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崇
【摘要】小學科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學科,學習方式更要多樣化,應按科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F(xiàn)就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應克服的不良傾向、動手操作的引導、應遵循的原則等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多樣化 基礎學科 課程標準 學生自主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111-02
合作是指一個團隊在執(zhí)行一個主題目的時候,達成解決問題共識的執(zhí)行任務的小組,在這個小組中合個組員充分發(fā)揚各自的特長,從而起到沒有短板的效應,順利地完成既定的任務。然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個人素養(yǎng)最高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聰明吃苦,踏實能干。個人成績突出,但我們缺少的正是他們那種合作學習的精神。這也正是我們小學階段最應該培養(yǎng)學生做到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聽外國人說,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幫蟲。為什么個人素質如此之高的一群人,合在一起卻成為一盤散沙了呢?為什么一群獅子卻斗不過一只山羊呢?其他基本的原因就是,我們中國人從小就不會與人合作。不知道把自己學習的知識與人分享是中國人的最大缺點。一個人與一個團隊的競爭,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小學階段就要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小學科學這一學科正好是利用這一學習方式的主要戰(zhàn)場??茖W研究講究相互學習協(xié)作,學生間相互學習,彌補單一學習的缺點,使整個團隊處在一個和諧的團隊中,每個人都是這個團隊的重要一員,每個人的特長都在學習中得以發(fā)揮。這正是我們科學學科需要做好的。
二、學會分享、學會交流、學會聆聽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在交流中獲得成長。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我們往往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部分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但礙于性格內向,平時很少展現(xiàn)自己。但在輕松愉快的小組合作氛圍,面對學習伙伴,學生都喜歡暢所欲言,表達自己。每一次的小組匯報,先讓匯報員充當小老師上臺展示小組合作成果,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疑問的學生只能通過舉手示意小老師解答,不能中途打斷小老師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有利用學生獨立地去思考,更不容易分神,造成課堂的無序。
三、建立小學科學合作學習合理的評價機制
1.要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對小組集體的評價本人采用積分的辦法,即小組在某次實驗中,速度快,實驗完成得出色,給這個小組加5~10 分。使小組內各成員形成目標互賴和獎勵互賴的意識。小組內成員個體的評價雖然也是采用給以積分的辦法,但主要是考慮每一個體的進步,這一點非常重要。如:當在課內合作學習后根據(jù)學生的參與情況、合作效果給予獎分;如果認真參與合作學習,就有可能既獲得小組內積分又獲得個人積分,這些積分由組長間交叉給每一位學生作好記錄;學生獲得積分以后又可升級為獎狀或期末的總評,如此一來就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xié)作的情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激勵,這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制定小學科學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fā)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guī)。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制定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合作規(guī)則,可以使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時愿意執(zhí)行自己承諾過的規(guī)則。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由兒童自己制定的規(guī)則容易執(zhí)行,而且執(zhí)行這些規(guī)則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種負擔,也不需要別人時常提醒,對于他們來講,活動規(guī)則和活動本身就如同睡覺時要閉上眼睛一樣自然。如果規(guī)則遭到破壞,他們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處理辦法。
(3)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xiàn)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guī)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五、在科學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起到引領團隊進行探究的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在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即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教師應該依靠教材,在實驗設計上充分讓學生進行團體生學習探究。學生間分工協(xié)作,充分完成實驗過程,并且從實驗的現(xiàn)象中分析出正確的結論。這需要教師引導與設計,每一名科學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在展示要探索的活動前,要學生自我分工,自我分組,自主設計實驗過程,并在團隊中因學生各自特點,進行分工協(xié)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既能體現(xiàn)學生們的集體智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從小養(yǎng)成與團隊意識。在科學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合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六、讓學生創(chuàng)建自己的合作學習的團隊小組
在科學學科的探究實踐活動中,學生要自己去構建自己的合作學習小組。學生在構建息的學習小組同時,應該充分注意了這個小組成員的組織合理性。所以,在學生合作活動中應該相互信任,這是達成實踐成功的基礎,在小組中,每一位學生知道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合作小組的同伴學習負責,使他們堅信他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集團,他們每個成員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占蘭:《淺談小學科學科學教育》,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00-107。
[2]施良方:《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周若新:《小學科學教育評價》,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