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對任務型教學在體育類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必要性的分析,結合體育類學生的特點,從任務的準備、任務的導入、任務的實施、任務的評價、任務的延伸等五個方面,探討任務型教學在體育類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以期進一步促進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體育類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6-0185-03
1964年,Halliday在他的著作《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首次提出專門用途英語的概念。此后ESP作為英語語言學教學領域的重要分支學科受到了大批語言學家的重視,同時也引起了學習者的極大興趣。專門用途英語是與“特定學科專業(yè)和職業(yè)相關”[1]的英語, 例如科技英語、商務英語、體育英語等。
隨著體育賽事的不斷舉行、體育文化合作日益緊密,外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日益明顯[2]。要想培養(yǎng)出合格的體育人,英語教師在學生英語技能的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從事與其體育專業(yè)相關的英語活動的能力,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專門用途英語能力。然而與普通高校的學生不同,體育類學生是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活潑、好動、愛說、愛玩,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如何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對體育類學生進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是值得每一個英語教學者思考的問題。
一、任務型教學在體育類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對任務型教學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取得了實質(zhì)性的進步和發(fā)展。“任務型教學”指在教學中設定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它是以集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活動[3]。由此可以看出,任務型教學是一種實效性的教學理論,它不僅重視學習者完成任務的結果,更重視在完成過程中的交流與參與,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習者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而并非對語言進行簡單而機械的練習。
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主要針對特定學科及特定的職業(yè)進行教學,對體育類學生來說,就是針對體育學科及體育賽事、體育管理、體育媒體等職業(yè)進行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但體育類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專項訓練是他們的長項,英語確是他們的弱項。而作為第二語言的ESP教學增加了他們學習的困難程度。但是他們熱情、善于接受新事物,樂于交流和參與,因此將任務型教學應用于體育類學生ESP教學中非常必要。
二、任務型教學在體育類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的步驟Willis提出的三步任務框架,得到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認可,即任務前階段,任務環(huán),任務后階段[4]。課題組依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Willis的任務學習框架為依據(jù),結合體育類學生的特點,提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模式,共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任務的準備
1任務的選擇
任務的選擇要遵循真實性、興趣性、可完成性、可參與性的原則,保證所選擇的任務能夠順利的實施。
(1)要選擇真實性的任務
任務型教學要求在語言環(huán)境下設定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通過語言的實踐習得語言[5]。因此,要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任務,教學活動或任務要在正常的交際中發(fā)生。比如,買運動服、看比賽、當教練、面試球員、采訪體育明星等。
(2)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任務
體育類學生與其他院校的學生不同,在整個大學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要學習理論課,比如英語、馬列、中文、運動生化、運動生理、計算機等,同時又要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專業(yè)訓練,比如滑雪、冰壺、體育舞蹈、足球、游泳等。因此,要依據(jù)學生的特點,考慮他們的興趣點,選擇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的話題,利用興趣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利用興趣克服學習上的種種不利因素,并成為支配學生戰(zhàn)勝困難,完成學業(yè)的力量[6]。
(3)要選擇可完成的任務
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一定的目標,或提高聽說能力、或擴大詞匯量、或培養(yǎng)語篇分析能力。因此在選擇任務時,教師要考慮這個任務學生是否能夠完成,任務過重,學生就會失去興趣;任務過輕,學生就會不夠重視,進而無法完成任務所設定的目標。
(4)要選擇學生都能參與的任務
所選擇的任務不僅要能力強、水平高的學生參加,還應吸引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因此要選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任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免任務難易不當,使學生尷尬,氣氛不和諧,導致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2任務的分配
(1)學生分組
依據(jù)不同的任務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組,比如在運用頭腦風暴回答問題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分組,分組時避免將水平高、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分配在一組,一個組里的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有所不同;涉及到表演這樣的任務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分組,將性格外向、表現(xiàn)力強和性格內(nèi)向、不愛表現(xiàn)的同學搭配分組。
(2)時間分配
時間分配要合理、科學。簡單的任務分配的時間要短;需要詳細講解或分析的任務,應分配的時間多一些。
(二)任務的導入
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整堂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氣氛,把學生巧妙地引入到教學任務中,而不漏痕跡。因此教師要選擇恰當?shù)姆绞綄胫黝},比如針對話題的討論,運用視頻、音頻材料學生談感想,對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進行討論等。如,在講授《體育英語基礎教程》第一單元Olympic Games時,先播放各屆奧運會開幕式集錦,由此導入新課。
(三)任務的實施
1任務的呈現(xiàn)
本階段是任務型教學最關鍵而獨特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明確本堂課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學生就在任務的驅(qū)動下學習語言知識,進行技能訓練。一整堂課學生都處于需完成任務的氛圍中,有利于挖掘?qū)W生的語言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以《體育英語基礎教程》第一單元Olympic Games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在任務的實施階段完成如下任務: What do you know about Olympic Games? Try to make a list of them. Divide them into several groups. After discussion, each group tries to report. The more they mention, the high their score will be.(這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深入挖掘,同時分組討論的方式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熱烈)。
2語言知識的學習及語言技能的訓練
語言知識學習指的是常規(guī)的語音、語法、詞匯、句型等的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指的是聽說讀寫譯教學的訓練。但任務型教學強調(diào)知識教學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要與下達的任務相關聯(lián),所要學習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是完成任務所必須的,而學生在此前所缺乏的。依據(jù)“任務的呈現(xiàn)”部分所下達的任務,就《體育英語基礎教程》第一單元Olympic Games的語言學習應涉及以下內(nèi)容:a.詞匯:Olympic Torch(奧運火炬),Olympic Flag(奧運會旗), Volunteer(志愿者)等;Opening/closing ceremony(開/閉幕式)...;b.句型:As far as...be concerned...,in one珡 opinion...
endprint
3知識的運用
以任務為依托的語言知識的學習目標是將它們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形成“活學活用”的能力。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所設計的任務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仍然以《體育英語基礎教程》第一單元Olympic Games為例,任務可以設計為: As a student from sports major, what spirit can you learn from those who win/lose the match in Olympic Games?(此任務貼近學生的日常學生,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技能的同時,可激發(fā)學生對自己專項學習的信心)。
(四)任務的評價
任務型教學的結果應該使學生有完成任務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時也能使教師發(fā)現(xiàn)任務的不足之處[7]。對任務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任務結果時,不能僅憑借一次任務的完成情況就判定其知識的掌握程度、語言的掌控能力等,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形成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評價體系。第二,學生自評和互評與師生互評相結合。學生自評要求從英語學習任務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努力的方向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互評要求學生客觀而公正地對他人進行評價,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ESP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取長補短;師生互評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對其進行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對任務的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使任務更加適合學生。
(五)任務的延伸
任務的延伸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外活動,它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水平,找出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恰當?shù)卮_定任務的內(nèi)容和形式,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地開展一些與課堂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有聯(lián)系的語言實踐活動[8]。比如,在講授 《體育英語基礎教程》第14單元Short Track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找與短道速滑相關的知識,如比賽規(guī)則、著名運動員、國際冰聯(lián)、冬奧會等。在學生完成相關的信息查詢后,要以個人、小組或者全班的形式整理、分析、整合任務,以演講、討論、辯論等方式在課堂中展示,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擴大語言的信息量。可以說,任務的延伸是信息的延伸,課堂問題的延伸,更是作業(yè)的延伸,對于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結論與建議
專門用途英語有一系列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課程體系在內(nèi)的特殊教學理論體系。任務教學法在國內(nèi)外課堂上的運用也已經(jīng)日趨成熟,它的優(yōu)越性已經(jīng)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將任務教學法運用于體育類學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還是一種新的嘗試,在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懠瀀瀀爀愀椀猀愀氀, in M.Tickoo (ed.). ESP: State of the Art[M].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2]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3]袁昌寰.任務型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2,(7):42.
[4]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拠愀猀攀攙 Learning[M].Longma Addison Wesley, 1996.
[5]袁玲玲.論英語任務型教學及其任務設計[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11):41.
[6]金興玉.體育學院英語課教學興趣初探[J].哈爾濱體育學院,2007,(1):66-67.
[7]呂京.英語任務型教學法的有效實施[J].中國教育學刊,2010,(6):53-55.
[8]陳琳.英語任務型教學的課外延伸[J].當代教育科學,2012,(8):63-64.
Exploration of Task拠愀猀攀攙 Language Teaching in ESP Teaching for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JIN Xing秠甀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that Task拠愀猀攀攙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be used in ESP teaching for the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the paper explores the use of Task拠愀猀攀攙 Language Teaching in ESP teaching for the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sk preparation, task lead櫧渀, task processing, task evaluation and task exten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ask拠愀猀攀攙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ESP teaching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