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摘 要】本文論述詞塊的特點,指出詞塊具有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yōu)勢,在英語教學中運用詞塊來擴大學生詞匯量,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
【關鍵詞】英語教學 詞塊 聚合詞 搭配詞 慣用話語 聽說讀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122-0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言技能是指聽、說、讀、寫等四方面的技能和對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應用中相輔相成。”語言技能離不開語言的構建基礎——詞匯。一個人的詞匯量的大小及其掌握程度決定了他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水平。Wilkins 曾指出:“沒有語法,人幾乎不能傳達信息,但如果沒有詞匯,人類無法傳達任何東西。”然而縱觀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不少教師對詞匯教學認識不夠科學,不能很好地進行詞匯教學。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課堂上忽略對詞匯的處理,一味強調讓學生自主記憶;二是教師孤立地對單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詳細地講解。這種低效的脫離語境的詞匯處理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由此導致學生詞匯量偏低,聽、說、讀、寫能力不強的現象發(fā)生。針對這一問題,有專家、學者曾嘗試運用詞塊理論進行教學實踐研究,他們發(fā)現詞塊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此筆者也將詞塊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一、詞塊理論
詞塊就是詞的組合搭配,是一種固化或半固化模式化的詞語搭配組合,是一種真實交際中高頻率出現的大于單一一個詞的、形式相對穩(wěn)定的語言現象。根據 Lewis 的觀點,他把詞塊分成四大類。
1.聚合詞,即由多個單詞組成具有習慣用語性質的固定詞組。如 as usual, after all,as a consequence 等。
2.搭配詞,指以較高頻率出現的單詞組合,即常說的固定搭配。如 allow sb to do sth,on the way 等。
3.慣用話語,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且具有固定語用功能的單詞組合,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 I beg your pardon,it is no use doing sth 等。
4.句子框架和引語,指僅有用于書面中,作為篇章組織手段的固定或半固定短語。如Firstly,secondly,thirdly 等。
詞塊具有整體性和快速生成性,整體記憶詞塊,可以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在聽、說、讀、寫活動中,學生可以迅速選擇提取恰當語塊生成成品,減少了語言加工的時間,提高了語言輸出的準確度,增強了信心。
二、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植入特定詞塊,優(yōu)化聽說教學
詞匯是聽力理解的基石,也是語言輸出的核心。影響學生聽說能力的因素是詞匯認知程度偏低,對英語中的固定搭配、習慣用語不熟悉。教師應當在聽說之前有意識地加強詞匯輸入,為學生提前掃清障礙。下面以人教新課標版 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一課進行案例說明。本單元的聽力內容為記者采訪一位舊金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要求學生能聽懂人物事件以及他們的聯(lián)系。經分析,筆者發(fā)現該聽力素材生詞過多,且語速過快,學生會產生畏難抵觸情緒。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營造一個輕松的聽力氛圍,筆者特地設計了以下的任務。
教學片斷 1
Task 1.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以小組合作形式列舉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用來表達情感的詞塊。學生暢所欲言,很快就歸納出一系列表達情感的詞塊,如 upset,scared to death,in tears,heart-broken,等等。接下來筆者又將素材中出現的較難的詞塊列出:buried under bricks,rush downstairs,be thrown out of the bed,sounded frightening等,同時進行了詞義解釋,讓學生朗讀了兩遍,并嘗試要求學生運用上述詞塊進行造句練習,熟悉詞塊的語用功能。
Task 2.播放聽力,讓學生有意識去捕捉相關的詞塊來獲取全文大意并完成相關的練習。通過預先的詞塊學習,學生的聽力理解速度有了提高,解決了因學生詞匯語法不足的問題。
Nattinger 認為語言的流利度不取決于學習者的頭腦中儲存了多少語法知識,而是在于詞塊的多少。他還認為一種語言的使用過程即是對一些預制詞塊進行選擇、組合和加工的過程。詞塊的儲存有利于提高語言流利度和準確度。本單元口語練習要求學生根據提示作一篇對唐山震后的建設者表達感謝的口頭演講。大部分學生因缺乏相關詞塊而產生了畏難情緒,因而筆者設計如下任務。
教學片斷 2
Task 1.筆者先給學生呈現一篇英文演講稿,讓學生從中提取表示感恩的語塊,并進行摘抄。學生摘抄如下: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thanks to…who…, Id also like to thank…,等等。
Task 2.在學生熟練掌握了所需的詞塊和搭建了以詞塊為主的寫作框架后,筆者開始著手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利用上述語塊,生成口頭演講稿。從學生輸出的作品來看效果不錯。
(二)依托詞塊,以讀促寫,提升讀寫板塊
詞塊是集形式功能為一體,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呈現了意義、句法和語用之間的關系。閱讀文本作為詞塊的載體,為詞塊提供了場景和范例。然而,部分教師解讀文本時,會花上大量的時間進行詞語、語法的講授。學生即便是記熟了單詞,但也不會使用。把詞塊理論應用于閱讀課上,可以化解文章難度,理清文本框架,更加省時和高效。在閱讀文本“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課中,筆者在詞塊理論的指導下,圍繞著詞塊設計了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片斷 3
Task 1.找出文中各段主題句。
Task 2.找出文中用來論證主題句的關鍵詞塊。
Task 3.歸納摘抄文本中的目標詞塊。
Task 4.運用上述目標詞塊復述課文。
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既兼顧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使得學生有意識地在語境中內化語塊的語用功能;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通過把單詞和文本語境結合聯(lián)系在一起,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新課標》對寫作技能提出了以下要求:(1)能用英語述事和表達觀點、態(tài)度等。(2)能寫出文章摘要,能根據文字圖表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提倡先模仿、后創(chuàng)新、模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寫作模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理解了文本重要詞塊的意義和用法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運用目標語塊對文本進行仿寫或編寫短文,在使用中內化語塊。以下是筆者設計的一個寫作任務。
教學片斷 4
Task 1.連句成文并仿寫,句中黑體字均為單元核心詞塊。
1.這座城市發(fā)生了地震。(An earthquake)
2.突然,世界好像到了末日。(it seemed as if)
3.幾秒鐘之內城市被毀。(be at an end)
4.管道裂開了,電也停了,大量建筑物變?yōu)閺U墟。(go out/a great number/lie in ruins)
5.人們有的受傷,有的被埋。(be buried/be hurt)
由于語塊具有整體性,學生學習了整個單元后有了詞塊的儲備,在寫作過程中可以迅速提取加以應用,提高語言生成的準確性,固化了所學語塊。除了仿寫和改編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來鞏固學生詞匯,比如填空題,選擇題,等等。
詞塊是語法、語義和語境的結合體。教師應充分利用詞塊的優(yōu)勢,把詞塊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詞塊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72
[2]蘇超群.詞塊理論在國外EFL教材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8)
[3]陳則航,王 薔.以主題意義為核心的詞匯教學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3)
[4]竹懷俠.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3)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