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峰
摘 要:教師一直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中心,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采用傳授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位置。新的教學模式,提倡的是讓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成為真正主角。
關鍵詞:小學語文;轉變觀念;激發(fā)興趣;和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互換,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真正的主角,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加強我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
首先教師應轉換觀念,因為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了采取怎樣的教育模式,所以,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跟上現(xiàn)代素質教學的理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達到輕松學習的目的。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熱情
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為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
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互幫互學的平臺,活躍學生學習的氣氛,采取組間互助是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優(yōu)良程度等,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可以互學互助,提高內向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也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進行討論學習,以促進該課知識點的掌握。教師的提問是:
(1)課文中敘述了我和“葉老”的哪幾件事?
(2)作者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你讀了課文,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3)這篇課文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課堂上,老師把以上3個提問,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各自的看法,并且在討論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質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熱情。
三、加強師生間和諧、民主的氣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并不怎么重視師生的民主交流,隨著教師觀念的更新,恰當?shù)匕l(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進入良性的發(fā)展軌道。
總之,在素質化教學的理念下,教師應用恰當?shù)姆绞?,進行新課程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
參考文獻:
[1]曹利芳.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J].學周刊,2012(27):125.
[2]溫彪.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J].學周刊,2014(07):43.
[3]左銀花.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2):189.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