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玲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應的對教育者的課堂教學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時期的教學任務,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此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話能力;培養(yǎng)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生活聯(lián)系性很強,因此,學好它也是必需的,小學語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語文學習最終目標是達到作文的目的,要作文首先就必須提高寫話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
一、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于事情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因此,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因此,要使他們更好地收獲寫話能力,首先就要激發(fā)他們寫話的興趣,興趣來了,自然就愿意學,能力也就慢慢養(yǎng)成了。為了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教學環(huán)境,營造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當作任務去完成。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語文時主要是拼音的學習,一般教師都是根據(jù)教學大綱或者課堂編排進行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就會出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這些內(nèi)容并不感興趣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素材供他們學習,比如,在課后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用拼音拼同桌名字、自己喜歡同學的名字、家人名字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就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很多平時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也會投入進去,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讓學生進行交流,改變以往教學中課堂要求安靜的現(xiàn)狀,讓學生自由交流,這個過程也是他們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寫話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出來,長期下去就會提高寫話的能力。
二、改變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涉及各種文化知識,內(nèi)容較多的科目。在小學這個階段,所傳授的內(nèi)容主要是基本文學常識,漢語言的學習。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課堂授課形式,一般由代課教師在課前提前將本節(jié)知識點梳理總結,然后在課堂中直接與學生分享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性的作用,不僅不利于教學的實施,教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寫話能力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規(guī)避這點,這也是防止學生出現(xiàn)教學疲憊的一種方法。要做到改變教學方式,教師要注意總結教學成功案例經(jīng)驗,與此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加以改進,比如,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還較弱,他們的漢字量也相對較少,而以往教學中,教師要求他們寫話的時候,基本是使用簡單的、學過的、自己會寫的字來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很多孩子由于漢字量缺乏,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想說的,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拼音+漢字”的形式,即不會寫的漢字用拼音代替,只要表達正確就可以,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這種新奇的組合方式會產(chǎn)生較高的興趣,而且也解決了有些漢字不會寫的問題,在寫話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投入更多的熱情,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指導他們正確的句子表達方式,告訴他們怎樣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話,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就會穩(wěn)步上升,最終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發(fā)揮想象,放飛心靈
要學好語文,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訓練中,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盡情發(fā)揮想象,放飛心靈。要做到這點,就要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一點一滴地去滲透,讓學生由最開始的被動想象到最后的主動想象、習慣想象。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數(shù)是比較有趣的故事,尤其是低年級語文課文,基本都是簡單的故事,這些故事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一篇課文學習完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續(xù)編,學生一開始很難將想象的內(nèi)容用文字寫下來,這時教師就要求他們從最基本的說開始,只要可以表達完整,就可以,慢慢再進行難度引申,由說變成寫,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隨著不斷地學習,他們的漢字詞匯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很好地提高他們的寫話能力。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也更加容易接受,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注意質(zhì)和量的控制,不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對想象產(chǎn)生負擔,要讓他們主動愿意地去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想象力,繼而達到提高寫話能力的目的。
四、及時拔高,為作文打基礎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逐漸上升以及深入的過程,這體現(xiàn)在每一門學科的教學中,針對語文教學,它的目標主要是達到可以作文的目的,那么教師可以對于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分三個不同的層次進行拔高,即每一個階段制訂不同的拔高目標,要在適合學生基礎的情況下實施。寫話是寫作教學的起步,注重訓練,能為學生邁好習作第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低年級學生,在學生的字詞量達到一個高度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始進行簡單的造句,比如,寫一句話,某某干什么,從這種簡單的句型開始,然后逐漸難度加大,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針對中年級學生,因為他們已經(jīng)開始接觸簡單的作文了,那么為了達到提高的目的,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將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所見所聞用小作文的形式寫下來,然后在班級進行交流,這樣,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作文能力較低年級和中年級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做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寫一些議論文之類的文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使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最終達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目標。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學好語文,對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和成長來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寫話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必備條件,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到激發(fā)學生寫話的興趣,改變教學方法,發(fā)揮想象,放飛心靈以及及時拔高,為作文打基礎,通過這些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寫話能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娟.小學語文低段學生寫話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02).
[2]武艷榮.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0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