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香芝 翟金環(huán)
[摘要]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兒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這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梢哉f,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學習 課外學習 學習習慣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結合平時的數學教學活動,筆者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習慣主要表現為:專心聽講、主動思考、善于質疑、理性思維、合作學習、認真審題等。
1.專心聽講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進行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這里的“聽講”,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精神要專注,要認真傾聽老師的指導和點撥,要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二是要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能對他人的觀點、回答做出準確的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2.主動思考的習慣。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學生思考;其次,要巧妙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再次,要經歷過程激發(fā)學生思考;最后,要拓展應用促進學生思考。為了營造學生思考的氛圍,我們可以設計“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猜想驗證、聯想推理、實驗操作、觀察討論”等多種數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
3.善于質疑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睌祵W學習過程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質疑的習慣,要使學生敢問、想問、好問;其次,要教給學生主動質疑的方法,使學生善于發(fā)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會問;再次,還要努力提升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變換角度、變換方式提出問題。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從模仿開始。因此,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說,質疑可以發(fā)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guī)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處,也可以發(fā)生在數學概念的形成中、解題思路的分析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
4.理性思維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給學生數學思維方法,養(yǎng)成理性思維的習慣是數學教學的重點。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以數學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驗證結論等思維過程,達到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數量關系及內在規(guī)律的充分認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準確性、靈活性、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可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為此,教師要選擇好有思考價值的合作學習素材,創(chuàng)設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活動情境,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性的思考,然后再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交流、研究討論。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合作,以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6.認真審題的習慣。
解決問題是數學學習的目標之一。認真審題則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先弄清楚題目給出的各種信息條件和要求解決的問題,并把題目形象化,具體化。不僅要弄清楚明顯的已知條件,還要努力發(fā)覺隱含的已知條件;不僅要弄清楚要求解決的明顯問題,還要弄清楚要求解決的隱含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依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尋找它們的內在聯系,可以用“分析的方法”由條件探求問題,即“順藤摸瓜”;也可用“綜合的方法”從問題入手,根據問題所需的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追根溯源”;還可以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二、課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課外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完成作業(yè)等。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對將要在課堂內學習的知識預先進行學習的過程。有效的預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學中,可以從“師生一起預習,探求預習方法”,逐步過渡到“制定預習提綱,掌握預習方法”,最后實現“學生自己預習,總結預習方法”。從而達到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思考、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并能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便于上課時有目的地聽、有針對地練,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效果。不僅如此,這種預習的過程更還可以鍛煉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化。
2.課后復習的習慣。
及時的復習可以使學生鞏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效果。因此,課后不要急于做作業(yè),一定要先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進行認真的復習,以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間聯系,構建知識網絡,思考解決問題方法。如發(fā)現不懂之處,要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交替復習、經常復習。
3.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完成作業(yè)是學生對知識消化吸收、加深理解、實踐應用的重要過程,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應該是:
(1)良好的書寫習慣:準確規(guī)范,清晰整潔。即:作業(yè)的格式、數字及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準確、規(guī)范;字跡要端正、清楚、整齊。
(2)良好的行為習慣:仔細認真,獨立思考。即:及時完成作業(yè),仔細認真思考,不要跟別人核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yè),能對作業(yè)進行驗算和檢查,能及時改正作業(yè)中的錯誤。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保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他們終生受益。
(作者單位:1.遼寧省遼陽市隆昌鎮(zhèn)得勝小學,2.遼寧省遼陽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