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迪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它在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缺乏吸引力、課堂沉悶等問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進行互動教學,這是一個值得重視和積極探索實踐的課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6-0085-02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增添新時代氣息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來武裝當代大學生,是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保證(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有利于形成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當中去的觀點,有利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許多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并沒有起到傳播執(zhí)政黨執(zhí)政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的作用。從事這門課程的教師,仍然采用著“一言堂”的灌輸方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變成教師對課本知識的朗讀,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堂變成教師個人的一場演講秀。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這種課聽不聽都一樣,老師只是按照課本知識念一下。再說,那些字我自己都認識,完全沒有必要坐在這里聽他去朗讀課本浪費時間”這種類似的想法。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對大學生產生吸引力,造成課堂成為一種流程。按照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進一步加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新課程方案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其中之一便是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要努力把“灌輸式”、“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椤盎邮健薄ⅰ皢l(fā)式”教學,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把課本知識靈活地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結合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體制,把問題講清楚、弄明白。
若想使思想政治課真正起到凈化大學生心靈、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作用,就需要教師不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一塊黑板、一支筆、一本書”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活動的方式。教師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學會去接受新鮮事物,使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如,教師可以選取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影片讓學生進行觀看,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思想和先進理念。待影片結束后讓學生們進行自由討論,給他們發(fā)表自己觀點和見解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對影片的談論中,進入“生生互動”。這為下一步進行“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深入理解互動教學,真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以平等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生,提高學生的能動性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是教師和兒童共同的勞動?!边@一句話表明教學活動不是死板地傳授課本知識,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一次心與心的貼近、一次人格平等的對話、一次對知識進行深思后的潛心探索。如想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展現其內在魅力,對大學生真正起到提升綜合素質的作用,那就需要教師改變冷冰冰的“技術操作”,改變嚴肅傳授知識的舊觀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教師應認識到和學生之間是地位平等的,進而以友好的態(tài)度去和學生相處,從而在無形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能動性。
2泠變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現代教學提倡“以人為本”,即是以“學生為本”,教師起輔助作用。當今教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記得學生是主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馬秀德,2007)。素質教育告訴我們,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扮演的應該是引路人的角色,教師和學生要能夠做到課堂互動(馬秀德,2007)。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教和學,是課堂教學活動密切聯系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咏虒W強調的就是變“要求我學習”為“我要求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教師為了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必須要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教育理念,明確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大多數教師對于“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一觀點表示同意,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習慣:以自己教學授課為課堂的中心,讓學生圍繞著自己轉,讓他們被動地接受課本知識,造成學生沒有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這與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并把這種思想貫穿到思想政治教學的活動中。讓學生敢于參加課堂教學,參與課堂討論活動。實際上,學生并不是不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他們只是反感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課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罷了。對于那些把學生看作課堂學習的主體,聯系國內外時事、關注學生學習生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也是非常喜歡的。
3用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互動教學走進思想政治課堂
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擔任起參與者、組織者的責任,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將活動引入課堂的方式,去打破思想政治課堂死氣沉沉的氛圍。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風云變幻的八十年”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辯論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辯題為“清政府是否應該簽訂條約割地賠款”[1]。把學生分成兩組,正方觀點是清政府應該簽訂條約割地賠款,反方觀點是清政府不應該簽訂條約割地賠款。班里的每位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積極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材料。在為本方觀點尋找依據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協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边@句話便是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辯論比賽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他們全面地了解歷史、學會學習。
4師生互動要求教師提高自身水平,全面駕馭課堂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社會科學,教育者如果沒有豐厚的知識做基礎是無法駕馭課堂的。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苯處熢谝钥茖W的理論去武裝學生頭腦時,還應注意自己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而言,教師本身的道德情操、言談舉止,往往就是一種直接且重要的教育影響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能夠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精髓,還要注重觀察生活熱點、國際形勢,以勤奮好學的精神不斷提升自我素養(yǎng),不斷增加知識深度。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應做到旁征博引,嫻熟駕馭課堂。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發(fā)揮互動教學的作用時,要在充分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精心設計出新奇?zhèn)€性的課堂教學形式。
5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現課堂互動,煥發(fā)課堂活力
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一個問題的提出必然會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進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個高效課堂必然離不開科學問題的參與,因為問題是很好的構建活動的優(yōu)良平臺[2]。教師可以結合大學生思想和社會上的現實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問題做到認真分析研究。以對問題進行解答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主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覺參與課堂互動,不斷煥發(f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活力。
6課堂多彩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呈現互動教學畫面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己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痹诟咝K枷胝谓虒W中,教師可以用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自發(fā)參與課堂過程,真正地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打造和諧課堂,呈現思想政治課活潑有趣的互動畫面。如,教師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式、師生問答式、演講辯論式等等一系列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切實增強師生互動,使思想政治課堂煥發(fā)勃勃生機。
三、結束語
互動教學是現代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主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我們要做到對互動教學方式的有效利用,使當代大學生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精神狀態(tài),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繼續(xù)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胡冬梅.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4,(11).
[2]董科偉.試論大學德育中互動的實質與意義[J].中山大學學報,2004,(4).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