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
【摘要】小學語文是語言文化教育的關鍵科目,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還有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和實踐要點展開研究與分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現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滲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60-01
小學生社會經驗不豐富,他們正處于探索和認識世界的關鍵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能夠拉近語文和生活實踐的聯系,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并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原則
1.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原則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要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不是附加任務,這為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就要重視當代小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樂于獨立思考的特點,加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內容的融入力度,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中跟隨教師的引導,正確的思考問題。只有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德育滲透,構建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小學生不反感德育滲透,從而從心理上認同教師的觀點,實現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
2.品語明道,文道統(tǒng)一原則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由專家和學者精心選擇的,不僅適合小學生語言能力和語文知識的學習,還符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實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德育教育融入語言教學中,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在語文知識的講解中實現德育滲透。為此,教師要靈活的運用德育教育方法,避免語文德育滲透中空洞枯燥的說教教育,將德育教育融入小學語文生動的教學元素中,從而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實現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3.以小見大,聯系生活原則
德育滲透的目的是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使小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對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小學語文作為一種應用知識和能力教學,其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為德育滲透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最大化的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實踐中,要善于與生活實際建立聯系,通過課堂教學來指引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真正能夠有收獲。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
1.借助教材,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必須扎根于教材,扎根于課堂教學。為了激發(fā)教材內容在德育方面的作用,教師一定要學會靈活的運用教材內容,發(fā)現課文與德育教育的聯系點,并將其影響力擴大。這就要求教師抓住課堂德育滲透的關鍵點,通過構建德育滲透的教學情境來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在情感體驗中感悟,在學習實踐中獲得思想道德的升華。
2.注重課外實踐,在課外活動中實現德育滲透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不僅限于課堂之上,還包含很多課堂下的知識拓展和閱讀訓練內容。想要更好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教師在課外活動中也要實現德育滲透。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優(yōu)質的語文課外活動,在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在課堂活動中實現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有著較強的故事性和情境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通常會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運用分角色朗讀或表演情景劇等方式。這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實現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教師在這類課堂活動中,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課文的同時,得到思想和心理上的升華,獲得正確的感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利用多媒體設備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效果
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輔助設備,靈活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有助于更好的完成德育滲透的目的。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播放視頻、音頻、動畫,向學生展示圖片、文字,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構建符合德育滲透要求的教學情境,提高德育滲透的質量。
綜上所述,當代的小學生出生于信息時代,他們從小受到社會上各種文化和思潮的影響,正處于價值觀和人生觀養(yǎng)成的關鍵期。在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德育滲透的原則,并靈活的運用德育滲透的方法,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楊美芹.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 2015(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