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萍
摘 要:文章使用日本、越南、美國和印尼漢語學習者同一主題的各30篇作文組成4個小型作文語料庫,考察了上述語料庫中高頻動詞的使用特征。研究結(jié)果顯示:4個語料庫在高頻動詞選用和語義類型上一致性較高,同時在高頻動詞頻數(shù)排序和行為動作類動詞選用上存在細微差異,反映了漢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存在過度依賴高頻動詞、書面語口語化、用詞模糊化、趨同性等問題?;诖耍岢隽藢h語詞匯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啟示。
關(guān)鍵詞:漢語二語者 寫作 高頻動詞 使用
一、引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漢語交際能力,相應(yīng)地,詞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習者正確地使用詞匯。隨著第二語言教學與研究的發(fā)展,學習者產(chǎn)出語言的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無論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還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都存在產(chǎn)出性詞匯遠少于接受性詞匯,存在產(chǎn)出詞匯門檻,常用詞使用泛化和非常用詞使用貧乏等問題(Laufer,1991;楊瀅瀅,2015;孫曉明,2008)。而動詞在句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呂叔湘(1985)就指出動詞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別的成分都圍繞這個中心組合成句子,而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修訂本)中,動詞(包括兼類詞)所占比例為32.5%,無論是從數(shù)量還是組句的作用來看動詞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動詞在使用中因其多樣性和與其他單位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給學習者造成困擾。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一些研究結(jié)果顯示,二語學習者有過多使用高頻動詞的傾向(Aijmer,2002;Ringbom,1998),但也有研究指出,許多學習者都盡量回避使用某些動詞,從而可能造成這些動詞過少使用的傾向(Sinclair,1991);此外,王立非、張巖(2007)發(fā)現(xiàn)中國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高頻動詞存在詞匯知識廣度與深度不夠、書面語口語化、過多使用一種結(jié)構(gòu)、存在動賓搭配不當、經(jīng)常運用意義不具體的動詞等問題。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動詞使用研究方面,南旭萌(2008)發(fā)現(xiàn)中介語語料庫中動詞的主要句法功能出現(xiàn)了使用過度的傾向,次要的句法功能出現(xiàn)了使用不足的傾向;蔡北國(2010)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詞語混用是留學生詞匯習得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可見,目前對外漢語教學領(lǐng)域?qū)h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使用情況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因此,本文將選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作文中的高頻動詞展開研究,試圖找到漢語中介語發(fā)展的一些規(guī)律和特點,并期望本研究能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詞匯教學以及提升漢語學習者的寫作技能提供相應(yīng)的啟示。
二、研究設(shè)計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希望通過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作文語料庫的考察,主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漢語寫作中使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的使用頻率如何?
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漢語寫作中的常用動詞有哪些語義類型?
3.不同國別的學習者在相同的漢語高頻動詞具體使用方面是否相同?
(二)語料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書面語料來自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是母語非漢語的外國人參加高等漢語水平考試(HSK高等)作文考試的答卷語料庫,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國考生的作文答卷。語料庫版語料總數(shù)達到11569篇,共計424萬字。
為防止不同話題對學習者寫作用詞的影響,本研究通過“作文題目”作為全篇檢索的條件,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題搜索語料,該作文題目出現(xiàn)在2005年的5月、9月和10月的HSK(高等)考試中。搜索結(jié)果為856篇作文。本研究根據(jù)不同的國別,并根據(jù)隨機抽樣的原則,選取美國學生作文30篇,日本學生作文30篇,越南學生作文30篇,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學生作文30篇,以以上作文語料所形成的4個國別的小型語料庫作為本研究的分析對象,共約44000字。
(三)語料分析
我們首先使用國家語委現(xiàn)代漢語平衡語料庫的在線字詞頻率統(tǒng)計工具,對4個語料庫分別進行動詞詞頻統(tǒng)計。然后,對兼類詞進行人工辨析之后重新排序(其中兼類詞為“影響”“教育”“生活”“愛”)。
三、結(jié)果
(一)高頻動詞頻數(shù)情況
我們假設(shè),不同母語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或多或少地使用某些高頻動詞。我們提取了美國、日本、越南和印尼學生的4個作文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在10次(包括10次)以上的高頻動詞,如表1所示: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首先,4個語料中出現(xiàn)的高頻動詞除了幾個以外,其他都基本一致;第二,高頻動詞的詞頻排列順序在4個語料庫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日本學生作文語料庫中“應(yīng)該”的詞頻排序先于“影響”,而越南學生作文語料庫中“應(yīng)該”的詞頻排序后于“影響”,美國學生作文語料庫中“應(yīng)該”的詞頻排序后于“影響”,印尼學生作文語料庫中“應(yīng)該”的詞頻排序先于“影響”;第三,每個語料庫使用次數(shù)在10次以上的動詞僅有18-23個,這體現(xiàn)了漢語學習者有過多使用高頻動詞的情況。此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4個語料庫中高頻單音節(jié)動詞的使用頻率偏高,總體來看,4個語料庫中高頻單音節(jié)動詞占所有高頻動詞的近50%的比例,這說明了學生有過多使用單音節(jié)動詞的偏好。
(二)高頻動詞語義類型
黃伯榮、廖序東版《現(xiàn)代漢語》(2008)將動詞按意義分為7類,即:動作行為動詞、心理活動動詞、表示存在、變化、消失的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和形式動詞。本文根據(jù)以上分類標準來考察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書面寫作中所使用的高頻動詞的語義類型,對4個語料庫中的高頻動詞進行語義歸類后的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4個語料庫中的高頻動詞分別屬于動作行為動詞、心理活動動詞、存在/變化/消失動詞、判斷動詞5類,而高頻動詞中沒有趨向動詞和形式動詞;其次,4個語料庫的心理活動動詞、存在/變化/消失動詞、判斷動詞和能愿動詞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只有多與少的差異,其中日本學生語料庫、越南學生語料庫和印尼學生語料庫中的高頻心理活動動詞、存在/變化/消失動詞均比美國學生語料庫多,美國學生使用的高頻心理活動動詞、存在/變化/消失動詞較之其他3個語料庫少差不多一半;第三,4個語料庫中的高頻動詞雖然高度一致,但是其細微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動作行為動詞這一類型上,日本學生語料庫中“接觸”是其他3個語料庫中所沒有的,美國學生語料庫中的“培養(yǎng)”“教導(dǎo)”是其他3個語料庫中所沒有的。第四,從4個語料庫高頻動詞的具體用詞來看,像“做”“教”“學習”“說話”“成長”等動詞的語義均較為模糊??傮w看來,4個語料庫高頻動詞的語義類型呈現(xiàn)出高度一致,以及選詞模糊化的特征。
(三)相同的高頻動詞使用對比
將4個語料庫中的高頻動詞作對比后發(fā)現(xiàn),共有11個動詞在4個語料庫中同時出現(xiàn),即“教”“說”“出生”“知道”“有”“影響”“長大”“是”“會”“應(yīng)該”“要”。4個語料庫中共現(xiàn)的高頻動詞的使用頻率(萬分比)如下表所示:
盡管以上11個動詞在4個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率不同,但是不同國別的二語學習者在寫作時都依靠這些高頻動詞組句和表達意義,表現(xiàn)出很強的一致性特征。
四、討論
(一)漢語二語者高頻動詞使用討論
1.過度使用高頻動詞
漢語二語者詞匯習得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可以解釋上述4個語料庫存在高頻動詞高度一致的現(xiàn)象,同時也證實了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詞匯習得中也存在常用詞使用泛化和非常用詞使用貧乏的問題。漢語學習者這種集中使用高頻動詞的情況可以解釋為學習者由于受二語水平的制約,對動詞詞匯掌握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在寫作過程中只能反復(fù)依靠一些最高頻的動詞來表達,有時為了避免犯錯,采用回避策略,只使用那些有把握的詞。
2.書面語口語化
從研究結(jié)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學習者在寫作中有偏好使用高頻單音節(jié)動詞的現(xiàn)象。張國憲(1989)、李臨定(1990)、董秀芳(2002)、劉智偉(2007)、馮勝利(2012)等認為單音節(jié)動詞一般是具體動詞,是日常常用動詞,用于口語;雙音節(jié)動詞一般是抽象動詞,常用于書面語或比較嚴肅的場合。像“學”“教”“說”“要”這樣的單音節(jié)動詞多用于口語語體,而在上述4個作文語料庫中卻是學習者所使用的高頻動詞,呈現(xiàn)書面語中的口語化特征??梢?,到了參加高級水平的HSK考試的漢語二語學習者不能很好地辨析和掌握口語語體和書面語語體,語體教學依然是高級漢語水平漢語教學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在語言輸出層面。
3.用詞模糊化、趨同性
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作文語料庫中的高頻動詞語義類型高度一致的情況來看,漢語學習者偏好使用語義較為模糊、精確度較低的詞,從而導(dǎo)致不同國別漢語學習者所使用的高頻動詞語義類型趨同。可見,即使是對于高級水平的漢語學習者來說,其詞匯運用的豐富性、復(fù)雜性和拓展能力都還有待提高。
(二)漢語中介語高頻動詞使用的共性
首先,不同國別學習者在漢語高頻動詞使用方面呈現(xiàn)出所用高頻動詞高度一致的特征,這是不同國別學習者漢語中介語的一個共性。這可以用Ellis(2002)提出的以頻率為基礎(chǔ)的二語習得觀予以解釋,她認為頻率是語言習得的關(guān)鍵,目的語輸入的頻率越高,學生習得得越好。因此,對于不同國別的學習者來說,盡管其母語、教學環(huán)境、個體因素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少量高頻動詞對于他們來說都是輸入頻率最高的一類詞,因而在高頻動詞的使用方面呈現(xiàn)出共性。
其次,不同國別學習者在漢語高頻動詞使用方面呈現(xiàn)出所用的高頻動詞的語義類型高度一致,這反映了不同國別的學習者可能使用類似的學習策略,在語言輸出層面,不同國別的學習者都采用簡化和回避的策略,由于對動詞詞匯掌握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在寫作過程中只能反復(fù)依靠一些最高頻的動詞來表達。
五、結(jié)語
通過對日本、越南、美國和印尼四個國家的漢語學習者的作文語料庫中的高頻動詞的考察發(fā)現(xiàn)四個語料庫中:1.所使用的高頻動詞高度一致;2.高頻動詞頻數(shù)排序上存在差異;3.語義類型高度一致,但是在行為動作類動詞上存在差異。同時,對考察結(jié)果的討論發(fā)現(xiàn):1.由于漢語學習者詞匯習得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所以存在過度使用高頻動詞的問題;2.由于漢語學習者沒有很好地掌握漢語語體知識,所以存在在寫作中偏好使用單音節(jié)動詞,導(dǎo)致書面語口語化的現(xiàn)象;3.漢語學習者詞匯運用的豐富性、復(fù)雜性較低導(dǎo)致了其選擇詞義模糊化的動詞,出現(xiàn)不同學習者選詞趨同性的特征。
鑒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寫作中過度依賴高頻動詞、書面語口語化、用詞模糊化、趨同性等問題,教師需要在漢語寫作教學中適當改進動詞教學的方法和重點。例如,積極引導(dǎo)學生大膽運用所學新詞,同時注意詞匯運用的準確性和語體的正確性;加強擴展學習者的詞匯深度知識,使其避免運用寬泛模糊的詞語,增強語意表達的精確化和具體化;讓學生加強動詞多種用法和搭配的學習,在加強語言輸入的同時進一步增加語言輸出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掌握并靈活運用動詞的各種用法等。
參考文獻:
[1]蔡北國.中介語動作動詞混用的調(diào)查與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10,(4).
[2]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3]馮勝利.論語體的機制及其語法屬性[J].中國語文,2010,(5).
[4]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1.
[5]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李臨定.動詞分類研究說略[J].中國語文,1990,(4).
[7]劉智偉.含同一語素的同義單雙音節(jié)動詞語體色彩對比研究[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7,(3).
[8]呂叔湘.句型和動詞學術(shù)討論會開幕詞[A].句型和動詞[C].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
[9]南旭萌.留學生常用動詞句法功能的統(tǒng)計分析[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0]孫曉明.第二語言學習者跨越產(chǎn)出性詞匯的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11]王立非,張巖.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高頻動詞使用的語料庫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2).
[12]邢紅兵.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詞匯字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13]楊瀅瀅.中美大學生同一主題作文詞匯和詞塊運用特征對比研究[J].外語界,2015,(3).
[14]張國憲.單雙音節(jié)動作動詞語用功能差異探索[J].漢語學習,1989,(6).
[15]Aijmer,K.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written interlanguage[A].InS.Granger,J.Hung&S.Petch Tyson(eds.).Com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2002:55-76.
[16]Ellis,N C.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SLA,2002,(24):143-188.
[17]Laufer,B.The Development of L2 Lexis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Advanced Learner[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4):440-448.
[18]Ringbom,H.High-frequency verbs in the ICLE Corpus [A].In A.Renouf(ed.).Explorations in Corpus Linguistics[C].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1998:191-200.
[19]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李愛萍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