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體
-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肝細胞癌中外泌體miR-200b-3p介導巨噬細胞分化的機制
的特殊類型——外泌體在細胞間信號傳遞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外泌體直徑30~150 nm,可被TME中的巨噬細胞所吞噬,隨后外泌體釋放miRNA調節(jié)巨噬細胞的表型,例如肝細胞癌(HCC)源性外泌體miRNA促進巨噬細胞分化為M2型,此種外泌體miRNA被當作促瘤因子。因此,深入研究腫瘤源性外泌體在腫瘤進展中的作用成為揭示HCC復發(fā)、轉移的關鍵。來自山東省立第三醫(yī)院的許瑩等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納米顆粒粒徑測量以及生物標志物檢測的方法對外泌體進行鑒定,同時基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3年9期2024-01-06
- 外泌體miRNA 在早期篩查與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研究進展
近年研究發(fā)現,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攜帶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的細胞外囊泡,在AD、帕金森癥(Parkinson’s disease,PD)和亨廷頓?。℉untington’s disease,H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外泌體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由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等各種細胞分泌而來,在不同細胞之間的通訊發(fā)揮重要作用并且通過觀察表達含量變化間接反映大腦病變損傷程度,可以作為AD 早期篩查的生物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23年10期2023-12-10
- 外泌體在藥物遞送系統(tǒng)中的研究進展
藥物載體相比,外泌體作為天然的內源性物質,首先就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極低的免疫原性,并且毒性極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的兩大問題。此外,外泌體在結構上與單層脂質體相似,在脂質體給藥系統(tǒng)中,疏水性藥物分布在雙分子層內,親水性藥物分布在管腔內[5]。根據這種相似性,預計外泌體藥物遞送系統(tǒng)將表現出與脂質體相似的特征。通過仔細篩選外泌體的來源,可以作為一種高度特異性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同時,作為天然的藥物載體來包載多種藥物[6]。近年來,已經有一些案例證明了臨床
中國藥劑學雜志(網絡版) 2023年5期2023-11-15
- 外泌體及其診斷治療應用
年被命名為“外泌體”(“exosome”),后多以“exosomes”形式出現][1-2]。在隨后的30 多年,外泌體的研究經歷了快速發(fā)展。本世紀初Théry 等[3]建立了較為通用的外泌體提取分離和鑒定標準,大大地推動了外泌體的基礎和應用研究。2013 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授予了Rothman、Schekman 和Südhof 3 位科學家,以表彰其關于細胞內囊泡(包括外泌體)運輸調節(jié)機制的研究,這把外泌體領域推上了新的高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研究者
廣東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3-01-21
- 外泌體在腫瘤中的作用及其臨床應用
132013)外泌體是由磷脂雙分子層包裹而成的直徑在30~150 nm之間的膜性小泡。外泌體的相關蛋白包括其表面的四跨膜蛋白家族(CD9、CD37、CD63、CD81)[1]和介導多囊泡體形成及腔內小泡出芽的內吞體分選轉運復合體(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的相關組成蛋白:腫瘤易感基因-101、熱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等。外泌
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12-31
- 外泌體環(huán)狀RNA在泌尿系統(tǒng)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細胞外基質、外泌體等亞細胞成分以及缺氧等環(huán)境因素[1-4]。外泌體(exosomes)的直徑一般在30~150 nm[5],從多泡體(multivesicular body,MVB)釋放到細胞外環(huán)境后,將內容物,如蛋白質、RNA、脂類、氨基酸等,遞送到受體細胞和特定器 官[6-9]。 環(huán) 狀RNA (circular RNA, 簡 稱circRNAs)是一類曾被認為是共價閉合環(huán)狀結構的非編碼RNA,但現在也有研究表明,circRNAs 在經過N6-腺苷酸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22年12期2022-12-22
- 外泌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453100)外泌體可由多種細胞(包括上皮細胞、樹突狀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等)分泌,是一種含有復雜 RNA 和蛋白質的小膜泡(30~150 nm),其廣泛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參與細胞和組織間的信息交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慢性炎癥和嚴重氣流阻塞為特征的進行性肺部疾病,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因此,關于COPD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靶點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有研究發(fā)現,慢性呼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11-27
- 核醫(yī)學分子影像技術在外泌體活體示蹤中的研究進展
原030012外泌體(exosomes)是由細胞內的多囊泡小體分泌并通過細胞膜釋放到細胞外環(huán)境中的一些小囊泡,直徑為30~100 nm,電鏡下表現為脂質雙層包裹的扁平球體,呈特征性的杯狀外形[1]。有研究發(fā)現,不同類型的細胞均可以釋放外泌體[2],其廣泛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其中包括血液、淚液、尿液、唾液、乳汁、腹水等。外泌體中含有核酸、功能蛋白、轉錄因子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其本身的膜結構還能表達多種抗原、抗體分子,作用于靶細胞從而產生生物學效應[3]。
國際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雜志 2022年1期2022-11-21
- 外泌體分離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710032)外泌體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如腹水、血液、腦脊液、淚液、尿液以及唾液等。外泌體攜帶大量胞內和胞外的生物信息,可作為細胞通訊和細胞外基質重塑的媒介,與人類健康和疾病息息相關[1]。因為外泌體可以攜帶源細胞和組織中的生理變化信息,所以也可作為診斷生物標志物[2]。隨著對外泌體研究的不斷深入,外泌體在臨床診斷、疾病治療、組織再生等方面顯示出重要的研究價值[3]。外泌體形成始于細胞膜的內吞作用,包括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包涵體蛋白的核內吞作用和胞吐[4]。
空軍軍醫(yī)大學學報 2022年5期2022-10-12
- 保存期間血小板中外泌體濃度變化及其對凝血功能的影響
主要包括兩類:外泌體、微囊泡[5]。外泌體、微囊泡均為雙層膜結構,粒徑大小分別為30 ~ 150 nm,100 ~ 1 000 nm[6]。外泌體攜帶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生物活性物質[7]。近年來,研究者們關注于外泌體在各種生理病理狀態(tài)下生物活性物質的變化及可能的影響機制,而對于隨著血小板保存時間延長,外泌體濃度變化及其對凝血功能的影響的研究較少,血小板保存期間產生的外泌體是否參與EVs的促凝作用有待研究。因此,該研究著重探討手工血小板中外泌體濃度與保存時間的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2年8期2022-09-21
- 金黃色葡萄球菌處理對奶牛乳腺上皮細胞外泌體表征的影響
[8-10]。外泌體是一種直徑大小在30~150 nm之間的納米級小囊泡,它可以特異性地包裹一些蛋白質、脂質、核酸或miRNA等物質。外泌體具有生物活性,能夠被受體細胞吸收,實現細胞間的物質運輸和信息傳遞[11]。不同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在免疫調節(jié)中起著不同的作用[12]。外泌體的來源非常廣泛,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如凋亡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以及星形膠質細胞等[13-17]。外泌體普遍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如血清、血漿、尿液和母乳等[18-2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22年8期2022-08-23
- 不同滅菌方式對商品乳外泌體完整性的影響
00)0 引言外泌體,是直徑在30~150 nm的膜性小囊泡,其內容物包括蛋白質、脂質、核酸分子等物質。外泌體通過將其內容物傳遞給受體細胞從而影響受體細胞的生理功能[1]。外泌體的結構和形態(tài)學特征較特殊,例如具有脂雙層膜結構,密度為1.10~1.21 g/mL,通常在負染條件下呈現典型的“杯盤狀”結構[2]。研究表明,外泌體已經在許多生物液中鑒定出,例如:血液,唾液和尿液[3-4]。在人類母乳和牛乳中也已鑒定出外泌體,乳汁中的外泌體大多為哺乳動物的乳腺上皮
中國乳品工業(yè) 2022年7期2022-07-26
- 血清外泌體中甲胎蛋白、高爾基體跨膜糖蛋白73、超氧化物歧化酶表達水平在肝癌診斷中的意義
方法極其必要。外泌體(exosome)是一種從細胞內向胞外分泌的擁有典型脂質雙分子層膜結構的囊泡類小體[6],攜帶著母細胞中多種蛋白質、脂類、DNA、RNA等重要信息并進行傳遞,存在于血漿、血清、羊水等多種生物體液中[7]。部分研究者發(fā)現,外泌體可參與、推動肝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基于這些觀察,近年來多有研究者探索外泌體功能,并試圖以外泌體作為新型生物標志物,作為診斷或預后標志,尤以腫瘤領域較多[8]。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為現今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特異性臨床
吉林醫(yī)學 2022年6期2022-07-08
- 外泌體的生物學功能及牛乳源性外泌體資源開發(fā)進展
細胞外囊泡分為外泌體、細胞微泡和凋亡小體[2]。表1總結了這3種細胞外囊泡的主要特征。研究發(fā)現細胞外囊泡在細胞間通訊[3]、免疫應答[3-5]和傳遞外源性化合物到受體細胞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6]。其中,外泌體是多囊泡體(multivesicular body,MVB)和質膜融合,通過胞吐作用向細胞間隙中分泌的直徑最小(30~150 nm)的胞外囊泡[7],且外泌體幾乎存在所有的體液中,包括人類和動物的乳汁[8-11]。表1 3種細胞外囊泡的特征在哺乳動物的飲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22年3期2022-03-30
- 去外泌體血清對脂肪干細胞及胃癌細胞生物學活性的影響
200092)外泌體是一種由真核細胞分泌的直徑40~150 nm、密度1.13~1.19 g/mL的囊泡結構[1],表面富含膽固醇、神經鞘磷脂、神經酰胺等脂類物質[2],膜內包含著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和細胞信號分子,如蛋白質、多肽、脂類及mRNA、microRNA、miRNA、DNA等[3]。外泌體作為細胞間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4],可攜帶內容物靶向投遞至特定的部位釋放,在介導微環(huán)境中細胞間信號和物質交流上起重要作用[5],且不同來源、不同環(huán)境下發(fā)揮作用不同,
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2年1期2022-03-08
- 外泌體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及其miRNA作為生物標志物①
治療效果。1 外泌體概述外泌體是一種與質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環(huán)境的小膜囊泡,具有脂質雙分子層膜結構,直徑為30~100 nm,幾乎可被來自不同生物體的所有細胞產生并分泌,如肝細胞、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并廣泛存在于各種生物體液中,如人體血液、尿液、唾液、乳汁、精液、羊膜液、腹水、關節(jié)液及腦脊液等,且可從這些體液中被無創(chuàng)提取出來[7-12]。外泌體含有多種生物大分子,主要為蛋白質和核酸[13]。蛋白質可分為參與其結構形成的結構蛋白及作為外泌體標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22年24期2022-02-26
- 痛風性關節(jié)炎急性發(fā)作期血尿下降的機制研究
作期患者血清中外泌體表達明顯增加。由此推測,外泌體可能參與了尿酸代謝的調控。URAT1是一種重要的尿酸重吸收轉運蛋白。本研究通過提取痛風發(fā)作期、緩解期以及正常人的血清外泌體,并分別作用于轉染URAT1基因的人胚胎腎細胞株(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HEK 293),通過檢測URAT1的表達變化,探討外泌體對尿酸重吸收的調控機制,及導致痛風患者急性發(fā)作期血尿酸下降的可能原因。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選取并收集2021年1月至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22年1期2022-02-24
- 三種方法提取血清外泌體的比較研究
341000)外泌體是一種由細胞分泌的雙層膜結構小囊泡,直徑40~150 nm,它們廣泛存在于血液、尿液、母乳、腹腔積液、羊水、唾液和腦脊液等[1-2]。外泌體通過攜帶蛋白質和核酸等多種生物分子參與細胞間通訊,從而調節(jié)機體的生理、病理過程[3]。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體可以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4-5]。外泌體的分離和鑒定對于研究其生物學及臨床應用功能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步驟。目前,外泌體常用的分離方法包括超速離心法、密度梯度離心法、免疫吸附法、沉淀法及尺
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21年6期2021-12-14
- 外泌體介導的lncRNA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
的勢態(tài)[2]。外泌體是一類直徑約40~100 nm 的脂質雙分子層微小囊泡,廣泛分布于人體中,富含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質、脂質、DNA、mRNA、microRNA 及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在細胞間信息傳遞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lncRNA 為長度大于200 nt 的非編碼RNA,可在表觀遺傳、轉錄及轉錄后水平調控基因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研究發(fā)現,外泌體可通過lncRNA 參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
中國腫瘤臨床 2021年20期2021-12-01
- 不同金屬/適配體雙功能復合磁性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對外泌體的富集性能
200237)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幾乎所有細胞都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尺寸為30~150 nm,具有磷脂雙層膜結構,其表面富含多種蛋白質,其內容物包括蛋白質、核酸、脂質和代謝物[1,2]。外泌體是來源細胞、鄰近細胞以及遠處組織的通訊介體,是癌癥信息的寶貴載體[3-8],其在體液中廣泛存在,含量豐富且易于獲取[9],故收集由腫瘤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已成為腫瘤液體活檢的主要方向之一[10]。為保證液體活檢結果的可重復性和一致性,需發(fā)展從復雜樣品中富集具有足
色譜 2021年10期2021-09-11
- 微流控技術在外泌體分離分析中的研究進展
100049)外泌體是一類由細胞分泌的含有脂質、蛋白、核酸等多種物質的納米級囊泡,其尺寸為30~150 nm[1-3](見圖1)。外泌體在人體中分布廣泛,人體的外周血、尿液、乳汁、羊水等體液中均含有外泌體[4,5]。因外泌體可攜帶蛋白、運送RNA,其在人體中的角色主要包括物質的傳遞以及信息的傳導兩個大方面[6,7]。據此,人們將外泌體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為有免疫活性的外泌體,其主要在抗原呈遞和共刺激中發(fā)揮作用,第二種則是含有數量可觀的RNA并可介導細胞間的
色譜 2021年9期2021-09-06
- 小鼠血清外泌體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
730070)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多種mRNA、miRNA和蛋白質的微小囊泡[1],直徑30~150 nm,呈茶托形或一側凹陷的半球形結構[2],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1-3]。外泌體在細胞間信息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攜帶的物質可作為疾病診斷的分子標志物[4],也可作為藥物載體靶向疾病部位[5]。外泌體在動物體液中分布廣泛[6],血清是從動物體內較為容易獲取的體液。從血清中提取得到純度較高
甘肅畜牧獸醫(yī) 2021年3期2021-04-23
- 阿爾茨海默病5XFAD小鼠模型尿液中外泌體microRNA的表達譜分析
D小鼠模型尿液外泌體中microRNA(miRNA),尋找可以早期診斷AD的標志物。本文選用Aβ斑塊形成前期的1月齡5XFAD小鼠模型及其同窩對照組,采用生物信息學的方法,對小鼠尿液中外泌體的miRNA進行差異表達分析。同時,對篩選出的差異表達基因進行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差異基因分析結果顯示存在48個差異表達miRNA(18個上調、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21年9期2021-03-29
-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在外泌體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350007)外泌體是胞內體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的脂質雙層囊泡,直徑大約在30~150 nm,廣泛分布于血液、尿液、唾液、羊水、母乳和腹水等體液中。外泌體最早是Johnstone等[1]在研究網織紅細胞向成熟紅細胞轉變過程中發(fā)現的。外泌體最初被認為只是細胞的“垃圾袋”,用于清除不必要的成分,這導致與其相關的研究沉寂了二十多年。直到2007年,Valadi等[2]首次報道外泌體也含有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并對其組成和功能
激光生物學報 2021年1期2021-03-05
- 外泌體生物學發(fā)生機制的研究進展
人民醫(yī)院腎內科外泌體是一種主要存在于細胞外的小泡,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分泌外泌體。起初認為外泌體僅與細胞內代謝廢物排出相關,近年來研究證實,外泌體還具有細胞間通訊功能。細胞外小泡根據其發(fā)生部位不同分為外泌體和微泡。外泌體被認為是早期內體成熟為晚期內體(MVB)后與質膜融合被釋放,直徑30~100 nm[1];而微泡是直接從質膜脫落,也被稱為微粒體、胞外體等,直徑50 nm~1 μm[2]。外泌體可作為生物標記物來發(fā)揮診斷價值,同時因外泌體攜帶體內的生理病理學信
山東醫(yī)藥 2021年19期2021-01-11
- 外泌體在侵襲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進展
法是一種趨勢。外泌體是一類由細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體,廣泛存在于多種體液環(huán)境中,它是一種包含脂質、蛋白質、核酸的生物載體,可以在人體的血液、精液、尿液中檢測到[4],到目前為止外泌體在診斷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神經系統(tǒng)疾病、泌尿生殖道惡性腫瘤以及其他惡性腫瘤中的作用已經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重視[5]。外泌體在PCa檢測中的高靈敏度及準確度也已經得到肯定。當前PCa臨床管理中的主要挑戰(zhàn)是無法通過傳統(tǒng)的診斷方法準確地區(qū)分惰性PCa和侵襲性PCa,而外泌體能夠準確地檢測
中國男科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1-02
- 外泌體microRNAs作為肺部疾病診斷性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志物迫在眉睫。外泌體作為細胞外囊泡的主要類型,由于具有完整的雙層膜結構,微環(huán)境對其干擾小,其內包含大量的遺傳物質,介導細胞間的通訊,使其在疾病診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4]。MiRNAs 是外泌體中主要的遺傳物質,外泌體miRNAs 廣泛參與細胞凋亡增殖、免疫調節(jié)和新生血管形成[5-7]。外泌體miRNAs 可作為各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性生物標志物,尤其是肺部疾病,但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進一步探討其發(fā)病機制及靶向治療藥物,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廣闊的前景。1 外泌體m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20年13期2020-12-30
- 駱駝奶中外泌體對Ⅰ型糖尿病小鼠治療的作用研究
物質、維生素和外泌體等,它具有抵抗炎癥、保護肝臟和心臟、降低血糖等作用[3-7]。外泌體(exosome)由不同來源的細胞產生,是天然存在于人乳、牛乳等各種乳源液體的一種分泌小體,直徑為30 nm~150 nm的膜狀納米囊泡[8-9],能夠通過多種方式產生相互作用,如將受體與配體結合,進行胞吞作用等[10-11]。研究發(fā)現外泌體具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可以作為檢測和診斷疾病的生物標志物[12],同時也可以作為細胞間交流的特殊媒介[13-15]。本試驗通過超高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20年24期2020-12-22
- 腫瘤微環(huán)境中外泌體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及機制
楊清玲 陳昌杰外泌體(exosome)是一種直徑在30~100 nm 的雙層膜性囊泡[1],可由多種細胞通過胞吐方式分泌至微環(huán)境中。1983年,Johnstone 等[2]從羊網織紅細胞上清液中分離出一種小囊泡,最初被認為是細胞分泌的垃圾,后隨著對外泌體研究的深入,發(fā)現這些囊泡富含很多成分,如細胞特異性的蛋白質、脂質、RNA(mRNA、miRNA 及其他非編碼RNA)[3]。外泌體可由多種細胞如腫瘤細胞、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分泌,廣泛分布于血液、尿液、腹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0年3期2020-12-19
- 大鼠腸淋巴液外泌體提取及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對失血性休克后腸淋巴液外泌體數量的影響*
·大鼠腸淋巴液外泌體提取及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對失血性休克后腸淋巴液外泌體數量的影響*范澤華1, 郜思齊1, 杜會博1, 張立民1, 張紅1, 趙振奧1, 趙自剛1△, 牛春雨2△(1河北北方學院微循環(huán)研究所/基礎醫(yī)學院,湖南 張家口 075000;2河北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7)建立腸淋巴液外泌體分離技術,驗證外泌體來源,觀察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SGB)對失血性休克后腸淋巴液(PHSML)中外泌體數量的影響。雄性大鼠隨機均分為假手術(sham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20年11期2020-12-03
- 介紹一種外泌體負染色的改良方法
標志物[2]。外泌體介導的細胞間通訊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與靶細胞膜蛋白結合,進而激活靶細胞內的信號通路。二是在細胞外基質中,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被蛋白酶剪切,從而激活細胞內的信號通路。三是外泌體膜可以與靶細胞膜直接融合,非選擇性的釋放其所含的蛋白質、mRNA以及microRNA。外泌體的提取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超速離心法、過濾離心、密度梯度離心法、免疫磁珠法、ps親合法等提取方式。目前來說超速離心法是被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本文用超速離心法對外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20年22期2020-11-24
- 外泌體作為靶向治療載體的研究進展
海201508外泌體特指通過晚期多泡體(multivesicular bodies,MVB)與質膜融合后分泌的磷脂雙分子層包裹的直徑為80~150 nm的囊泡,形態(tài)特征為“cup”狀,最初是在體外培養(yǎng)的綿羊紅細胞的上清中發(fā)現,當時被認為是細胞消除不必要蛋白的機制[1]。后來研究[2]發(fā)現,外泌體可以傳遞功能分子如核酸、蛋白、脂質等到靶細胞并發(fā)揮功能。2013年諾貝爾獎頒給了在囊泡運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外泌體作為細胞間交流方式的發(fā)現,不僅為很多生理或疾
中國癌癥雜志 2020年9期2020-10-15
- 肝泡型包蟲病侵及膽道患者膽汁外泌體microRNA的檢測及生物信息學分析
膽道患者膽汁中外泌體為對象,進行microRNA(miRNA)表達譜芯片實驗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探索HAE侵及膽道的相關機制,為改善此類患者預后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收集自2017年8月-2018年10月就診于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經包蟲IgG抗體試驗、腹部CT/MRI檢查診斷為HAE的12例患者膽汁樣本。觀察組(A組,n=6):有膽道受侵表現[4-5][有阻塞性黃疸;CT/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提示肝內包蟲占位病灶鄰近主要膽道分支且二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0年9期2020-09-28
- 雞胚來源的外泌體不同提取方法比較
前人研究進展】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由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于1983年在綿羊網織紅細胞中被發(fā)現,1987年Johnstone對其命名[11]。外泌體含有蛋白質、非編碼RNA(miRNA、lncRNA等)、mRNA、脂質等功能物質,并在細胞間信息傳遞、信號傳導、免疫調控、代謝物清除及凝血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12-13]。研究表明,外泌體所含小RNA,可以穩(wěn)定存在并推測能夠通過囊泡運輸進入目的細胞,參與機體免疫應答、抗原遞呈、細胞遷移、細胞分化、腫瘤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20年5期2020-07-27
- 旋毛蟲肌幼蟲期外泌體的分離和小RNA鑒定
鍵分子[4]。外泌體(exosomes, EXO)是一種表面為磷脂膜的分泌小泡,幾乎所有細胞都能產生,存在于生物體液中,包括腹水、膽汁、母乳等[5]。EXO攜帶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蛋白質、miRNA和mRNA,EXO與靶細胞融合后,其攜帶的蛋白質和RNA轉移到靶細胞,進而影響靶細胞的功能[6]。研究表明,包括肝片吸蟲、蛔蟲、棘球絳蟲等在內的很多寄生蟲可以分泌外泌體作用于宿主細胞,調控宿主的基因表達和免疫反應,參與寄生蟲致病過程[7]。2018年,Li Y等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20年4期2020-05-08
- 外泌體對腫瘤微環(huán)境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及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330000)外泌體的直徑在40-150 nm之間,其屬于脂質雙層生物活性囊泡,在多個囊泡內體與細胞膜相融合后,可以將腔內囊泡在細胞外釋放,最終形成外泌體,并且在各類體液中廣泛的分布。外泌體還可以對主要組織的相容性復合體Ⅰ類和熱休克蛋白70等分子進行表達[2]。外泌體攜帶的母體細胞活性分子在不同細胞間進行傳遞。當前對外泌體功能和其在腫瘤發(fā)展中的作用研究越來越多,同時在外泌體特性臨床開發(fā)中也具有很大的進步。1 外泌體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1.1 TEX免疫抑制作用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2020-04-11
- 外泌體膜蛋白功能研究進展*
450000)外泌體中包含功能蛋白、m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且外泌體的膜結構上存在多種抗原和抗體分子,能產生多種生物學效應[1]。然而,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物種的異質性和非特異性、分離技術的多樣性以及外泌體與其他囊泡在密度、大小、成分上的重合性,都使其難以確定分離到的囊泡是否為外泌體,這一問題的解決取決于外泌體標志物的篩選[2]。如經典的外泌體標志物有CD9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 2020年10期2020-04-06
- 缺氧環(huán)境下腎小管上皮細胞外泌體中自噬相關microRNA表達量的研究
切相關[7]。外泌體是細胞和臟器傳遞生物學信息的重要媒介,外泌體中含有的miRNA是外泌體干預細胞功能的主要機制,也可能是腎臟細胞溝通遠端臟器的樞紐,可能是腎臟病患者遠端臟器組織自噬的主要原因[8]。該研究采用體外缺氧模型培養(yǎng)RTEC,探討缺氧狀態(tài)下RTEC外泌體中自噬相關miRNA分泌情況。1 材料與方法1.1 主要材料與試劑大鼠RTEC株(NRK-52E) 購自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武漢CCTC公司);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0年1期2020-02-14
- 消化道腫瘤外泌體蛋白質組學的研究進展①
541001)外泌體最初是Johnstone等[1]于綿羊網織紅細胞體外培養(yǎng)液中分離提取并命名的一類具有脂質雙分子層的小囊泡,它廣泛被各種細胞分泌,包括上皮細胞、神經細胞、施萬細胞、腫瘤細胞等,它包含了蛋白質、脂質和各種RNA,介導著體內細胞間的通訊,從而影響各種生理、病理狀態(tài)[2-6]。截至2020年6月,ExoCarta數據庫已記載收錄了外泌體中存在的41 000多種蛋白質、4 900多種mRNA、2 800多種miRNA以及1 100多種脂質。隨著人
華夏醫(yī)學 2020年5期2020-01-08
- 外泌體
——卵巢癌診治潛在新靶點
具有重要意義。外泌體是直徑為30~100 nm的超微膜性囊泡,具有脂質雙分子層結構,近年來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研究表明,腫瘤細胞、免疫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都可釋放外泌體,外泌體內攜帶蛋白質、核酸、脂類等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在細胞間通信作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外泌體通過調控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血管生成、免疫耐受、腫瘤耐藥、轉移前環(huán)境形成等促進腫瘤進展及轉移[3-4]。此外,外泌體還可存在于血漿、唾液、尿液、乳汁、腦脊液、腹
醫(yī)學綜述 2019年23期2020-01-07
- 外泌體來源的長鏈非編碼 RNA 在癌癥診斷及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130041)外泌體是由脂質雙層膜包裹的,含有蛋白質、多肽和核酸的納米級細胞外囊泡。目前已經從外泌體中鑒定出4563余種蛋白質、194余種脂類、1639余種mRNA、764余種miRNA等非編碼RNA (lncRNAs)以及mtDNA、ssDNA和dsDNA等[1,2]。外泌體含有的多種功能性核酸及蛋白質,在細胞物質轉運和信息傳遞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影響著細胞的生長與分化。近年來研究表明,lncRNA了參與細胞增殖、分化、染色體重塑、表觀遺傳調控、轉錄和轉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9年11期2019-11-26
- 非綜合征性唇腭裂外周血血漿外泌體源miRNA的表達研究
顯得格外重要。外泌體是一種能被大多數細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直徑大約30~100nm,內部含有細胞特異的蛋白、脂質和核酸,能作為信號分子傳遞給其他細胞從而改變其他細胞的功能,在很多生理、病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其中miRNA作為一種非編碼單鏈RNA 分子,廣泛參與調節(jié)細胞的增殖分化,并與腺體發(fā)育、腫瘤的侵襲、轉移以及頜面部發(fā)育異常息息相關[3~6]。Li 等[7]通過提取皮膚組織中的miRNA 進行研究發(fā)現miRNA 與NSCL/P
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9年5期2019-09-28
- 高效裝載細胞內源蛋白工程化外泌體的構建
內源蛋白工程化外泌體的構建黃琳1,2*,王殿冰2*,顧寧1,張先恩1,2,31 東南大學 生物科學與醫(yī)學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心 生物大分子國家實驗室,北京 100101 3 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外泌體作為天然藥物運送載體具有諸多優(yōu)點,但其對細胞內源藥物 (蛋白、核酸等) 的有限裝載限制了其應用。文中以紅色熒光蛋白mCherry為模擬細胞內源性貨物,通過對供體細胞的基因改造
生物工程學報 2019年8期2019-08-27
- 不同保存時間的血漿及血清中外泌體生物學特性的對比
育軍0 引 言外泌體(exosomes)是由細胞向細胞外主動分泌的具有典型磷脂雙分子層結構的一種囊泡,其大小介于30~200 nm之間[1-2]。外泌體內含有細胞來源的各種蛋白質、核酸及脂質分子,在細胞-細胞間物質傳遞及信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參與了多種疾病的發(fā)生[3-4],外泌體亦可作為藥物載體及疾病的治療靶點[5]。目前所研究的外泌體主要來自于各種體液如血液、尿液、腹腔積液、膽汁等及細胞上清液中[6]。由于外泌體的獲取及操作較為簡便,且內容物豐富,因此已
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19年7期2019-07-26
- 外泌體檢測及其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春辰 鄭 磊*外泌體作為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的一種類型,以信號介質的形式參與了機體眾多生理病理過程,例如細胞分化、細胞增殖、血管新生、炎癥免疫反應以及腫瘤轉移與耐藥等,在揭示疾病機制的基礎研究與疾病診斷、預后評估、靶向治療等臨床應用中極具發(fā)展前景。通過聚焦于分離富集、鑒定與內容物分析這三大視角,簡要總結外泌體的檢測技術,并對其原理和優(yōu)缺點進行客觀評價,這對外泌體檢測新技術的開發(fā)與臨床應用進程的推進具有深遠意義。
中國醫(yī)學裝備 2019年7期2019-07-16
- 外泌體在藥物性肝損傷診治作用中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研究表明外泌體可作為細胞之間和各種組織之間信息的天然傳遞者,在細胞間通訊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包裝到外泌體中的各種成分可以產生分子特征,該特征可以提供關于生理狀態(tài)和病理狀況的信息。不同來源的外泌體的各種成分可能攜帶了DILI的相關信息,本文綜述了近期關于外泌體在藥物性肝損傷中作為生物標志物及其治療潛力的研究結果。一、外泌體外泌體(exosomes)是一種由真核細胞的多泡體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的直徑在30~100 nm之間的膜性小囊泡[4]。外泌體在電
肝臟 2019年8期2019-03-19
- 基于微流控技術的外泌體分離方法的研究進展
200072)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內多泡小體與細胞膜融合后以外分泌的形式釋放到細胞外的一種囊泡,具有脂質雙分子層結構,直徑一般為30-150 nm,與其他微泡共同組成細胞外囊泡[1]。近幾年來的研究表明外泌體具有功能活性并可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并且在抗原傳遞、蛋白及RNA轉運、血管介導新生、腫瘤細胞發(fā)生發(fā)展等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4]。此外,由于外泌體具有體積小、易穿透生物膜、免疫原性低等優(yōu)點,可以作為藥物的良好載體[5]。而且腫瘤細胞的外泌體中含有大量
生物技術通報 2019年1期2019-01-23
- 外泌體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進展
等運動癥狀。而外泌體廣泛存在于腦脊液和外周體液中,擁有細胞間信號傳導和病原體的轉移以及細胞碎片的清除等生理功能,且在PD發(fā)展過程中其內容物發(fā)生改變。正是由于外泌體獨特的生理功能以及在PD的發(fā)病、發(fā)展及治療中所起到的作用而廣受關注[1]。本文就外泌體在PD中的相關研究進展綜述如下。1 外泌體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包含從細胞釋放的各種膜限制性囊泡(membrane-limited vesicles)。根據這些囊泡的來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9年7期2019-01-04
- 外泌體標志物和腫瘤液體活檢的研究進展及現狀
NA、CTC、外泌體,以及細胞外游離核酸(RNA和DNA)[2-3]。外泌體是由胞吐作用釋放到細胞外的納米級細胞外脂質雙層囊泡,直徑為30~150 nm,幾乎能被所有細胞類型在各種生理和病理條件下分泌到細胞外微環(huán)境[4-5]。外泌體攜帶的信息多種多樣,因此外泌體分子作為各種類型腫瘤的生物標志物已成為腫瘤研究和轉化的關注點。盡管外泌體的內容物和攜帶物也被不斷地重新定義[6],但是外泌體具有的優(yōu)勢和獨特性,已經證明其作為腫瘤和其他疾病標志物的巨大潛力。1 外泌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 2019年2期2019-01-04
- 新型循環(huán)提取方法研究miRNA-21在NSCLC中的預測價值
物[3-4]。外泌體是一種極其微小的納米級囊泡結構,其直徑范圍在30~100 nm[5-6]。研究證實,任何細胞均可以以胞吐的形式釋放出外泌體,但腫瘤細胞的外泌體釋放量遠超正常細胞,并且可以穩(wěn)定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如血液、汗液、尿液、精液、胸腔積液和腹水。在外泌體最開始被發(fā)現時一度被認為是“垃圾袋”,當時人們認為細胞通過外泌體這種“垃圾袋”將其自身不需要的廢料排出體外[7]。然而近幾年來人們通過對外泌體的不斷探索,逐漸認識到它的巨大價值,尤其是對于腫瘤研究方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8年22期2018-11-28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外泌體的提取鑒定
統(tǒng)退行性疾病。外泌體是一種由體內多種類型細胞主動分泌的大小均一、直徑30~150 nm的脂質雙分子層結構囊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類以及RNA,可在大多數體液中檢測到[1]。外泌體是一種細胞間信息傳遞媒介,可運載的生物活性分子種類繁多,涵蓋了蛋白質、mRNA、microRNA、細胞因子、轉錄因子受體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細胞的生理及病理過程。本研究采用ExoQuick試劑盒提取AD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外泌體,并通過電鏡觀察及外泌體表面標志物CD63的檢測進
山東醫(yī)藥 2018年35期2018-10-26
- 外泌體的應用
——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
技術學院教授。外泌體(exosome)是細胞分泌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一種亞型,存在于生物體液中,并參與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外泌體被認為是細胞間通信的一種新機制,允許細胞交換蛋白質、脂質和遺傳物質。過去,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一度被認為只是參與廢物排泄;現在,隨著高通量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的發(fā)展,外泌體被廣泛認為是生物體內細胞間短距離和長距離交流的高度保守的途徑,這種細胞間通信對于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真核細胞類型
張江科技評論 2018年3期2018-07-03
- 外泌體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中的研究進展
102206外泌體作為細胞分泌的結構和組分中被研究得最為明確的納米顆粒,自1983年在綿羊網織紅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發(fā)現以來[1],廣泛用于各種生理病理機制研究。最初,研究者認為外泌體是細胞排除代謝廢物的工具;后來證實,外泌體能獨立于自分泌、旁分泌、內分泌、細胞接觸等經典途徑來促進細胞間的信號傳遞,參與生理病理調節(jié)。病毒相關研究發(fā)現,外泌體能轉運有活性的病毒蛋白、病毒核酸、病毒粒子及病毒相關免疫分子,成為病毒感染機制、病毒免疫調節(jié)、抗病毒藥物載體等研究領域中
微生物與感染 2018年3期2018-06-12
- 外泌體分離方法研究進展
級的膜性囊泡,外泌體(exosomes)在1983年首次被Johnstone等[1]在羊的網織紅細胞培養(yǎng)液上清中發(fā)現并于1989年正式命名[2]。在這之后三十年間,外泌體研究進展較為緩慢。一直到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kman和德國科學家Thomas C.Südhof,以表彰他們發(fā)現細胞內部囊泡運輸調控機制。從此,外泌體研究領域進入全新的、高速的發(fā)展階段,相關論文發(fā)表量相較于20
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8年4期2018-05-24
- 外泌體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點。研究表明,外泌體作為重要的細胞間通訊介質在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腫瘤在內的多種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腫瘤細胞較正常細胞能分泌更多的外泌體[1],提示其與腫瘤的關系可能更為密切。越來越多的證據[2]表明,外泌體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轉移等各個過程扮演重要角色。這種角色是雙重的[3]:一方面,外泌體可以作為“幫兇”促進腫瘤惡性生物學行為的發(fā)展進程;另一方面,外泌體也可以通過介導抗腫瘤免疫反應、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等機制發(fā)揮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同時
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年1期2018-04-02
- 外泌體在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外泌體是一種新型納米級別細胞間交流的載體,可將其內“貨物”如蛋白質、m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活性物質轉移到受體細胞中表達而發(fā)揮生物學作用,因此外泌體逐漸成為近些年的研究熱點之一。有研究表明外泌體在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炎癥狀態(tài)下,外泌體分泌增多,可促使炎癥的級聯放大效應,而且其作為疾病的診斷標志物和理想的藥物載體有著巨大的前景。本文簡要概述外泌體在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2018年6期2018-01-23
- 外泌體及其在疾病診療中的研究進展
鍵作用[2]。外泌體(exosomes)由細胞分泌,是載有DNA、RNA、脂質和蛋白質等生物分子的納米級信使,通過協調各種細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介導細胞間通訊、參與免疫調節(jié)和其他生理反應[3]。目前對外泌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泌體的功能、在疾病發(fā)生和進展中的作用和機制以及能否用于臨床疾病的診療,在本文中,我們對外泌體的部分研究結果進行了總結,希望為外泌體的深入研究及其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1 外泌體的特征外泌體是胞外分泌前由多囊泡體(multi-vesicu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8年10期2018-01-17
- 基于分子識別的外泌體納米界面原位DNA組裝
基于分子識別的外泌體納米界面原位DNA組裝符 婷 彭瑞資 劉巧玲*(湖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長沙 410082)細胞膜是一類間隔細胞內外環(huán)境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界面,膜表面的受體通過外界物質刺激調控胞內的生化反應,從而影響細胞乃至整個生命體的進程。對細胞膜表面進行改造和功能化,從而實現原位識別、組裝并調控細胞膜表面結構在癌癥檢測和治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外泌體是細胞向胞外分泌的納米級囊泡樣膜包被小體,在細胞間的通訊、腫瘤早期診斷、心肌損傷保護和
物理化學學報 2017年6期2017-06-21
- 外泌體分離及其蛋白質組學分析的研究進展
00049)?外泌體分離及其蛋白質組學分析的研究進展翁葉靖1,2, 隨志剛1, 張麗華1*, 張玉奎1(1.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外泌體是一種由細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體,直徑通常為30~100 nm,密度為1.10~1.18 kg/L。外泌體廣泛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可攜帶脂類、蛋白質、信使RNAs(mRNAs)、microRNAs(miRNAs
色譜 2016年12期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