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偉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部分。文章從閱讀中感受、積累素材;授之以漁,從閱讀中學會謀篇布局;利用閱讀課文的留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等幾個方面,論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和閱讀比翼雙飛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 寫作 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172-02
閱讀和寫作之對于語文教學,好比鳥兒的一雙翅膀,缺少哪一個,鳥兒都不可能翱翔于萬里晴空。離開哪一個,語文教學也會成為“瘸子”。多數(shù)學生感到作文難,怕寫作文,應付作文的被動現(xiàn)象極為嚴重,怎樣改變學生的消極被動,除了引導他們博覽群書,積累素材,多表揚等外,結合閱讀教學,以讀促寫,也可以改觀作文教學低效的現(xiàn)象。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做好以下三個方面,閱讀和寫作定會雙豐收。
一、閱讀中感受,積累素材
1.閱讀中體會生活感悟
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在于生活閱歷的困乏,生活感悟的缺少,筆端下困乏真情實感的流露。眾所周知,著名畫家蒙克的《吶喊》令人振奮,令人產(chǎn)生憐憫、同情之心,這幅畫的如此的震撼力源于他的真實悲慘的生活:5歲喪母、14歲兩個姐姐先后離開了他、26歲時,唯一的親人也病故,且自己又患有神經(jīng)病……他的畫都是自己生活的寫照,如《五歲的男孩》《母親的病床前》、《生命之舞》、《卡爾約翰街的夜晚》等,都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沒有生活的感受,也不會有如此令人震撼的作品。
同樣,作文離開生活基礎,作文也沒有生命力。朱自清沒有對父親的愛,《背影》中也不會有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真摯的愛的流淌;王家新如果沒有童年在深山中生活的經(jīng)歷,如果沒有這獨特的生活體驗,向往外面的世界、想象山的那邊是什么等,就不會有這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源泉。
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確作品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感到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生活是寫作的基礎。
2.閱讀中積累
閱讀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閱讀是寫作積累的前提。教材中的篇篇文章文質兼美,字、詞、句、段等值得推敲和品味。對于每一篇閱讀文章中的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可以讓學生進行摘抄,摘抄是“以寫促讀”的初級層次,但摘抄的確不失為一種良策。
摘抄不是隨心所欲地抄寫,不應成為應付檢查的負擔,應讓學生對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段落的摘抄,如閱讀《在山的那邊》時,重點詞語癡想、誘惑、喧騰、一瞬間等;對于認為精彩的句子,也可以摘抄下來。摘抄不是目的,是手段,摘抄后,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多背誦,為以后的寫作積累一定的素材。
二、“授之以漁”,從閱讀中學會謀篇布局
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文章的篇章結構的點撥,久而久之,學生在寫作時,會出現(xiàn)結構混亂、言之無序等不良現(xiàn)象。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文章的結構分析也忽視不得,并在閱讀之后,可以提出與之相似的寫作要求,讓學生仿照所學習的閱讀課文而習作,學習和借鑒優(yōu)美的詞語以及學會謀篇布局。
如閱讀《春》時,除了讓學生學習和掌握一些字詞外,文章的賞析應該是閱讀的重中之重。如作者以什么樣的心情等待春天的到來?春天來了,作者又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導讀的問題的提出,引領學生走進文章,走進春天,和作者一起賞春,從而產(chǎn)生與作者心靈的共鳴。此時,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從而讓學生把握文章的謀篇和布局。如《春》,作者在開頭,“盼春”,總領全文;接下來,主體部分是“繪春”;最后是“贊春”。文章以“盼”——“繪”——“贊”為“經(jīng)”,以“春”為“維”,構建了描寫“春”的美的樂章。在寫法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細節(jié),如作者是怎樣“繪春”的?又是怎樣“贊春”的?對于開頭的“盼春”,作者是如何盼的,采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繪春”部分,是怎樣描繪春天的美的?具體描繪了哪幾幅春天的美景圖?每一種春景圖,各抓住什么特點進行描繪的?最后的“贊春”用了三個比喻句,將春天比作剛出生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以及狀如牛的小伙子等,贊美春天的“新”、“美”和“力”……
這樣,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布局進行賞析,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寫景散文的文章的布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春》描寫景物的方法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讓學生寫篇描寫“四季”的文章,如《春》、《夏》、《秋》、《冬》,先讓學生說說打算怎么寫,寫什么,用什么方法等,再寫起來就會輕車熟路,不再言而無物、言而無信。
三、利用閱讀中“留白”,想象補白,服務于寫作
閱讀文章中的留白地方很多,如語言的留白、心理活動的留白、描寫場景的留白、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留白等。這些留白,令人遐想。利用這些留白進行寫作訓練,就是常說的“補白”。補白的訓練,重點訓練學生的想象力。亞里士多德說:“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想象以獨創(chuàng)性為主要特點。因此,“補白”在閱讀中不容小覷。
如學習《木蘭詩》時,對于“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句詩詞中的聽不到爺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流水的聲音。這個是略寫,可以讓學生想象木蘭離家后,爺娘是怎樣思念女兒的,木蘭又是怎樣思念爹娘的?對于“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等幾句,可以說是“故事情節(jié)”的留白,可以讓學生充分思考、想象和討論木蘭和將士們征戰(zhàn)沙場的情境;對于木蘭回到故鄉(xiāng),還她女兒身之后,“伙伴皆驚忙”一句,高度概括,可以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加以合理想象,說說將士們看到文靜俊美的木蘭時的所想、所感……對于留白的補白,學生融于故事情節(jié)中,也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寫作是閱讀的升華,離開閱讀的寫作,寫作會是“井底之蛙”,不談寫作的閱讀,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受到壓抑。為此,語文教學應注重閱讀和寫作的完美結合,不能顧此失彼,應讓二者比翼雙飛,共同提高,使語文教學實現(xiàn)飛躍,邁向高效。
參考文獻:
[1]黃泉水.探討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的途徑[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6).
[2]梁慧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J].散文百家(下),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