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 要:簡略介紹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諺語”形成的主要因素、語言特征和基本翻譯方法。
關鍵詞:諺語含義;語言特征;翻譯方法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但是這兩種語言都擁有一種很相似的語言形式——諺語。漢語字典對諺語的定義是這樣的: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于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大多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同時,英語中的諺語還有很多來源于《圣經》中的歷史故事,多是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來闡述經驗、道理,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所以,英語和漢語中的諺語有相似的特征。
一、英漢諺語同其他語言形式相比具有鮮明的特征
1.民族、地域特征明顯
英漢諺語都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來的,一定會受到其所處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文化、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必然會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漢諺:(團結就是力量。)Unity is strength.英諺: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own cross.(每個人必須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2.語言口語化、方便記憶
英漢諺語多是以口頭形式流傳下來的,其語言通俗易懂,便于人們記憶。一般采用簡短單句或是對仗雙句形式。
漢諺:(活到老,學到老。)We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英諺: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鄉(xiāng)隨俗。)
3.語句簡單、含義深刻
英漢諺語雖然都采用非常簡單的語句,但是大多能表達出很深刻的內涵。漢諺:功夫不負有心人。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英諺: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見略同。
二、英漢諺語互譯基本方法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在翻譯不同語言時,要考慮到形成該語言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等因素。諺語是其中尤為特殊的一種語言形式,基于以上敘述的諺語的語言特征,在英漢互譯過程中,對于諺語的翻譯可以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1.直譯法
直譯法是指在英語和漢語互譯過程中,兩種語言在詞匯、格式等各方面條件都允許的條件下,采取直接翻譯的方法,使譯后的語言在形式、內容、含義上都與原文保持一致,讀者也能一目了然。
漢諺:Seeing is believing.(百聞不如一見。)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Wine in,wit out.(酒后吐真言。)英諺: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2.意譯法
意譯法是在原文與譯文直接翻譯容易產生歧義或矛盾時采用的一種翻譯方法。此方法可以用英語或者漢語中讀者常用的語言和熟悉的事物、典故來翻譯和表達對方諺語中深刻的道理和含義。這樣,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更好地理解諺語。
漢諺:Misfortune may be an actual blessing.(塞翁失馬,焉知非福。)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comes. (說曹操,曹操到。)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天有不測風云。)英諺:Spend money like water.(揮金如土。)All roads lead to Rome.(殊途同歸。)
3.直譯和意譯結合法
英漢諺語是英漢兩個民族經歷了漫長的文化傳承,逐漸形成的自己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在許多情況下,單獨使用直譯或意譯不能完全表述原文的韻味,因此,要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采用直譯保留原文字面含義,兼用意譯作適當的補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Cut your coat according to your cloth.(量布裁衣;量入為出。)If I have lost the ring,yet the fingers are still there.(戒指雖丟失,手指仍然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A daughter is fairer than fair mother.(女兒比母親更漂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總之,英漢諺語匯聚了英漢民族的智慧和哲理,是英漢文化中濃縮的精華,我們在翻譯諺語時要采用最合理、最科學的翻譯方法。諺語的翻譯不僅僅是把一種語言簡單地譯成另一種語言,更重要的是要以語言為載體把不同的文化內涵和形式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和傳播,達到文化融合的目的。
(作者單位 遼寧省鐵嶺市信息工程學校)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