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融愈加緊密,因此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然后,縱觀高校外語專業(yè)學生外語和母語文化水平,由于教學中高度重視外語知識文化技能的培養(yǎng),導(dǎo)致許多學生母語文化缺失。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外語專業(yè)學生母語文化缺失的現(xiàn)狀,找出母語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可行性補償策略。
【關(guān)鍵詞】母語文化 目的語文化 文化教學 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28-01
一、引言
當前,中國處于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全球化語境給中國外語學習者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壓力。外語學習者只單純的具有目的語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同時具備中外文化雙向視野,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獲得成功。然而,我國高校外語專業(yè)教學中過多地強調(diào)目的語文化學習,造成外語專業(yè)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盲目崇拜,母語文化嚴重缺失。
二、高校外語專業(yè)學生母語文化水平現(xiàn)狀分析
筆者設(shè)計了一套測試題和一份調(diào)查問卷對某高校英語、德語和韓語專業(yè)大四年級學生進行測試和調(diào)查。測試內(nèi)容為:“分別將‘儒教、元宵節(jié)、文房四寶、《紅樓夢》、功夫翻譯成英、德、韓三種語言;英語系學生將‘Mencius、Kowtow、Ink Stone、Outlaws of the Marsh、Qigong翻譯成英語;德語系學生將‘Menzius、Koutou、Tuschestein、Die R?覿uber vom Liang Schan Moor、Qigong翻譯成德語;韓語系學生將‘ 翻譯成韓語”。試卷共10題,每題10分,共計100分,如出現(xiàn)筆誤或者翻譯不完全酌情扣分。參加測試的60名學生(英、德、韓語專業(yè)學生各20名)平均分為35分,分數(shù)不是很理想,可以看出當前高校外語專業(yè)學生母語文化缺失。
三、高校外語專業(yè)母語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文化教學的單一性和片面性
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更多地強調(diào)目的語文化,忽視母語文化教學,導(dǎo)致學生輕視母語文化學習。外語學習者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目的語文化的學習中,而母語文化卻遭到不同程度地冷遇,使得學生母語水平下降,進而阻礙了學生外語學習。
(二)教材中母語文化缺失
無論是由國內(nèi)權(quán)威學者編寫的教材,還是從國外原版引進的教材,都很少涉及中國文化,學生大多接觸到的是目的語國家文化,所以學生使用目的語來表達母語文化困難。由于他們較少接觸使用目的語來表達母語文化的教材,因此學生們很難挖掘母語文化的深層內(nèi)涵,也很難運用恰當?shù)木哂兄袊厣脑~匯來進行交流。
(三)母語課程設(shè)置較少
筆者所在高校開設(shè)《現(xiàn)代漢語》32課時,2學分;《漢語寫作》32課時,2學分。全部為選修課,占選修課總課時(832課時)的7.69%,占全部課程總學時(5440課時)的1.17%。在外語專業(yè)課程設(shè)置中,母語文化教育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
(四)過度強調(diào)母語文化的負遷移作用
傳統(tǒng)觀念中認為,如果目的語和母語屬于同一語系,那么母語對第二語言的習得正遷移作用大于負遷移作用。反之,目的語和母語屬于不同語系,那么在學習外語時,母語的負遷移作用較大。但是劉潤清教授認為:“學習外語時,完全脫離母語是不可能的,語言之間有些普遍現(xiàn)象,不參考母語,不與母語對比會造成莫大損失?!币虼耍覀兛梢岳媚康恼Z和母語間的共性加深目的語文化理解。只要我們用心發(fā)掘,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正遷移作用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母語文化知識來有效地進行外語學習。
四、高校外語專業(yè)學生母語文化缺失補償策略
(一)處理好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
人們過度地強調(diào)母語文化對目的語文化學習的負遷移作用,使母語文化對目的語文化的正遷移作用一直被抹殺。但是,只要我們認真觀察不難看出,具有良好的母語文化水平,其外語水平會相得益彰??v觀歷史長河,許多著名的作家和翻譯家都具有良好的中外文水平。在文化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更應(yīng)該處理好母語和目的語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
(二)提高教師母語文化水平
外語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他們擔負雙重任務(wù),既要向?qū)W生傳授目的語文化知識,又要教授母語文化知識。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雙語文化水平。如果教師母語文化素養(yǎng)高,在外語教學中會滲透雙語文化知識,這樣學生會增進雙語的文化知識儲備。如果教師母語文化水平有限,且對母語文化重視不夠,會導(dǎo)致學生母語文化缺失。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身母語文化知識,深入細致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在教學中做好學生的榜樣。
(三)開設(shè)母語文化課程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外語專業(yè)很少開設(shè)漢語文化課程,使學生沒有機會接受母語文化教育,再加上學生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母語文化根基不牢,導(dǎo)致對母語文化概念模糊,知識欠缺。外語專業(yè)課程設(shè)置偏重目的語,因此,學生運用外語進行基本交流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涉及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情況,學生很難找出富有中國特色的詞匯進行解釋交流,甚至會出現(xiàn)失語的狀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積淀需要代代傳承。當前二十一世紀,國家與國家的交流愈加緊密,文化與文化的交融呈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外語學習者承載著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使命,因此高校外語專業(yè)要多開始一些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課程。這樣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母語文化,達到母語和外語水平同步提高。
(四)選用恰當?shù)慕滩?/p>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依賴教材,因此在教材的編排和選擇上要多加注意。我們要選擇涉及多種文化背景的教材,不僅要具有目的語文化,還要涉及母語文化,最好還能了解到目的語相關(guān)國家的文化,這樣學習者才能具備全面的文化知識。此外,合適的教材還要能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語言文化知識的興趣。課堂教授和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學生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研究書本中抽象、理論化的知識,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好的教材還要注重語言文化相結(jié)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選擇合適的語言,由淺入深,使學習者能夠又好又快地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讓學生系統(tǒng)清晰地了解目的語和母語文化。
五、結(jié)束語
理論和實踐均表明,學好母語有利于加深外語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外語學習者肩負雙重任務(wù),既要具備良好的目的語文化知識,又要具備較好的母語文化素質(zhì)。這樣才能使外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獲得成功,也可以更好地向世界人民傳播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
參考文獻:
[1]顧蒙蒙. 中學外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2]郭遂紅. 全球化語境下“母語文化”教育的失衡與出路[J].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0,(5).
[3]胡渝鏞. 論學習者的母語和母語文化之缺失與補償[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8).
[4]劉潤清. 論大學英語教學[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5]張紅霞. 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母語文化素養(yǎng)提升的對策[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3,(5).
[6]肖淑云. 外語文化教學中要重視母語文化的作用[J]. 教育探索,2007,(5).
作者簡介:
于月(1985.11), 女,天津人,助教,研究生在讀,語言學與跨文化,研究生學習院校:大連外國語大學;工作單位:江蘇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