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
摘 ? ?要: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廣大歷史教師的努力方向。“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要素。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時空觀念就是搭建縱向和橫向的歷史知識網絡,在歷史課堂上有效進行概念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從學生對時空觀念的掌握情況、什么是歷史概念、概念教學對學生時空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 概念教學 ? ?核心素養(yǎng) ? ?時空觀念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在國內使用“核心素養(yǎng)”概念,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雹儆纱丝梢?,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努力方向?!镀胀ǜ咧袣v史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將學科素養(yǎng)作為學科課程重要的目標,并指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②。2016年7月15日至18日,全國歷史教師學科素養(yǎng)與高考教學勝任力研討會在西安舉辦,圍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展開了專題研討。高中歷史教師應及時、全面了解和關注歷史教學的新動態(tài)——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其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要素。對歷史的認識必須從時空觀念的角度出發(fā),歷史時空觀念應是高中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但學生混淆時空、以今度古、認識不清等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時空觀念。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概念具有明確的時空定位、歷時性和共時性等特點,對幫助學生形成時空觀念大有裨益。
一、學生對時空觀念的掌握情況
《普通高中歷史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針對學生應達成的學業(yè)標準,將“時空觀念”素養(yǎng)細分為四個層次:1.能夠辨識歷史敘述中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表達方式;能夠理解它們的意義;在敘述個別史事時能夠運用恰當?shù)臅r間和空間表達方式。2.能夠將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能夠利用歷史年表、歷史地圖等方式對相關史事加以描述;能夠認識事物發(fā)生的來龍去脈,理解空間和環(huán)境因素對認識歷史與現(xiàn)實的重要性。3.能夠把握相關史事的時間、空間聯(lián)系,并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術語對較長時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xù)、統(tǒng)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及其意義。4.在對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能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能夠選擇恰當?shù)臅r空尺度對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由此可見,時空觀念不僅包括能夠在特定的時空下解釋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還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xù)、統(tǒng)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并據(jù)此對史事做出合理解釋③。
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是甘肅省舟曲災后恢復重建規(guī)劃確定的教育項目,2012年9月正式落成開學,是一所全封閉寄宿制獨立高中,現(xiàn)有在校學生2300人,甘南州籍學生1900人,少數(shù)民族學生比例達到34%,其中以藏族學生為主,兼有回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筆者結合所帶高一·3班(珍珠班)和高一·14班(平行班)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歷史時空觀念把握不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學生“以今度古”。高一學生由于歷史認知水平有限,歷史知識結構尚未建立,在認識歷史事件時,往往受已有知識觀念的影響,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待過去,不能將歷史事件還原到特定的歷史時空中。如:在引導學生評價西周時期“分封制”時,不能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看待,即中國目前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西周實行分封制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但實際上,分封制使得周王朝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擴大了疆域,這就當時來說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2.學生對時間概念把握不準。時間概念即歷史發(fā)展的縱向規(guī)律,有指年代的時間概念和指邏輯的時間概念之分。如:1917年發(fā)生了俄國十月革命,這是年代的時間概念,屬于表面層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這是邏輯的時間概念,屬于隱含層次。1840年開始的鴉片戰(zhàn)爭,同時是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拈_端。只有把年代和邏輯的時間概念統(tǒng)一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時間概念。然而,一些學生張冠李戴,混淆顛倒,使歷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實性。
3.學生對空間概念把握不準??臻g概念指歷史發(fā)展的橫向規(guī)律,包括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特定地理條件、環(huán)境、位置及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場所,還包括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空間整體系統(tǒng)。如:“古希臘”這一空間概念,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誕生地,是西方文明之源,為希臘輝煌燦爛的精神文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橫向上看,此時期古希臘出現(xiàn)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類精神文明的導師,中國出現(xiàn)了孔孟等儒家文化的奠基者。他們雖相隔萬里,但都生活在其國家由奴隸制走向衰落的時期,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其思想文化都是該時期政治和經濟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映,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如:“英國”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首發(fā)地,在講授工業(yè)革命時,可引導學生以空間為基礎,從政治前提、資金、市場、勞動力、技術等方面分析英國首先進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原因,構建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空間整體系統(tǒng),但一些學生辨別不清,認識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搭建歷史知識的空間網絡。
二、什么是歷史概念
所謂歷史概念,是在適量的歷史表象的基礎上,經過人的歷史思維能力抽象概括出來的,反映歷史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和本質屬性。歷史概念可分為三類:歷史知識概念、歷史理論概念、歷史思維概念。歷史知識概念,指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的表象,它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等要素,是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史實。歷史理論概念反映了相應歷史內容本質的、內在的聯(lián)系,是對基本史實實質的抽象概括。歷史思維概念是指學生從歷史知識概念出發(fā),深化到歷史理論概念過程中的基本思維方式和切入角度,是學生分析歷史的思維過程④。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概念的有效教學,即在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概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理論概念,并在此過程中建構學生的歷史思維概念,然后運用已經形成的歷史理論概念和歷史思維概念學習新的歷史知識的完整過程。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歷史事物的基本史實,理解歷史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對幫助學生搭建歷史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歷史的時空觀念有著積極作用。
三、概念教學對學生時空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1.概念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明確的時空定位。歷史概念所界定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等都具有唯一性,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都有一個固定的時空坐標。如:“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概念,它指的是開始于1949年的中國走上了獨立、民主、統(tǒng)一道路的歷史進程。1949年因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而獲得了時空坐標意義。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效地使用概念教學,有助于學生遵循歷史發(fā)展的“時序性”特征,形成明確的時空定位。
2.概念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時空結合,縱橫比較,更深刻地理解歷史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歷史概念的歷時性是指歷史概念所界定的歷史事件經歷了產生、發(fā)展、結束的縱向發(fā)展過程。歷史概念的共時性是指歷史概念所界定的歷史事件與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空間等的橫向聯(lián)系。這與形成“時空觀念”要遵循歷史發(fā)展的縱向和橫向規(guī)律是遙相呼應的。
在歷史概念教學中,通過對歷史概念內涵與外延的解讀,在“縱”中找規(guī)律,在“橫”中尋特點,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更完整的歷史概念體系,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如:“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這一概念,從縱向上看,經歷了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出現(xiàn)),早期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范圍拓展),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四個階段。從橫向上看,教師在引導學生探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就要注意19世紀中期的共性問題,如:工業(yè)革命、政治變革、自由主義思潮、殖民擴張與海外貿易、交通運輸方式的進步。通過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歷史概念的有效學習,便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時空網絡,進而對歷史現(xiàn)象形成全面深刻的認識。
在必修二經濟史專題中,“羅斯福新政”這一概念,指的是20世紀30年代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tǒng)后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時空觀念要求學生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lián)系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時,可以將其放在近觀(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美國)、中觀(20世紀以來世界現(xiàn)代化)、遠觀(整個資本主義經濟史)三個由近及遠的時空中考查羅斯福新政對美國和世界現(xiàn)代化的影響,進而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整體把握歷史,形成“大歷史”。
總之,在歷史課堂中進行有效的概念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要一線歷史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提高專業(yè)能力,“以有為之心行無言之教”,相信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都可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實現(xiàn)。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4.
②③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歷史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2015.
④陳龍.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概念的有效教學[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5).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歷史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S].2015.
[2]申建民.淺說歷史概念教學[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15(3):47-48.
[3]陳龍.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概念的有效教學[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27(5):79-81.
[4]施久銘.核心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5]蔡清田.核心素養(yǎng):新課標的目標來源[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364).
[6]馬寧.新課程背景下加強歷史概念教學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