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斌
摘要: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標準倡導從學生發(fā)展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身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終生學習打下基礎。本文就新課程下教師如何有效地進行化學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化學教學;有效;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4-085-2
學科課程是素質教育的主載體,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課程,如何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有效性地開展化學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全面發(fā)展是廣大教師必須認真探討、解決的一個問題。針對化學學科特點,在日常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從而有效性地進行化學教學。
一、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1.重視新課的導入
(1)通過趣味實驗現(xiàn)象,引入新課。例如:在講“緒言”時,就可以先避開書本,做了幾個趣味實驗:“清水變牛奶”、“牛奶變汽水”、“魔棒點燈”,“無中生有”,學生們會很興奮,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都想知道為什么?然后才引出新課內(nèi)容。這樣就能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也會讓他們感覺到化學世界真的很奇妙,促使他們期待下一節(jié)課的到來。
(2)聯(lián)系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引入新課?;瘜W是與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聯(lián)系的,對于那些源于生活,始于生產(chǎn)的化學知識的講授,必須從這兩個方面引入,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出處處有化學,生產(chǎn)上處處用到化學。
(3)創(chuàng)造“情境”,引入新課。對于“化學用語”、“化學計算”這些較為枯燥的、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的引入,更要注意靈活變通。如第一節(jié)的教學課就可以開始創(chuàng)造學習化學用語的“情景”,在用化學藥品做實驗時就可以在盛有物質的試劑瓶上,寫出物質名稱并標出化學式,在介紹這些物質名稱時,再補上一句“化學上用‘某某某來表示。在以后的每一節(jié)課上只要有機會就反復地強調(diào),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記住即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為將來的新課導入打下很好的基礎。
2.充分利用好實驗的魅力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自身一大優(yōu)勢,具有神奇的魅力。它揭示物質世界的無窮奧妙,幫助學生擴大視野,引導其積極思考,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許多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也是通過實驗獲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課前設計、預做實驗,當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要及時和同行相互討論、積極改進,這樣才能保證在教學中實驗成功,確保實驗精彩;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進學生情趣高漲,以積極態(tài)度、振奮的精神投入學習。
3.開展多樣的化學活動,做好家庭小實驗
在課堂之外,組織、開展多樣的化學活動。如:在班級成立“學習興趣小組”,舉行化學知識講座,開展化學知識競賽,參觀實驗室,調(diào)查家庭周圍空氣、水污染情況,一方面既緩解了學習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鞏固、提高化學知識,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補充相關家庭小實驗:如介紹軟、硬水后,讓學生尋找廚房中的物品除去水壺中的水垢,在講金屬時通過指導“鐵生銹”的實驗從中探討:鐵生銹條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鐵生銹?這樣既鍛煉學生動手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要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xiàn)代生活及未來生活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tài)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fā)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yǎng)。”就化學而言,可以從中加強他們的判斷、觀察、動手、科學探究等能力的培養(yǎng)。
許多學生對初中化學中的概念等理論知識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因此在進行這方面教學時不能就概念講概念,而是應通過以相近概念的辨析讓他們準確掌握概念內(nèi)涵、外延,理解概念的本質,從中培養(yǎng)判斷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知識來自于實驗中,因而如何觀察實驗對每一個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引導他們?nèi)绾斡^察。例如為了教會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可以事先準備許多蠟燭,通過蠟燭的燃燒,一一介紹觀察要點,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并一起進行實踐;在實驗基本操作的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必要的講解、演示以外,堅持在以后的幾節(jié)課中每次找?guī)孜煌瑢W上臺演示,讓其他同學充當評委,人人參與,這樣既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又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四十五分鐘在不知不覺中度過。
科學探究是一種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在新的教材中提供了一些探究的實驗,實際上這還不夠,我們也可以將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究性的實驗。在實驗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通過合理組合小組成員、明確分工、互相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這樣既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讓他們體驗合作益處,共享合作的樂趣,也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得探究科學的方法,并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
1.加強教師的感染力
感染力是教師以自身的個性去影響學生所表現(xiàn)的情緒力量。一個缺少耐心、表情冷漠、語言含糊不清、講話啰嗦的教師,試問:會有多少學生在他的課堂上積極主動接受他傳授的知識?因此教師感染力的提高是活躍課堂氛圍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2.注重情感交流,創(chuàng)設平等氛圍
“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xù)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边@是新的化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所期待的結果。事實上,許多時候看到的卻是課堂氣氛沉悶,甚至出現(xiàn)部分學生影響課堂教學進行的現(xiàn)象,這一切其實都在于師生間情感交流不夠,在于教師心中沒有面向全體學生的觀點,在于缺乏對待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其實我們今天所面臨的這群學生是情緒強烈而瞬息多變的群體,是失望和希望并存的群體。如果教師能夠用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節(jié)課,在課堂上尊重每一個學生,沒有諷刺、挖苦、體罰的現(xiàn)象,把尊重、理解放在第一位,注意情感交流,創(chuàng)設平等氛圍,就會使學生在興趣、情感的驅使下,能輕松完成學習內(nèi)容,也會積極地投入到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發(fā)揮多媒體等輔助設備的作用
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既能使教材更加形象生動,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的興趣,也會課堂氛圍趨向活躍。
例如在講解電解水實驗時,由于是教師演示,因此只有前面部分學生能看清,這時可通過多媒體,通過顏色、聲音等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樣一方面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課堂氛圍也活躍起來了。又如在講解水污染時,讓大家觀看水污染前后的對比畫面、被污染的生物、人類喝了污染的水所產(chǎn)生的后果等一系列畫面,學生在被震撼的同時也深深意識到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梢哉f在適當?shù)臅r機利用多媒體等輔助設備會有效改變課堂氛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會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的確有用,必須學好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