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選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讀寫興趣、提升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樹立五種閱讀意識,即知人論世的意識、關注文題的意識、緊扣文本的意識、著眼整體的意識以及立足文體的意識。
【關鍵詞】閱讀;意識;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進行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性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已被更多的語文教師認可和接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解讀文本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活躍靈動,語文課堂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大膽自由地發(fā)表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但是,要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師必須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意識,讓學生在科學規(guī)范的閱讀意識的中解讀文本,與作者交流溝通,進而達到提升自己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知人論世的意識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某種情感的真實流露,因此,我們在教讀一篇課文時,必須先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抱負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點,更要了解作者完成該作品時的個人遭際,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更客觀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憂所樂,所悲所嘆,才能通過文本這座橋梁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達到精神的契合。
二、關注文題的意識
俗話說,看文先看題,文題是文章的眼睛。在教學時,我經(jīng)常這樣要求學生: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研究文章的題目,因為文章的題目可以傳達出很多信息。有的文章題目直接是寫作的具體內容,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前者是圍繞“荷塘”和“月色”來具體描寫的,后者則是圍繞故都的秋色具體展開描寫的。教學這類文章時,可按照“找出描寫——品味描寫——體味情感”的思路進行解讀。
三、緊扣文本的意識
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學生與作者交流的橋梁。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立足于文本,緊扣文本,對文本做精細的解讀,沒有對文本的具體解讀,也就失去了閱讀的基礎,閱讀教學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樓閣”。但遺憾的是,在部分語文老師的課堂上,文本幾乎被擱置一旁,老師要么談經(jīng)講史,要么說玄論道,要么天文地理。所談內容似乎與課文都有關聯(lián),但又游離于文本之外,既侵占了學生解讀文本的時間,又誤導了學生,致使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游離于文本之外,或主觀臆測,或人為拔高,不能客觀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著眼整體的意識
文本一旦由作者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用一定的語言材料編織而成,就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其形象的整體性、意義的關聯(lián)性,表達的一致性就決定了它不容許被隨意的肢解和割裂。如杜牧的《阿房宮賦》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以極盡夸飾的文筆著力描寫阿房宮的建筑,如果不著眼于全文,則會認為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謳歌贊美阿房宮的宏偉壯麗,但聯(lián)系后文的“秦愛酚奢,人亦念其家……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議論,我們則會發(fā)現(xiàn)前文極寫阿房宮的宏偉壯麗,意在揭露秦始皇的荒淫奢侈,寫秦始皇的荒淫奢侈,意在從一個側面揭露秦亡的原因,而寫秦亡之因又意在規(guī)勸唐敬宗,希望他能吸取歷史的教訓,告誡他別重蹈秦亡覆轍。
五、立足文體的意識
文體是作者構思成文的基本形式,學生在解讀文本時,必須具備基本的文體知識、辨識文體的能力以及立足文體解讀文本的意識。因為文體不同,文章的基本框架有別,表達思想的方式有異,文章的美之所在也不同。立足文體,借助文體知識去解讀文本,才會更迅速地進入到文本之中,與作者共鳴并習得語文讀寫的要法。如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時,我就抓住“敘事散文”這個概念,引導學生入手解讀?!皵⑹隆倍指嬖V我們課文的主體內容是記事的,而事是由人來完成的,它的表達方式必然以記敘、描寫為主,通過記敘來寫事,并應用描寫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有了對課文的初步感知之后,再引導學生思考第二個問題:閱讀此文如何抓住“散文”二字。第一,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就是在選材和結構上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并截取生活的片段去記敘,從而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第二,散文的靈魂是“情感”,本文的情感是一條暗線,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并體味魯迅先生的情感變化。這樣引導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樹立明確的文體意識,本著這樣的意識去解讀文本,學生的心中就有了一把尺子,閱讀時不至于茫然而不知所措。
閱讀意識是閱讀過程中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的思維要求,是遵循讀寫規(guī)律,有效提升讀寫能力的基本理念。教學中教師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閱讀意識,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學生擁有一把打開作者情感之門的金鑰匙,自由地遨游于廣博的書的海洋,獲取知識,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獲得美感。
參考文獻:
[1]馮林森.《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12期)
[2]候國梅.《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中小學教育》2013年第2期)
[3]李作芳.《文本解讀的方法與策略》(《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09年0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