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芳
[摘 要]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教師要善于學習、實踐,通過引導學生閱讀,降低仿寫難度,把寫作融入生活并且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學習融入生活,使之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閱讀;生活;激勵
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的重要性從古至今毋庸置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開闊視野。剛開始可能有些學生沒興趣讀,所以閱讀的范圍要廣,可以涉及學生喜歡的科技、幻想、漫畫等。知識都是相通的,當有了一定的閱讀興趣后,教師可再要求學生背一些好詞佳句,積累優(yōu)美的語段。讀和背的過程可開闊視野,訓練思維,增長知識。
二、降低仿寫難度
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既能降低習作難度,又能增強學生習作的興趣,不失為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的形式。我們的仿寫是從晨誦開始的,晨誦大多是一些短小的詩歌,通過少量詞句的替換,讓學生感受仿寫的樂趣。其次是對作文或課文的仿寫或續(xù)寫,對某一個問題想得比較明白,但卻無法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就可以仿寫,文章的寫作順序可以是四季變換的順序、游覽的順序、從遠到近的順序,也可以仿寫。
三、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要把作文融入學生生活中,讓他們不知不覺想說想寫。為了糾正學生懶散的學習態(tài)度,筆者布置了一項作業(yè):晚上回家后做穿針的游戲,記錄游戲的過程并寫出感受。學生興致高漲,第二天早上,學生展示成果。
如,一向不愛寫日記的安同學就寫得很好:“今天下午,老師叫大家回去玩穿針的游戲,我一蹦三尺高,回家后馬上找到針和線,左手拿針,右手拿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把線穿到針眼里。姑姑說要認真不要急躁,并且穿給我看,可第一次沒穿進去,姑姑不放棄地一次又一次穿,姑姑穿過了。我學著姑姑一次又一次地穿,也穿了過去。今天我懂得了遇到困難,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平時寫日記一向偷工減料的岳依彤寫道:“我先找來一根針和一根線,用大拇指和二拇指蘸點水,然后在線的頂頭捻一捻,把捻過的一頭對著針孔穿過去,可惜第一次沒有成功,但是我堅持不懈,第二次成功了……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會成功!”
五年級第五單元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從不同角度反應對生命的思考,書寫對人生的感悟。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理解,所以可讓學生盡量多些體驗。《觸摸春天》是這單元中的第一課,在學習這課之前,筆者布置一個作業(yè):在家蒙上眼睛三十分鐘,像往常一樣吃飯、走路、做家務,體驗盲人的生活。
有了前一課的基礎,筆者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當盲人的經(jīng)歷以及前一課主人公安靜的經(jīng)歷,體會捐贈角膜的意義。在反復讀了文中父親的話后,大家就捐贈角膜的意義和要不要捐贈角膜展開了討論。劉同學說:“我原來也和文中的琳達一樣,不會輕易捐贈角膜,畢竟它是我身體的一部分,但是學過這課后,我改變了這種想法,我覺得人要是去世了,還想為別人做點事,那就可以捐贈角膜,幫助盲人重見光明。”何同學也說:“我會說服更多的人這樣做……”
教師經(jīng)常讓學生用心感受生活,并記錄生活的喜怒哀樂,讓學生把學習和寫作融入生活,他們就一定會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并在這個快樂的過程中享受生活,那么寫作文和寫日記就會成為快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把進步的作文在班上范讀,把較好的作文粘貼在教室門口的展示欄上,把優(yōu)秀的作文推薦到校報上,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p>
作文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要善于學習、實踐,不斷地激勵、喚醒與鼓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把寫作融入生活,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