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龍
摘 要: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改善教學、促進學習為目標,是教學過程運作及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保障。課堂教學評價指向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教師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 內容選擇 設計方法
課堂教學評價指向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教師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集中于教師是怎么講的,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沒有多大關系,即使有時關注到了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也主要作為評價教師的陪襯,作為教師“問”,學生“答”的反應,或者成為教師“問”的結果。為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表現(xiàn)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與自我評價,相互合作與相互評價,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的行為表現(xiàn)評價及參與式的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筆者就課堂教學評價談談體會和感受: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更多問題。特別是在教學評價方面,教師和學生看重的往往是試卷上的分數(shù),正因為如此,有些學生經歷了一、兩次低分后,就放棄了,根本談不上學習興趣。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重新評估,不能只看分數(shù)。因為有些學生很努力,上課表現(xiàn)也很好,可就是不能考高分。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以及目前的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一味向學生傳播知識,忽視學生興趣、自信的培養(yǎng);忽視人文因素給學生帶來的動力;忽視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通過測驗分數(shù)衡量學生是否進步,忽視多種形式的評價,過于強調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這樣的教學和評價使本應該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變得僵化,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十分被動,失去自主調控能力,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
1.教學評價活動太少。評價是教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評價應成為師生語文教學活動的一種常態(tài)。
2.教學評價方式淺顯。許多課堂教學評價僅停留在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淺層判斷上。教師只關注自己的教學計劃能否完成,而忽視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和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二、課堂教學評價理念
1.以學生為根本。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要從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注重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情感體念,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和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fā)現(xiàn)、探究與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評教評學相結合。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xiàn)教學發(fā)展目標的過程。“評教”,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才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霸u學”,建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具體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評價內容及方法
1.教學評價的內容選擇
(1)教材參照法。指評價內容的選擇可以參照教材內容,選擇與所學相關,與課文等一致的內容保證評價能夠檢測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與否。
(2)類推定向法。一般來說,評價內容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類推性。所謂類推是指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的表現(xiàn)必須能代表其在相關或相似情境下的表現(xiàn),而不只是一次性行為,或是在評價設計下的表現(xiàn)。
(3)應用定向法。這種方法指選擇評價內容時,應以知識的運用為原則,不能只評價知識。盡管拼音、詞匯、聽說讀寫是作為知識學習的,但對這些內容的評價,同樣應該側重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純粹地對知識進行評價。
2.教學評價的設計方法
(1)體態(tài)激勵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用肢體語言和體態(tài)進行激勵評價。言出自心,教師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個學生,就會創(chuàng)造出各種生動的、贊賞性或鼓勵性的語言。這些話就像“興奮劑”使學生精神振奮、信心高漲;又像一股暖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溫情,滿足他們的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更熱烈。尤其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運用體態(tài)語言(如手勢、眼神、面部表情、人際距離和自身動作等)向學生傳遞關愛的信息,對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調節(jié)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等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2)多元選擇法。指學生有選擇呈現(xiàn)方式的自由,如理解的評價。由于理解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學生的多元智能優(yōu)勢不同,因此評價不能要求學生必須用行為表現(xiàn)、用畫畫方式表現(xiàn),或者用手工方式表現(xiàn),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方式。
(3)開放定向法。所謂開放指課堂教學評價應注意活動的開放性,以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呈現(xiàn)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評價活動具有開放性,而不只有一種表現(xiàn)形式。如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假期活動計劃”就具有開放性,教師不規(guī)定語言,學生可以選擇表達方式,根據(jù)水平高低可以選擇簡單的語言表達,也可以選擇復雜的語言表達。如果評價是要求學生完成句子、填空等形式,就會限制學生的表現(xiàn),導致有些學生無法完成任務。
(4)目標取向法。課堂評價活動必須與評價目標相適應,根據(jù)評價內容選擇適當?shù)脑u價方式。評價活動有輸入和輸出之分,如果只涉及理解,一般不宜設計包含語言輸出的活動。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1.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在評價過程中,每位學生在老師、家長、學生的幫助下獲得成功體驗,產生積極的情感。
2.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上的評價交流不僅改變了原來課堂上的沉悶氣氛,活躍了整個課堂教學,還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不斷促進人格發(fā)展。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中,通過組織生生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的多方面評價,提高學生學習交流能力,調動學生奮發(fā)向上、互相合作與競爭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人格健康發(fā)展。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內容與方法及評價的意義都依賴于教學的各個層面,還有許多評價方法或評價工具等待老師和同學開發(fā)和收集。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和課堂評價三者有機結合,多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最終幫助他們展現(xiàn)所學的知識和發(fā)展能力,使課堂成為評價的主要場所,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教師成為課堂的指導者,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評價過程中都得到及時反饋,從而有效幫助教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