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賞
- 中國需要魯迅
- 椿楸園讀《論語》之《學而》篇(上)
- 談朵漁
- 保羅·烏切洛的鐘
- 停滯時代的平庸與廢壞
——論勃列日涅夫時代的文學狀況 - 俄羅斯人靈魂的生動剪影
——重讀高爾基的《日記片斷·回憶錄》 - 公共性的缺失:“抒情傳統(tǒng)”背后的浪漫主義美學反思
- 喧囂和沉靜的冰火兩重天
——論新世紀中國公共領域與文學公共性 - 文學公共性問題研究
——一個簡短的觀察 - 現(xiàn)實比小說更豐富
——閻連科訪談 - 《受活》:逼視烏托邦神話的眼神
- 網(wǎng)絡時代的文學引渡
- 我是女王也是女仆
——網(wǎng)絡時代:我的“部落化”生活 - 簡練、優(yōu)雅與地方性
——論張慶國的小說語言 - 一種有厚重感和方向感的寫作
——讀范穩(wěn)長篇《吾血吾土》 - 在一個文明的背面擺渡
——析雷平陽詩集《基諾山》的文化批判和行為選擇 - 風格的洗禮
- 若澤·薩拉馬戈《雙生》:小說的“反常識”和“常識”
- 自然、情愛、性愛的女性體驗與精神感悟
——“冰花現(xiàn)象”的文化思考 - 呂紅:生命之本,蝴蝶裂變,文學之質(zhì)
- 《媽閣是座城》:自由與救贖的雙重唱
- 語言、文化、文體:多重視角下的外國小說教學方向摭談
- 教材也不可“任性”
——對周國平《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的幾點思考 - 取法縱橫 書無媚態(tài)
- 一筆一畫費長吟
- 我的閱讀經(jīng)歷(中)
- 茅盾與上海
——2014年7月5日在上海圖書館的講演 - 詩歌序言
- 《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評介
-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名作欣賞征文大賽”暨“全國青年教師論文大賽”獲獎名單
- 再談文學的多樣性
- 拒斥、融入與抽離
——網(wǎng)絡時代:我的“部落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