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相當于高年級的語文課本5本書左右。因此,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育過程之外的 “點綴”,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引領孩子們進行快樂的閱讀,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書海中遨游。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已經(jīng)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了,對教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也展開了深刻的研究,各種研究成果也給我們這些基層的老師提供了多維的參考,讓我們能夠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足,分析不足,從而彌補不足。然而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是多變的,各種優(yōu)秀的解決方法只在其特定的外在環(huán)境下才能發(fā)揮最佳效果,環(huán)境改變一點點,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小學老師,在學習各位優(yōu)秀同事總結的經(jīng)驗的同時,今天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點教學感悟,拋磚引玉。
眾所周知,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而閱讀最重要的是理解,以往的教學閱讀模式都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是理解的主人,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多少就決定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多少,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展開。隨著新課改浪潮的不斷涌入,新的閱讀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讓學生正真成為課堂閱讀的主人,教師的角色從主導者轉換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見識面,也叫視野,是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所決定的,因此,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也很容易成為閱讀的主人,以文章內容為基礎,依據(jù)自己的視野經(jīng)歷,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視野條件下,達到對閱讀無限的理解呢?方法很多,自己根據(jù)切身體會總結幾點供參考:
一、注重閱讀中興趣的引導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人們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他就會積極的探索,就會投入精力,心馳神往。小學作為語文閱讀起步的初級階段,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首先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是最沒耐性的,興趣也缺乏持久性,鑒于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空間。教師平時可以收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圖書、報紙等,也可以推薦一些他們喜歡的閱讀材料給學生讀。如果時間容許可以開設閱讀課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討論閱讀的心得體會。鼓勵、獎勵學生在學習閱讀中所表現(xiàn)出的每一個優(yōu)點和進步。積極的表揚使學生愛上語文愛上閱讀愛上祖國文字。從而使學生樂于閱讀,在閱讀中得到樂趣,在樂趣中得到知識。
二、給予足夠時間,深入感悟文本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作為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走進作品。那我們如何引導他們走進作品去感悟,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感悟:第一,用“情”去感受。這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運用自己的感官、知識水平、已有經(jīng)驗“走進語言的深處”,才能感受作品的一切;第二,用“心”去想象作品意境。在學習描寫有關意境一類的課文或古詩,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想,邊讀邊想象作品中的畫面,在腦海中作品中的畫面,這樣,學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交融在一起,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如此在現(xiàn)意境,才能產生和作者同樣熾熱的愛和心理共鳴;第三,要“悟”出作品深義。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品的深義,教學中我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細讀,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反復品讀去體會、感悟。
三、重視語文實踐,加強“三多”訓練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痹陂喿x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譴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體會每篇文章在寫法上的獨特之處,把主動權叫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己琢磨文章的寫法、特點,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活學活用,把閱讀教學推向了高潮。我從“三多”加強訓練。第一,讓學生多說。教學這中,我常結合教材,著力挖掘學生說的源泉,提供說話的時空,營造說話的氣氛,讓學生想說就說,只有多讀多說,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閱讀能力大有長進。第二,讓學生多評。讓學生用自己的目光、經(jīng)驗、認識、智慧去認識美、感受美、揭示美。讓他們擁有評判的權利,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第三,讓學生多寫。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得到詞、句、段、篇的訓練,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與此同時,了解文章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材,怎樣譴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并從中學會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得認識分析能力及寫作能力得到發(fā)展。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強直觀理解
充分運用課件,在閱讀之前通過課件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其在閱讀之前先從視覺上感受下,更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語言文字的美;充分利用視頻教學,先從網(wǎng)上下載課文相關的視頻資料,課上可以邊講邊放視頻,讓學生加深了解,這樣學生在開展課文閱讀時候,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課堂表演,加深理解
學生都有愛玩好表現(xiàn)的特點。在進行童話這一類課文的教學時,我一般采用了課本劇表演的教學形式,讓幾個學生來擔當課文中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在視野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切身體會來增加對課文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課文。
總之,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學生只有對文本產生興趣,全身心投入作品中,在老師有方有略的指引下,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去思索、去感悟、去表達,才能使在閱讀中得到的認識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