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平 田紅寧 袁長普
摘 要:語用學近些年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而在英語教學中加入語用學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語言的形式結構,還能讓學生根據(jù)相應語境自如地使用語言。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實際,分析了語用學在英語教學中的理論指導意義,探索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用學;語用能力;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學
Abstract:Pragmatics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China over recent years.Adding the pragmatic knowledge in English teaching not only can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but also can let the students flexibly use the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heoratical dire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gt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ve skills.
Key words:pragmatics;communicative skills;pragmatic competenc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通常,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只重視教語法、詞匯及翻譯等方面,輕視了文化教學,對于利用語用學進行教學更是少之又少。我們必須清楚:大學生進入高校學習時,一般已經掌握了英語語法的基本用法和規(guī)律,他們迫切需要提高的是更廣、更深的英語知識以及英語運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語言教學與語用教學結合是滿足這個需要的最佳方法。
一、語用學理論的基本概念與影響
語用學的主要理論有3個,即英國哲學家Austin的言語行為理論、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家Searle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與美國加
州伯克萊大學教授Grice的會話合作原則。在語用學的研究中,主要與基本課題,一般有指示、言語行為、會話含義、前提、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以及與此關聯(lián)的相關理論。Chomsky早在1965年就提出了“語言能力”(competence)與“語言運用”(performance)理論,這個理論對外語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喬姆斯基認為,語言能力指的是說話人與聽話人所具有的一般語言知識,主要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方面的知識。語言運用則是語言在具體場景中的實際運用。這個理論肯定了“語言能力”作為“語言運用”的基礎的重要作用,但也片面地認為學生有了語言知識,就自然有運用語言知識進行實際交際的能力。應該說,有了知識不等于有了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不等于就會使用語言交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還需要了解使用規(guī)則方面的知識。語言的運用雖然受規(guī)則所支配,但具體的語言行為還同時受許多其他非語言因素,比如,語言使用者的文化、社會背景以及使用語言時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和時間地點語言的含義有天壤之別。
具體的語用能力是指能夠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準確有效地、措詞得體地進行交際的能力。
Thomas認為,在應用語言進行交際時,如果說話人沒有根據(jù)規(guī)范的語法編碼模式的要求遣詞造句,最多也就被認為“說得不好”
(speaking badly),但是如果沒有按照語用原則的要求來表達自己的語言,那么就會被認為是 “表現(xiàn)得不好”(behaving badly),從而被別人認為是一個“不誠實的、故意欺騙或居心叵測的人”。所以說,在交際活動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語用方面的失誤,否則引起別人的誤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事情就不好了。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培養(yǎng)應注意的問題
培養(yǎng)良好的語用能力是語用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只有既有良好的語言知識,加上相應的語用能力,才是成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基礎。在外語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語用學知識,既可以讓學生了解語言的一般形式結構,又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境恰當、得體、靈活地運用學到的語言進行交際。外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從語用學角度對大學英語教學活動進行研究探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用能力,既是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1.要掌握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努力克服地域文化障礙,避免語言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在跨地域文化的語言交際中,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是良好交際能力的關鍵必要因素。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下,不同的人們在說話習慣和說話方式上是有差異的。
在外語教學活動中,良好的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較是其必要的組成部分。語言交際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要想在跨地域文化的交往過程中避免交際障礙,實現(xiàn)交際暢通,人們至少應該具備兩種能力:一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交際行為中的不完全成功;二是要發(fā)現(xiàn)交際行為中的障礙之所在,并且知曉如何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進行彌
補。在用英語進行跨地域文化的交際中,我國的學生一般比較容易在以下幾個方面出現(xiàn)語用失誤,比如,稱呼、介紹、問候、寒暄、詢問、提議、請求、道歉、告別等。所以教師在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采取針對措施加強學生對不同地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英語口語訓練時,既要讓學生學會一般句式的表達,也要讓他們了解該語言所適合的語境和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等等,避免在語言交際中出現(xiàn)語用錯誤。而在閱讀課中應注重加強對不同地域文化中不同風俗、文化、宗教等知識的介紹,讓學生充分理解不同語用背景。如果由于個人缺乏相關文化背景知識而出現(xiàn)語用方面的錯誤問題,一般是不可原諒的,聽者會以為是個人粗魯?shù)谋憩F(xiàn)或惡意傷害對方的自然流露,這樣不但會使交際失敗,還有可能產生其他不良影響。
2.注重了解語言形式及其功能,著力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在英語交際中的運用
一般而言,語言形式與其交際功能并不是一一對應的。語言形式還要受語境的制約,要根據(jù)交際中不同的語境來選擇恰當?shù)恼Z言形式。同時,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使學生有機會在不同的語境下運用自己學到的不同的語言材料。還可以在課堂內開展一些不同語境的交際活動,緊緊圍繞英語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練習。在學生熟練掌握相關語言知識后,由教師提供不同的語境,要求學生開展模仿性對話或書面練習。在練習中,學生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談,但是語言要具有真實性和社會性,要符合語用及文化規(guī)范。反復大量的交際活動可以實現(xiàn)語言知識向語用能力良好的轉化。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方法
良好的語用能力是實現(xiàn)成功交際的必要技能。通過語用學和外語教學的關系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學習者的語用能力并不會隨著其語法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還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針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1.要注意處理好應試教育和英語實際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
要把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任務列入教學計劃中,既注意一般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過多地受制于四、六級過級考試的要求,而要把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放在首位。
2.要充分利用好外籍教師和英文電影、電視、多媒體、網絡等直觀的教學工具
全面了解不同英語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等,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印象,更多地接觸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要進一步加強英美文化知識方面的教學。一般來說,外語學習者經常會把母語的習俗不由自主地移植到外語運用中去,而基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社交語用差別常常會導致學生產生不當?shù)恼Z言行為,破壞了話語交際中的本來語境,導致交際失敗。
3.要轉變師生角色,開展交際互動課堂
所謂轉變師生角色,就是在英語課堂上由原來的教師滿堂灌和學生被動學變?yōu)榉e極主動、互動互換交流提高的過程,由原來的在教學中更多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變?yōu)楦嘧⒅厝说乃刭|全面發(fā)展,由原來的在教學要求上必須整齊劃一變?yōu)楦嘧⒅夭煌瑐€體的差異。課堂上要把教與學有機結合,教師要注意從不同側面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同時走出教材,開闊學生視野,把篇章語言語境拓展到相關語言社會文化背景,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全面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綜合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地域文化是一個民族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而相應的語言則是該民族文化的承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只有把語用理論引入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既了解語言結構的語用功能,又掌握相關言語行為的實際意義,才能夠按自己本來的表達意圖來選擇恰當?shù)恼Z言形式進行表達,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和理解能力。
語用學研究的發(fā)展方興未艾,其對于實踐的指導意義已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對高校的英語教師來說,要完成好教學任務,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就要把語用學理論應用到英語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把它作為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不僅告訴學生語言形式,還要說明語用功能,設置不同的情境反復練習相關語言形式,同時要讓學生注意了解中西方文化及社會價值觀之間的差異,做到在實際交際中應對得體、語言得體。只有真正將語言能力與語用能力有機結合,大學英語的教學活動才會真正走向素質教育的道路。
參考文獻:
[1]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冉永平.語用學:現(xiàn)象與分析[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劉紹忠.國外語際語用學研究現(xiàn)狀與我國語際語用學研究的思考[J].現(xiàn)代外語,1997.
[5]王麗琴.語用學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l.
[6]唐瑋.語用學原理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
作者簡介:張翠平,山西大同人,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