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雙榮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的訓練的現(xiàn)象。其中朗讀的訓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關鍵詞】理解課文 感受課文 陶冶情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159-01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的訓練的現(xiàn)象。其中朗讀的訓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一、朗讀訓練的重要性
(一) 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句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
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朗讀一般也講究兩個方面,一是數(shù)量,二是質(zhì)量。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學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子表情達意的妙處。小學階段是人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累積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
(二) 朗讀有助于審美教學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麗的大興安嶺》、《火燒云》、《觀潮》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表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美。如《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天空著了火”?!跋脊庹盏眯『⒆拥哪樇t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雞公變成金的了…”通過朗讀,學生腦海出現(xiàn):晚霞斜照大地的瑰麗的畫面,誘發(fā)學生去關觀察自然,感謝大自然的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語文教材中,還有為數(shù)不多的詩歌。詩歌的語言富于節(jié)奏感、音樂美。詩的內(nèi)容,詩人的感情是通過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地吟誦才能體現(xiàn)出來。通過朗讀,品味詩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詩歌、鑒賞詩歌,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操。
(三) 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想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xiàn)了小學兒童發(fā)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于內(nèi)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fā)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后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nèi)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fā)展;用讀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p>
其次,朗讀教學便于發(fā)揮“有聲語言”的教育作用。學生在朗讀文章時,把書面語言還原成口頭語言,他們?nèi)缤驹谧髡叩奈恢茫孀髡哒f出這一番話。反復的讀,把文章讀的越好,學生就越能體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并受到感染。這時,學生的語言就真正成了作者的語言了。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品味,在讀中受到啟迪…最后,朗讀可以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想,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xiàn)了小學兒童發(fā)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于內(nèi)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fā)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后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nèi)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fā)展;用讀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币虼?,朗讀是衡量學生對課文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在閱讀教學中所處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cè)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
二、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當盡的職責
(一) 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快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 依據(jù)教材指導朗讀
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整篇課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像《草原》等這類意境深遠,感情受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語速,有感情地朗讀。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依據(jù)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diào)、節(jié)奏等方面)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去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長此下去,學生的讀書能力以至說話能力、寫作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必能實現(xiàn)“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這一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