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蘭
【摘 要】小班攻擊性行為是非常常見的,小班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還不完善,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具有攻擊性行為幼兒不及時矯正,會影響到他們良好的行為品德的發(fā)展,也會在今后影響人際交往。以下從小班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攻擊性行為,而探究影響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因素并從幼兒園教育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guān)鍵詞】小班幼兒;幼兒攻擊性行為;幼兒園教育;模仿
一、攻擊性行為的概念
攻擊性行為是指個體對他人進行身體或語言的攻擊。攻擊性行為在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表現(xiàn),它一般表現(xiàn)為打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意向性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工具性侵犯,即兒童渴望得到一種物體,權(quán)利或空間,并且努力去得到它,他們推,喊或者攻擊擋路的人。
二、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
鄭光曦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在兒童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攻擊性行為,在小班幼兒中這樣的孩子很多,模仿能力強,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不完善的原因。
小班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差,因此小班幼兒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攻擊性行為越明顯。有資料研究表明小班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多因事而起,很少以人為指向,所以小班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多為工具性的攻擊。
三、影響小班幼兒形成攻擊性行為的因素
1.大眾傳媒
小班幼兒由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不完善,表達能力很弱,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強。不良的環(huán)境也會影響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大眾傳媒是接觸的最多的一個社會環(huán)境,但是一些不良的大眾傳媒,現(xiàn)在電視中的暴力場面,動畫片中的打斗動作等等都會給幼兒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小班幼兒經(jīng)??磩赢嬈秺W特曼》、《熊出沒》,學著片中的暴力動作,口中喊著:“奧特曼變身,消滅怪獸?!敝惖脑挘瑢ε赃叺挠變喊l(fā)起攻擊性行為,把其他幼兒弄哭,有的幼兒就再也不敢靠近他們。有資料表明,經(jīng)常看暴力影視的兒童,容易出現(xiàn)攻擊行為,經(jīng)常看暴力性的電視,動畫片,玩暴力性的游戲都會使孩子的攻擊性心理增強。
2.家庭教育因素
孩子都是父母掌上明珠,事事都是滿足自己為標準。記憶猶新,鄭丁宇小朋友開學的時候不愿意到學校,爸爸牽著他,他哭著說不要到幼兒園,爸爸就說你再不進去我就打你。我在做手工,鄭丁宇走過來把我剛剛做好的作品給撕了,我讓他坐回自己的位子,說完后,鄭丁宇立馬打了我一巴掌,動作很自然。家訪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里也是,只要說他不是他就會打人。
3.遺傳因素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中,遺傳大約占50%,其余的50%中有一部分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作用所導致的。所謂的遺傳并不是父母打人,罵人等一些具體的行為遺傳給孩子,他們遺傳給孩子的只是神經(jīng)活動類型,比如情緒容易激動,興奮性強,反應(yīng)速度快等自然特征。這些具體的自然特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就會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有壞脾氣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4.個體成長階段性因素
小班幼兒大多是5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語言發(fā)展雖快,但多數(shù)語句表達不夠清楚,很多的時候是用動作來代替的,所以有些孩子會無意識的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模仿力極強,因模仿而出現(xiàn)的攻擊性行為也很多。
由于每個幼兒的個體氣質(zhì)不同,個體發(fā)展不完善,大腦皮層的神經(jīng)細胞容易興奮,加之好奇心強,往往會在新的刺激下會產(chǎn)生不合常規(guī)的現(xiàn)象。5歲左右的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差,都喜歡玩相同的玩具,如果相同數(shù)量的玩具比較少時,幼兒之間就會為了玩具去爭搶、打架。小班幼兒社會認知能力剛剛開始發(fā)展,不能很好的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易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
四、幼兒園教育的策略
1.幼兒園應(yīng)該創(chuàng)設(shè)寬松的環(huán)境
幼兒心理學家認為,在實際引起攻擊性行為的過程中,環(huán)境提供的刺激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幼兒園要為小班幼兒創(chuàng)設(shè)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室內(nèi)外活動空間要大,避免小班幼兒因身體的碰觸而引起攻性行為。其次為小班幼兒提供玩具,活動材料要與中大班有所不同,小班幼兒相同數(shù)量的玩具,材料一定要充足。另外還要注意在為小班幼兒提供玩具時,避免提供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如玩具槍、刀等),這樣可以減少沖突的產(chǎn)生,從而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產(chǎn)生。
2.鼓勵孩子的親善行為
鼓勵孩子的親善行為,如分享、合作、幫助別人等行為,也是消除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一種好辦法。例如:鄭上浩到幼兒園總是要讓媽媽給他拿玩具,同桌孩子拿的玩具他不玩,而今天上浩來幼兒園比較晚,玩具其他孩子都拿去玩了,上浩媽媽看到玩具都有孩子在玩都不敢拿,這時候光曦主動把自己的玩具分給上浩玩,我馬上表揚了光曦,給了他一朵小紅花,他平時很少有小紅花,收完玩具后我提問孩子,說光曦為什么會得到小紅花呢?讓其他孩子也知道玩具要分著玩,不能一個人全部占者玩,想要別人拼做的作品要征求別人,不能用搶。第二天發(fā)現(xiàn)有孩子開始分著一起玩。
3.提高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
小班的幼兒認識水平比較低,需要大人們的引導。孩子自己的好奇心很強,總是喜歡到處摸一摸、碰一碰。廖加宇小朋友走路總是喜歡摸一路過去,有次上畫畫活動,其他孩子坐在椅子上畫,他就到處摸著其他孩子走一路過去,走到走廊就伸出腳攔別人?;亟淌业臅r候我問他,為什么要伸出腳呢?他說他要跟他們做朋友,他并不知道伸出腳攔人會讓別人摔倒受傷。加宇說伸手去摸他們是要問他們要不要一起去,他不知道用語言表達就可以了,而是用肢體語言。引導孩子使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用肢體語言是得不到滿意的答復的反而會有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
4.幼兒教師對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冷處理法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看《爸爸去哪兒》的節(jié)目,都知道節(jié)目里有一個擊掌成交的環(huán)節(jié),在孩子到幼兒園的第二星期跟孩子有個約定,要去上廁所必須的跟老師擊掌,久了之后孩子都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的時候,不去批評孩子,而是對孩子說:以后我們不這么做好嗎?成交嗎?成交就擊掌。幾個月會后,發(fā)現(xiàn)孩子搶玩具、推人就少了。
5.幼兒園與家長的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變簣@和家長在教師孩子方面也要積極溝通,保持一致性的觀點。在幫助幼兒矯正攻擊性行為這一方面,雙方要積極配合隨時交換信息,采用最恰當?shù)姆椒▉韼椭⒆?,通過雙方的配合就能使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越來越少。對于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我們應(yīng)該用更多的關(guān)心和愛,用平靜溫和的教育,讓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得到有效預防和糾正。幼兒雖然自我意識發(fā)展水平較低,認知的成分在行為調(diào)節(jié)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視幼兒內(nèi)部因素對控制攻擊性行為的影響。首先,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要讓幼兒知道自己攻擊性行為的危害性,再通過移情訓練的方法,讓幼兒能夠體會到自己的攻擊性行為給別的小朋友或其他人帶來的痛苦。認知和情感因素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行為而感到羞愧,通過長期的這種移情訓練的方法,會使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減少。甚至能夠使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得到有效的糾正。
參考文獻:
[1]俞國良,辛自強.《社會性發(fā)展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
[2]勞拉·E.貝克[美]《兒童發(fā)展》吳穎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
[3]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5]陳幗眉《學前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6]王振宇.《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