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 要:長沙作為近代革命的搖籃,孕育了一大批偉人和英雄人物,他們已深深根植在人們的心中。為了更好地傳播湖湘紅色文化,外宣翻譯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長沙雷鋒紀念館的翻譯現狀為研究對象,列舉翻譯中出現的問題,涉及公示語、講解詞等,探究其不合規(guī)范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參考譯文和解決對策,以期能提高譯文的質量,為傳播紅色文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雷鋒紀念館;外宣翻譯;紅色文化傳播
一、引言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地位的提升,獨具中國特色的紅色文化也備受海內外游客的關注。紅色旅游文本的翻譯也成為國際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這無疑對傳播紅色文化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長沙雷鋒紀念館(以下簡稱“雷鋒紀念館”)英譯現狀,對英譯中的語言和文化翻譯失誤展開研究,探討如何改善文本的英譯質量,希望能使雷鋒紀念館翻譯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
二、雷鋒紀念館翻譯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1.研究背景
雷鋒紀念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qū)雷鋒鎮(zhèn),是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點,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鋒紀念館內資料豐富,內容翔實,生動地再現了雷鋒這位偉大共產主義戰(zhàn)士短暫而平凡的一生。同時,館藏照片2萬多張、文物3千多件,其是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傳播雷鋒精神的理想展館。
雷鋒紀念館于1968年10月開館。建館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喬石、宋平、李嵐清、溫家寶、曾慶紅、尉健行、吳官正先后到館參觀視察。1990年10月29日,江澤民主席來館視察并親筆題寫?zhàn)^名。迄今為止,雷鋒紀念館共接待了國內游客2400萬人次,舉辦流動展覽5000多場次,發(fā)放各類有關雷鋒的宣傳資料150多萬冊,發(fā)展學雷鋒共建單位200多家。2016年12月,雷鋒紀念館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
據紅網2017年1月24日報道,2016年,雷鋒紀念館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45萬人次,講解14000批次,發(fā)放宣傳資料41000冊。雷鋒紀念館的發(fā)展不僅對長沙整體旅游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還有助于長沙形成良好的紅色文化之城的氛圍,讓國際友人更好地了解雷鋒,了解中國的紅色文化,使紅色旅游文化走向世界。
2.研究意義
鑒于雷鋒紀念館在長沙紅色旅游中的地位,調查紀念館旅游景區(qū)文本翻譯的現狀,分析其文本英譯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其翻譯的質量就顯得特別有意義。
一方面國家的重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進紀念館,積極參加紅色旅游活動;另一方面湖南加快了紅色旅游國際化進程。2014年12月,湖南與俄國烏里揚諾夫斯克州共同簽署了有關經貿、科技以及文化領域合作的協(xié)議,明確提出了在紅色文化旅游行業(yè)開展合作。隨著合作的啟動,紅色旅游景區(qū)的宣傳手冊、公示語、革命史料、網站信息及相關內容的翻譯變得尤為重要。這無形中也給雷鋒紀念館的宣傳提供了新的契機,有助于雷鋒精神的對外傳播。在此背景下,對雷鋒紀念館翻譯文本進行規(guī)范、準確的表達,既是傳播中國紅色文化內涵的重要窗口,也是一項很有實踐意義的工作。
三、雷鋒紀念館景區(qū)翻譯問題
從我們考察的情況來看,長沙雷鋒紀念館景區(qū)翻譯現狀令人擔憂,存在錯譯、誤譯等現象,這嚴重影響了對外宣傳的形象,誤導了游客對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
1.公示語錯誤
眾所周知,公示語是一種給特定人群觀看、以達到某種特定交際目的的特殊文體。使用時,它必須用簡明易解的圖標或文字與圖標相結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傳達給大眾。需要指出的是,雷鋒紀念館景區(qū)中很多公示語的翻譯并不規(guī)范,采用了針對漢字的逐字翻譯或詞不達意的表達。
例1:繞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綠。
譯文:Around the three five step,Stay green grass.
例2:小草含羞笑,請君莫打擾。
譯文:The grass is smile, Please dont disturb it.
從語言層面來看,上述的公示語都存在語法錯誤或中式翻譯,如,“Around the three five step”,正確的表述應為“Walk around three or five steps”;“Stay green grass”應改為“Stay grass green”“The grass is smile”,則錯得更遠,因為“is”后面的動詞表進行必須加上“ing”。因此,要改為“The grass is smiling”。即便如此,這樣的翻譯還是不符合英語的習慣。如果仔細讀中文的公示語,我們可以發(fā)現,這里的公示語不過是追求音律美的表達和對仗的句式,其目的在于告誡游客要愛惜花草樹木,保護環(huán)境。所以,譯者完全可以采用公示語中固定表達形式,即“Keep off the grass”或“Stay it green”。
例3:參觀由此去。
譯文:Visit to go from here.
此處表達存在語法錯誤,visit to 后面缺少賓語,應該改譯為“Visit starts here ”。
2.拼寫錯誤
拼寫問題在雷鋒紀念館景區(qū)牌示解說英譯中比較多見,其中包括拼寫錯誤、大小寫不規(guī)范。
例4:湖南雷鋒紀念館簡介。
譯文:Introduction To Hunan Lei Feng Memorial.
例5:長沙道德講堂總堂 。
譯文:CHANGSHA MORAL CECTURE GENERRAL CLASSROOM.
上述譯文中,有兩處拼寫錯誤,一是介詞“To”,根據拼寫規(guī)則,介詞是不用大寫的;二是“CECTURE ”拼錯,應改為“LECTURE”。
3.選詞用語錯誤
紀念館的一些譯文,由于譯者對英語詞匯具體含義缺乏正確理解,在翻譯中使用一些不當的詞匯或用語,從而使得表達的意思不準確或出現偏差。
例6:望城縣第一代拖拉機手。
譯文:The best tractor driver in Wangcheng.
譯者將此處“第一代拖拉機手”譯成“best tractor”屬于典型的誤譯,錯誤傳遞源語信息,雖然“第一代”有“開創(chuàng)”“先鋒”的含義,但并不等于是最好的。因此,翻譯成“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ractor driver in Wangcheng”更好。
例7:領袖名人題詞碑廊。
譯文:Leaders and Famous People Inscription Corridor.
此處“名人”翻譯為“celebrities”比“Famous People”更為合適,可與“l(fā)eaders”形成呼應。但簡單使用“corridor”來表達“碑廊”之意,很難傳遞出中國石刻文化的內涵,甚至還可能讓外國游客造成誤解,以為僅僅是有名人題字的作品懸掛在走廊上。由此可見,“碑廊”譯為“tablet corridor”或“Stele corridor”較為貼切。
4.同一名稱,兩種譯法
游客之所以到紅色旅游景區(qū)游玩參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直觀地見證和了解一下雷鋒這個人物。因此,英譯的目的除了傳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對旅游目的地文化和人文景觀等產生強烈興趣,有效宣傳、推介我國文化。如果同一名稱不統(tǒng)一的話,游客對此會產生誤解,達不到宣傳的效果。
例8: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
譯文:LEIFENGS LIFE STORIES DISPLAY MUSEUM/LEIFENGS LIFE STORY MUSEUM.
此處陳列館采用了兩種譯法,顯然會給游客造成困惑?!癲isplay”一詞,有“陳列”之意,但譯成“display museum”顯得有些生硬,直接用“museum”或者“exhibition hall”,則更加清楚明了。
四、解決對策
通過分析長沙雷鋒紀念館翻譯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兩點改進對策。
1.加強外宣翻譯管理
鑒于外宣翻譯工作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以及較多誤譯,所以我們應加強現有紅色旅游景點的外宣翻譯管理工作。第一,紅色旅游景點的管理部門應為各紅色旅游景點提供較為完整配套的外文翻譯,保證外來游客在這些紅色旅游景點游覽觀光的時候,能夠看得懂、聽得懂;第二,對各旅游景點名稱,管理部門應該頒布官方譯文,確保同一個地名或名稱不出現多個譯本;第三,對各類公示語的翻譯,應形成旅游翻譯的一套規(guī)范性標準,同時可適當參考、借鑒英美等發(fā)達國家對著名旅游景點的翻譯。
2.加大紅色旅游景點外宣翻譯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外宣翻譯有著自身的特點,這就要求譯者在外宣翻譯實踐過程中應該了解外宣翻譯的特點,結合實際,翻譯出讓游客易于接受的語言,更好地實現對外宣傳的目的。為此,我們應加大外宣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力度,促使他們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嫻熟的翻譯技巧、良好的翻譯職業(yè)道德、較寬的知識面以及較高的業(yè)務水平、文化修養(yǎng)等。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流意識,讓其跨越漢英語言文化之間的鴻溝,使譯文能喚起海外游客的熟悉感和認同感,提高紅色旅游景點的外宣效果。
五、結語
本文以雷鋒紀念館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的調查,列舉了雷鋒紀念館景區(qū)翻譯失范的實例,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參考譯文。盡管如此,本文對具體的各種翻譯技巧尚未涉及,這成為了后續(xù)研究的重點。
總之,長沙的紅色旅游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吸引國內外游客,因此,作為對外傳播紅色文化的主要途徑的外宣翻譯必須是規(guī)范得體、符合英文習慣的翻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向海外游客更好地講述長沙的歷史文化故事,讓長沙的紅色文化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6.
[3]程盡能,呂和發(fā).旅游翻譯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4]陸國飛.旅游景點漢語介紹英譯的功能觀[J].外語教學,2006(5):120-136.
[5]呂和發(fā).公示語的漢英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4(1):40-55.
[6]檀東榕.文化旅游景區(qū)的英語翻譯——以“三坊七巷”為例[J].旅游縱覽(行業(yè)版),2011(5):78-85.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