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代
摘 要: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學為主,這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和語文學科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決定的。
關鍵詞:閱讀;興趣;理解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261-01
讀可以積累知識,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陶冶品格,還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下面結合自己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談幾點閱讀教學的體會。
一、理解閱讀的意義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可以使學生受到教育,增長知識,他們可以從書中發(fā)現(xiàn)奇異的瑰寶,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學生學習的教科書無疑是很重要的,它反映了教育的目的要求,學生對教科書必須系統(tǒng)地學習,并且吃透。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精神空虛就是缺乏正真的閱讀,這種閱讀應占據(jù)人的整個心靈,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圍的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去仔細觀察和了解人的靈魂的復雜性,迫使他考慮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因此,閱讀也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p>
二、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除了科學地組織管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外,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興趣是促進成功,成功激發(fā)興趣。與此同時,根據(jù)小學生做事憑興趣、上進心、自尊心強的心理特點,從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可以通過講故事、看幻燈片、猜謎語等活動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上《小山羊》一文時,老師示范有感情地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或者和學生一邊看書,一邊念給他們聽,等故事把學生吸引住了,就趁熱打鐵,引導他們?nèi)ラ喿x,有條件的可以放錄音帶讓學生聽,學生邊聽邊感受故事的趣味。體會其中的快樂,逐步引導他們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如組織學生分組講,看誰講的故事好聽,誰講的最生動,使學生明白,閱讀故事不但能給自己帶來歡樂,也能給別人帶來歡樂,對膽小不敢講的和不愛聽的學生要更多鼓勵,讓他們明白自己也行,也能把故事講好。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產(chǎn)生了閱讀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指導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在學生初次接觸課文,也就是預習時,要求他們借助拼音輕讀,掃清文字障礙。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急于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是出一些難讀的生字、詞與優(yōu)美的句子和段落,讓他們練讀。要指導學生做到正確朗讀,最基本的就是讀準字詞、讀準標點、讀出自然停頓。由于低年級學生剛學完漢語拼音,拼讀音節(jié)不熟練,認識的字還不多,學生在閱讀訓練時,教師多示范,讓學生模仿著讀,指導學生以字、詞、句以認讀單位,進行連讀,把難讀的詞語、句子讀熟了,讀懂了,再指導聽錄音帶,讓學生反復模仿讀,如有錯的地方教師隨時給予指導、鼓勵和糾正。最后組織閱讀比賽,期間教師應多激勵少批評。
四、帶著問題讀
由于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先提出一個中心問題,引導學生沿著思路去讀,訓練他們在閱讀時動腦筋想問題,以保持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但切忌落入“一問一答”式的繁瑣分析思路。要讓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感悟,并鼓勵引導,他們在閱讀后提出問題,讓大家討論,這就能使學生通過反復地閱讀,自我感悟詞語的意思,句子所描寫的內(nèi)容,以及課文所反映的內(nèi)涵。如指導閱讀《小貓種魚》一文時,教師先提出:“小貓種小魚能夠收到小魚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并在閱讀過程中去感悟小貓種小魚,但收不到小魚。然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小貓種小魚為什么收不到小魚呢?”激發(fā)學生針對這類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通過討論理解到玉米、花生是植物,而小魚是動物,它們生長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真正促使學生讀懂課文。
總之,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征,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指導。對小學生低年級的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訓練,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從而使小學閱讀教學達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