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期
刊物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朝陽法學研究中心在朝陽老校友、中國人民大學和人大法學院領導的鼎力支持下,從旅臺校友手中接辦原朝陽大學《法律評論》雜志(1923年6月創(chuàng)刊,由民國初期著名法學教育家汪有齡、江庸等先生創(chuàng)辦,系朝陽大學??侵袊鴼v史最悠久的法學期刊),并改名《朝陽法律評論》,以再續(xù)弦歌,弘揚民主、法治精神。這一舉措對于傳承朝陽法學教育的傳統(tǒng)和美譽、擴大海峽兩岸的法學交流與合作、拓展法學教育與研究的平臺、擴大中國人民大學及其法學院在海內外的影響、促進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及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朝陽法律評論》將繼續(xù)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秀作風,求實創(chuàng)新,不僅刊登法學理論前沿的名家名作,而且更注重立法、司法和執(zhí)法和法律制度改革當中的實踐性研究成果。鼓勵法律學者們走出書齋、深入實際進行對策研究和實證研究,刊登政法工作者在適用法律時認真進行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凝聚之后的用心之作,從而為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 《朝陽法律評論》將秉承“憑著這朝氣行健以自強,正氣長昭日月光”的朝陽傳統(tǒng),不斷追求新知、追求光明。在對原《法律評論》中歷久彌新的重要思想進行闡幽發(fā)微的同時,更要面對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趨勢,刊發(fā)跨區(qū)域、跨法系、跨體制的重要作品,鼓勵有價值、有水平的新人新作,以中國法律人的寬闊胸懷,搭建中外法學交流的學術平臺。
朝陽法律評論
一 孫國華教授生平
二 孫國華教授與中國法理學的發(fā)展
- 對法的性能和作用的幾點認識*
- 人權:走向自由的標尺*
- 論法是“理”與“力”的結合*
- 再論法是“理”與“力”的結合*
- 三論法是“理”與“力”的結合*
- 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再認識*①
- 和諧社會呼喚“和”的法哲學*①
- 略論儒家仁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價值傳承*
——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探索之路*
- 文明轉型與中國特色法治發(fā)展之路*
- 中國古代社會的法理學*
- 法理學的定位*
——關于法理學學科性質、特點、功能、名稱等的思考a - 在歷史叢林里穿行的中國法理學?
- 法社會學中國化思考*
- 論人權建設的系統(tǒng)工程*
- 論當代法律帝國主義的本質及其表征*
——以列寧《帝國主義論》為方法論視角 - 和諧社會的公平原則及其實現(xiàn)的法律機制*
- 法官奉命審判的責任追究
——以張志新案件為主要素材 - 論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使命
——從孫國華老師留下的問題談起 - 功利主義利益分析范式與馬克思主義之比較*
三 緬懷追思
- 追憶父親
- 激情燃燒充滿活力的父親
- 記憶中的父親
- 追思岳父
- 杏壇施法雨,潤物細無聲
——回憶孫國華伯父 - 爺爺,我想你
- 孫國華教授與外孫女孫珠珠在一起
- 一位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的法學家
- 言傳德潤 澤被后學
——悼念孫國華教授 - 大善、至誠、睿智、尚美
——思國華恩師 - 無盡的哀思
- 孫國華教授與西北法學教育*
- 在孫老師指導我的日子里
- 師恩沐浴我
- 懷念孫國華老師
- 孫國華教授終將歸來
- 法學泰斗的精神品格與學術風范
——從與孫老師相處的幾件小事說開去 - 紀念孫國華老師
- 追憶恩師孫國華教授
- 堅持真理、不斷創(chuàng)新的法學理論家
- 在孫國華教授90華誕暨從教64周年慶祝會上的致辭
- 充滿激情的孫國華老師*
——謹以小文悼念孫老師仙逝 - 中國現(xiàn)代法理學的奠基人和常青樹
- 寬厚總在不經(jīng)意間
——孫國華先生印象 - 我的老鄉(xiāng)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