞學思想體系。風騷;張惠言;詞學經(jīng)典觀;重塑一部詞學發(fā)展史,就是各類詞學經(jīng)典觀的演變史。

        滁州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3-30

      • 張惠言的詞學主張
        【語言與文化】張惠言的詞學主張崔 穎(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張惠言是乾嘉時期“常州學派”的中堅,他是一位經(jīng)學家,卻同時在詞學、散文、駢賦、書法、篆刻等多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他主張詞創(chuàng)作要尊詞體,崇正聲,重比興,有寄托。讀詞、說詞要做到“義有幽隱,并為指發(fā)”,直接擊中了浙西詞派后期創(chuàng)作的流弊。清代詞壇;張惠言;意內(nèi)言外;風雅比興;低徊要眇;深美閎約“詞之為學,意內(nèi)言外。發(fā)始于唐,滋衍于五代,而造極于兩宋。調(diào)有定格,字有定音,實為樂府之

        文化學刊 2016年10期2016-12-23

      • 葉嘉瑩詞學批評中西方文論的借鑒意義 ——以葉嘉瑩對張惠言、王國維詞論的批評為主要考察對象
        ——以葉嘉瑩對張惠言、王國維詞論的批評為主要考察對象韓雅東(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1)張惠言是清代乾嘉年間有名的經(jīng)學家。在文學史上,主要是作為常州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而為人所重。在常州詞派之前,先后有陽羨派和浙西派在詞壇上領(lǐng)導(dǎo)風騷。嘉慶二年(1797),張惠言和弟張琦為金氏私塾學生編選了歷代詞的選本《詞選》,標志著常州詞派的成立?!对~選》選錄唐五代、宋詞四十八家,一百十六首。他們希望借助該選本的流傳,扭轉(zhuǎn)浙派末流淫詞、鄙詞、游詞的弊病。在不到五

        小品文選刊 2016年23期2016-11-26

      • 張惠言《茗柯文編》的稿本到刻本
        10082)?張惠言《茗柯文編》的稿本到刻本李成晴(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 湖南 長沙 410082)張惠言去世后,其甥董士錫據(jù)張惠言遺稿編集,厘定為《茗柯文編》初、二、三、四諸編,并謄清為定稿本,嘉慶十四年《茗柯文編》初刻本便是據(jù)董編稿本刊刻。董編稿本先后經(jīng)劉氏嘉業(yè)堂、黃節(jié)、葉恭綽遞藏,后歸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取稿本與初刻本相比勘,可以研究《茗柯文編》從稿本到刻本衍生過程中的沿承與新變:稿本中的大量評點唯有簡短之評尚保留,被刻為眉批;刻本基本上忠實稿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9-23

      • 張惠言禮學研究芻議
        21002)?張惠言禮學研究芻議吳戩(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 ,湖南 衡陽421002)張惠言崇鄭而能擇善的治學態(tài)度、圖表釋禮的方法論選擇、貫通易禮的會通精神、以禮經(jīng)世的社會情懷,奠定了其在清代禮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對后世產(chǎn)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張惠言; 禮學;研究方法;經(jīng)世情懷張惠言是乾嘉時期一位才能全面、影響多元的文化名人。他經(jīng)術(shù)辭章兼擅,不僅在古文、詞、駢文辭賦等方面造詣非凡,且“以樸學播聞中外”①,“雖享年不永,而絕學無雙”②。但目前學界對其《易》學、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9-21

      • 張惠言《七十家賦鈔序》批評研究
        十家賦鈔序》;張惠言;創(chuàng)作論;文體論;歷史批評;摘句批評;比較批評摘要:《七十家賦鈔序》是清代一篇重要的賦學批評文章。從文學批評的角度對這篇賦論進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學理淵源上,張惠言熔鑄古今,繼承了情因物感的創(chuàng)作論和詩為賦源的文體論,并將其熔鑄在序文之中;在批評原則上,張惠言主要著眼于君臣之義的雅正批評和推尊賦體這兩點;在批評方法上,這篇賦論主要運用了歷史批評、摘句批評和比較批評。總而言之,從這篇賦論中我們可以觀照出張惠言的賦學研究氣魄。中圖分類號:I2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8-23

      • 張惠言《七十家賦鈔》分體歸類與評點考述
        550001)張惠言(1761—1802年),字皋文,江蘇武進人。乾隆五十一年考中舉人,嘉慶四年考中進士,嘉慶七年卒,年四十二。其年不永,其仕偃蹇。曾前后七試禮部,而后遇散館。奉旨以部屬用,朱文正公珪特奏,改授翰林院編修?!肚迨犯濉贰肚迨妨袀鳌贰秶壬侣浴贰段溥M陽湖縣志》等均有著錄。張惠言才識甚絕,事事爭當“第一流”。其治經(jīng)精通虞氏《易》、鄭氏《禮》,為清儒《易》學三大家之一;其古文取法韓、歐,與同鄉(xiāng)友人惲敬齊名,為陽湖派奠基人之一;其詞作品最少而影響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4-13

      • 儒家文化視角下的《茗柯詞》解讀
        215123)張惠言是清朝時期的知名儒者,在其“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的詞學理念主導(dǎo)下,他常常將儒家經(jīng)義融入詞作當中,他的《茗柯詞》中體現(xiàn)出存心養(yǎng)性的儒家修養(yǎng)、執(zhí)著守道的儒家人格與自強不息的儒家精神;同時,他的詞作還呈現(xiàn)出儒家文化的審美趨向,經(jīng)常通過“比德為美”來選取意象,整體上呈現(xiàn)出溫柔敦厚的風格。張惠言; 儒家文化; 《茗柯詞》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號茗柯先生,常州武進人,清朝知名儒者。他曾在《詞選序》一文中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詞學主張,認

        無錫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3-17

      • 張惠言《七十家賦鈔序》批評研究
        30039)?張惠言《七十家賦鈔序》批評研究張小璐(安徽大學 文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39)關(guān)鍵詞:賦學批評;《七十家賦鈔序》;張惠言;創(chuàng)作論;文體論;歷史批評;摘句批評;比較批評摘要:《七十家賦鈔序》是清代一篇重要的賦學批評文章。從文學批評的角度對這篇賦論進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學理淵源上,張惠言熔鑄古今,繼承了情因物感的創(chuàng)作論和詩為賦源的文體論,并將其熔鑄在序文之中;在批評原則上,張惠言主要著眼于君臣之義的雅正批評和推尊賦體這兩點;在批評方法上,這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2-18

      • 張惠言的《儀禮》研究
        學研究專題·論張惠言的《儀禮》研究鄧聲國(井岡山大學 人文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作為清代中期尊尚鄭學派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張惠言在《儀禮》研究方面成就頗豐,著述有《儀禮圖》《讀儀禮記》等,影響較大。無論是在著述詮釋目的、詮釋體式、詮釋方式方法的選擇上,還是在著述的文獻引證、文獻??睂嵺`上,或者是對于《儀禮》鄭注、賈疏的認知態(tài)度上,張惠言的禮經(jīng)研究都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治學趣向。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張惠言的禮經(jīng)本文詮釋并不追求對《儀禮》的通盤解讀,更強調(diào)前

        知與行 2016年9期2016-02-14

      • 論楊復(fù)《儀禮圖》與張惠言《儀禮圖》之關(guān)系
        復(fù)《儀禮圖》與張惠言《儀禮圖》之關(guān)系王志陽(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93)朱子學派的禮圖傳統(tǒng)深刻影響了宋、元、明、清各朝的禮學發(fā)展軌跡,而楊復(fù)《儀禮圖》是其代表性作品。張惠言《儀禮圖》是在吸收楊復(fù)《儀禮圖》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成果, 成為中國傳統(tǒng)禮圖的高峰之作。張惠言《儀禮圖》繼承了楊復(fù)《儀禮圖》立足朱子學派遵循《儀禮》的傳統(tǒng),但張惠言《儀禮圖》著重于實用性,而楊復(fù)《儀禮圖》著力于解讀《儀禮》文獻,兩者之作圖目的不同。張惠言《儀禮圖》細化與完善了楊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12-21

      • 簡論張惠言《詞選》對唐宋詞的接受
        000)?簡論張惠言《詞選》對唐宋詞的接受王 龍(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00)唐宋詞是清人學習的典范,清代詞學史上,不同的流派為了闡揚本派的理論主張,往往采用借古鑒今的方法,把編纂唐宋詞選本以展開討論作為重要的武器,或推舉張揚,或貶抑抨擊,將用以表現(xiàn)本派的審美傾向和理論主張托付于對某種唐宋詞選本的褒貶之中,龍榆生先生曾說“浙常二派出,而詞學遂號中興。風氣轉(zhuǎn)移,乃在一二選本之力?!盵1]于是選詞成集遂成為清代詞學流派的重要標志之一,張惠言《詞選》便是其

        小品文選刊 2015年24期2015-11-17

      • 曹元弼《禮經(jīng)學》對張惠言《儀禮圖》圖表引用之概述
        弼《禮經(jīng)學》對張惠言《儀禮圖》圖表引用之概述朱一1,周洪2(1.江西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2. 江西師范大學 圖書館,江西 南昌 330022)摘要:《禮經(jīng)學》為清末禮學大師曹元弼受洋務(wù)派代表張之洞所托編纂的經(jīng)學教科書。張之洞囑托曹元弼著《禮經(jīng)學》,欲以傳統(tǒng)禮儀達到收挽民心,強學力政,抵御外侮之目的,仍是“中學為體”政治思想的表現(xiàn)。此書為曹元弼廣采眾家學說匯編而成的教科書,其主要內(nèi)容多取自別家,其中張惠言《儀禮圖》即其所引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3-24

      • 張惠言的桃花情緣
        嘉時期著名學者張惠言既是陽湖文派的領(lǐng)袖,又是常州詞派的宗主。其《茗柯詞》只有46首,卻廣受推崇。他的《水調(diào)歌頭·春日示楊生子掞》組詞最負盛名,被晚清詞學家譚獻譽為“胸襟學問,醞釀噴薄而出,賦手文心,開倚聲家未有之境”。他有三首細膩傳神的詠桃花詞,一寫瓶中桃花,一寫關(guān)外桃花,一寫徽州桃花。它們作于不同的時期,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其人其詞。疏簾不卷東風,一枝留取春心在。劉郎別后,年時雙鬢,青青未改。冷落天涯,凄涼情緒,與花憔悴。趁紅云一片,扶儂殘夢,飛不到,垂楊外

        古典文學知識 2014年3期2015-01-15

      • 春來不覺去偏知
        李小雨張惠言,字皋文,號茗柯,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生,四歲喪父,家徒四壁。年十四為童子師;十七補縣學附生,開始科舉之路;十九試高第,補廩膳生。乾隆五十一年(1786)高中舉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赴禮部會試,不幸落第,轉(zhuǎn)而考取景山宮官學教習。七年后教習期滿,按例當?shù)靡姡欢赣H病重,遂歸家,后為母守孝。嘉慶四年(1799),張惠言中進士,后改庶吉士(明代永樂之后,庶吉士專屬翰林院,選進士文學優(yōu)等及善書者為之,清朝承明制)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14年3期2014-08-07

      • 論清代常州詞派形成時期的姜夔詞評
        家:《詞選》與張惠言的姜夔詞評姜夔在清代詞史地位首先出現(xiàn)較大變化是在張惠言的詞學批評中,而這變化的主要標志,則是張惠言將姜夔從浙派詞論中詞壇至尊的寶座上拉下來而以溫庭筠取代之。對于清代詞學發(fā)展來說,詞人最高楷模的更替與張氏所標榜的以比興論詞的觀點一起,預(yù)示著一個新的詞學時代就要到來。張氏將唐宋詞人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也即最高層次,只有一人,此人是“其言深美閎約”的唐代詞人溫庭筠。第二個層次有八人:張先、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姜夔、王沂孫、張炎。此八

        名作欣賞 2014年28期2014-07-12

      • 淺論周濟的詞學思想
        情于藝事,推衍張惠言詞學,譚精研思,持論精審,為常州派重要的詞論家。談到常州詞派,則不得不提張惠言。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號茗柯,進士及第,受翰林編修。作為常州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張惠言師承桐城派,主張以經(jīng)解詞,即以治經(jīng)學的方式去治詞,由此評點詞作。張入仕前任私塾先生,因授課需要編《詞選》,卻導(dǎo)致常州詞派的產(chǎn)生。張惠言編《詞選》時,選詞極為嚴苛,而《詞選》也是第一個明顯體現(xiàn)、貫徹詞學觀念的選本。但張惠言對詞的解讀方式難免過于單一與失之片面,雖然影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3年1期2013-12-12

      • 滿城風雨殆將有變——試論近代常州詞派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時代土壤和精神氣候
        一地,主要是以張惠言,周濟二家的詞學思想為基礎(chǔ),圍繞詞的美學特征進行理論探討和創(chuàng)作實踐的一個詞學流派。江蘇常州人張惠言“開山采銅”,順應(yīng)時代思潮,創(chuàng)辟了常州詞派。從張惠言開始至光緒二十二年間,可考詞集者多達二百八十三家之多,多數(shù)詞人都身處于社會動蕩、民心浮動、危機四伏的清末年間,洞曉清代中后期的社會矛盾與詞風變化,在創(chuàng)作上大多抒發(fā)沉郁頓挫、跌宕起伏的情感,在理論上則強調(diào)“寄托比興”的內(nèi)容和方法,因此可以說,常州詞派是因時勢而起。而后周濟成為繼張惠言后常州詞

        文教資料 2013年35期2013-08-15

      • 張惠言學術(shù)傳承與賦學思想 ——以《七十家賦鈔目錄序》為中心
        050024)張惠言學術(shù)傳承與賦學思想 ——以《七十家賦鈔目錄序》為中心李 倩 倩(河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七十家賦鈔目錄序》不僅體現(xiàn)了張惠言賦學的主要思想,而且序文本身就是一篇清代學者駢文的代表作。張惠言提出了賦“統(tǒng)乎志”的觀點,即強調(diào)辭賦的比興寄托,是對賦學理論的發(fā)展。其繼承《漢書·藝文志》推源溯流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在序文中對22家賦進行評述,是一篇重要的賦學批評文獻。另外,這篇駢體序文在寫作手法上亦模仿《漢志》與《莊子》,顯現(xiàn)了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期2013-04-10

      • 張惠言《詞選序》的“寄托”命意 ——詞學“寄托”說之一
        541004)張惠言《詞選序》的“寄托”命意 ——詞學“寄托”說之一景旭鋒(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為了糾正詞壇存在的“三蔽”,張惠言在《詞選序》中豎起“寄托”的大旗:以立意為本,達到了推尊詞體的目的;又講求詞體的“微言”“要眇”之美,以有別于傳統(tǒng)詞學講求風格流派的方式揭示了詞體的美感特質(zhì)。這是張惠言對于詞學思想的最大貢獻。張惠言;《詞選序》;寄托;意內(nèi)言外;微言要眇有清一代,詞號稱中興。以張惠言為開山的常州詞派的崛起,便是這一中興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5期2013-03-31

      • 常州詞派之張惠言的清詞評成就述略
        0)常州詞派之張惠言的清詞評成就述略張彩云(淮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編輯部,安徽淮北 235000)清代常州詞派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詞學理論上,張惠言是常州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詞選序》集中體現(xiàn)了張氏詞評的理論主張,其意內(nèi)言外謂之詞說立足于儒家的正統(tǒng)觀念,開了常州詞派詞評的先河,扭轉(zhuǎn)了當時詞壇的風氣,對清代詞壇影響深遠。從張惠言及其后繼者們對常州派詞論的不斷完善過程中可以看出常州派詞論的發(fā)展及理論思維演進的軌跡。常州詞派;張惠言;清詞評;成就一、常州派詞論的提出背景嘉

        滁州學院學報 2012年1期2012-08-15

      • 張惠言詞學與易學關(guān)系論略
        瞿髯論詞絕句·張惠言》云:“茗柯一派皖南傳,高論然疑二百年。辛苦開宗難起信,虞翻易象滿詞篇?!边@首詩特地指出張惠言以易論詞的詞學宗旨,可謂獨具慧眼。張惠言詞學來自易學,他選詞、論詞深受易學的影響。前人對此已有所論述,但不夠明確,他以易論詞,一方面是探求詞的微言大義,另一方面運用象理比附的原則闡釋詞的義理,因此,他的詞學與易學有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一張惠言與惠棟、焦循并稱為清代易學三大家。他少受《易經(jīng)》,即通曉大義。嘉慶八年揚州阮氏瑯?gòu)窒绅^刊刻《張皋文箋易詮全集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2年3期2012-04-02

      • 常州詞派“寄托”范疇的美學張力
        托說的美學張力張惠言的寄托說開創(chuàng)了一個具有多層次深度空間的詞學理論,提供了一種富于張力的批評模式。浦江清雖然批評張惠言,但肯定他“實在是把溫飛卿詞看深了一層”①。張惠言的長處和貢獻在此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詞選序》提出“幽隱”、“幽約”、“微言”、“深美”一系列概念,就是為詞學構(gòu)建一個深度模式或深層結(jié)構(gòu),使人能將生脆輕艷的詞“看深一層”的鮮明體現(xiàn)。《傳》曰:“意內(nèi)而言外謂之詞?!逼渚壡樵於耍d于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年6期2011-04-08

      • 淺論常州詞派的讀詞方式
        是由乾嘉之交的張惠言、張琦兄弟所倡導(dǎo),張惠言倡導(dǎo)的“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之說,實際上也是一種讀詞方式。這種方式后由周濟、譚獻、陳廷焯、況周頤等詞人發(fā)揚。本文將從常州詞派歷代主要詞人的讀詞方式入手,分析常州詞派讀詞方式的內(nèi)在繼承性。同時,簡要論述這種讀詞方式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一、比興寄托——張惠言的讀詞方式張惠言是在《詞選序》中提出他的“比興寄托”說的?!皞髟唬骸鈨?nèi)而言外謂之詞?!渚壡樵於耍d于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0年5期2010-04-04

      • “傷心人之傷心語”
        詞:晚清詞壇;張惠言;浙派;項鴻祚;《憶云詞》;沒落貴族;傷心語摘要:項鴻祚是晚清詞壇名家,學界對其詞贊譽甚多,但論述多停留在“情真”、“感人”的層面上,對其詞風的生成、特征及在詞史上的地位認識不足。實際上,項氏出身于“簪纓之族”,但家世已然敗落。正是“沒落貴族”的身世直接造就了他多感抑郁的情性,而生活的封閉性、審美情趣的精致淡雅、情感的細膩幽怨則決定了其詞“苦艷郁深”、凄婉幽邃的風格。項鴻祚在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出對浙派末流空疏靡麗詞風的厭棄,而他有意識地借寫苦澀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4期2009-08-19

      • 論以意逆志對常州詞派詞學闡釋學的影響
        志;常州詞派;張惠言;周濟;譚獻;詞學闡釋學摘要:孟子“以意逆志”說對中國古典詩學闡釋理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并輻射到詞學闡釋學領(lǐng)域,清代常州詞派的詞學闡釋理論就是導(dǎo)源于這一闡釋傳統(tǒng)的。通過考察常州詞派的詞學闡釋理論,發(fā)現(xiàn)自其創(chuàng)始人張惠言至譚獻等人之間有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他們逐步完成了將“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讀者之意”的轉(zhuǎn)換,最后將闡釋的主動權(quán)完全交給了讀者,給讀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理論的發(fā)展。中圖分類號:I207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4期2009-08-19

      金川县| 灵山县| 高碑店市| 旺苍县| 华蓥市| 区。| 威宁| 花垣县| 平罗县| 环江| 娄底市| 迁西县| 宁波市| 裕民县| 房产| 平果县| 中牟县| 连江县| 万载县| 丰县| 曲水县| 东台市| 隆昌县| 曲水县| 三门县| 通化县| 康定县| 鄢陵县| 聂拉木县| 六安市| 县级市| 礼泉县| 翼城县| 大埔县| 沧州市| 徐州市| 富阳市| 云和县| 饶阳县| 广水市|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