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
【摘要】語文是學好其他功課的基礎。要想學好各門功課,就必須先學好語文,而要學好語文,就必須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閱讀是一種源自于書籍,卻不限于書籍的人類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寫作能力,讓我們受益一生。
【關鍵詞】自主閱讀 課外閱讀 快樂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174-02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閱讀有很多研究,他對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系闡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說:“30年的經(jīng)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讓孩子的智力狀況和學習能力更好,缺乏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xiàn)得很平淡。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閱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要十分重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于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1、上好閱讀指導課
教師選擇一本書,首先自己認真閱讀,寫好讀書筆記,掌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然后指導學生閱讀。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認真讀書的習慣。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閱讀指導課要多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或者懸念,來誘發(fā)學生閱讀。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曹操上學了》一書時,向學生講述書中的幾個有趣的小故事,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時,故事戛然而止,并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此書,然后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去閱讀這本《曹操上學了》,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讀此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利用故事激趣
根據(jù)小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jié)目,并利用早讀、語文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聽故事錄音,還經(jīng)常讓學生上臺講故事。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jié)、聲情并茂的小故事對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學生便開始自覺地閱讀一本本課外讀物,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3、問題引趣。提出一個與原著有關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導高年級學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時,提出問題:“保爾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老師看誰讀書仔細,對保爾這個人物理解地透徹?!弊寣W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使閱讀更有目的性,學生也更有興趣。
4、巧借課文激趣
例如:低年級學生學習了《丑小鴨》一課后,余興未盡,教師順勢而導:“同學們還想知道更多的童話故事嗎?請看《安徒生童話》?!?/p>
5、賞識、評比激趣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定期開展閱讀匯報課或者班級讀書會等各種形式的閱讀交流課。讓學生談課外閱讀情況、談體會,分享閱讀感受,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的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情趣,比一比誰讀的書多,誰了解的故事多,誰認識的人物多,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小小書蟲”等榮譽的評比活動,結合各類文學知識競賽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會閱讀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漫無目的地讀書是毫無意義的;或者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jié)的內(nèi)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幾篇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瀏覽速讀法
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學會瀏覽速讀是十分必要的。
2、目的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jù)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目的地選擇閱讀有關書報的部分篇章,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為了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3、遷移精讀法
就是指導學生把從課堂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nèi)容、歸納中心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去,并且精讀課外讀物,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培養(yǎng)自己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主動閱讀
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孩子,學習積極主動,對外界的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能主動認知、主動吸收知識,并積極運用這些知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一個人想學有所成,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讓讀書學習成為習慣。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1、定時
每天中午自習,抽出30分鐘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這是無論每天發(fā)生什么事情都不會受到影響的時間,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作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每日讀書習慣。
2、定量
每人每周最少看一本課外書,并把書中的內(nèi)容或者自己的感悟,在讀書交流會上做匯報,以此來督促孩子閱讀,增加閱讀的動力,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3、課外讀物隨身攜帶
要求學生每天上學,書包里都要攜帶一本課外書籍,課間閑暇之余,完成課堂作業(yè)之后,隨時閱讀,讓閱讀成為孩子打發(fā)時間的最佳方法,也讓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依賴。
總之、要讓孩子置身于一個自主的大閱讀環(huán)境中,才能有目的地學習語文,汲取語文知識,不斷提高閱讀能力,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