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東海
摘 要:興趣在人的學習過程中具有超乎尋常的作用,所有政治教師都希望學生對自己所講授的課程感興趣,但激發(fā)、保持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科興趣要講究藝術。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興趣 藝術
據(jù)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講,就是要增加內隱知識的儲藏量,智力開發(fā)的過程也正是內隱知識外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進行的怎樣,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興趣”的刺激來激活??梢?,興趣在人的學習過程中具有超乎尋常的作用。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有興趣,才會自覺去學習。一般說來,所有政治教師都希望學生對自己所講授的課程感興趣,所有的學生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學好政治課。然而,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怎樣才能激發(fā)、保持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這我想對這一問題作些淺顯的探討。
一、運用巧妙導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笨梢姡包c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成為教學成功的關鍵。而解決這個“關鍵”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在課初的幾分鐘內幫助學生進行心理準備,緊扣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新穎別致、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的導語,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使其心理達到最佳狀態(tài)。如:一位教師正準備講授“正確認識紀律和自由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兩位學生正在講話,且聲音很大,同學們都望著他們。他沒有直接批評這兩個學生,而是就地取材,將這一違紀事件和教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以這一事件導入新課:“自由”,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字眼,令人無比向往和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提到“自由”,人們馬上就會聯(lián)想到鳥兒在天空中翱翔,魚兒在大海中邀游。因此,在同學們中也有人向往這種“自由”,把“自由”理解為不受任何約束,隨心所欲。他們認為,課堂上要求太嚴了,一點自由也沒有?,F(xiàn)在有的同學正在“自由”地說話(講到此,這兩位同學馬上停止了講話,其他同學哄堂大笑)。那么,什么是“自由”呢?世界上有沒有不受紀律約束和限制的“自由”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這一段導語,既委婉地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提出了批評,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置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和動力??鬃尤眨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痹诮虒W中,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誘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fā)展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及實現(xiàn)方式”這一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向學生提出了如下系列問題(1)假如你要開辦一個工廠,生產某種商品,你認為你最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學生經(jīng)過討論、歸納,得出了如下兩點:一是錢(資本),二是人(勞動者)。在此基礎上我又問 (2)這兩個條件可通過什么途徑解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如錢的問題可以通過省吃儉用、向銀行貸款、一些非法手段、買彩票中大獎等方式取得。我引導學生一一分析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不可行性。然后再問(3)在當時情況下要快速取得大量資本,能采取的手段是什么?在一連串的發(fā)問中,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紛紛發(fā)言、討論,最后得出教材中的結論。在這一教學過程中,由于我設置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開放性問題情境,學生有話可說,積極參與,最終不僅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觀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再如:在講“共同富?!辈皇恰巴雀辉!?、“同步富?!边@一內容時,我問學生如下問題(1)同學們在同一個班級,同樣教師的教育下,學習成績是否一樣?(2)為什么會不一樣?(3)要使我們同學的成績都有一定的提高應怎么辦?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了某種懸念,從而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促使他們去探索、去深思,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教學內容,而且激發(fā)了他們濃厚的求知欲望。
三、借用寓言典故,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的理論一般比較抽象、枯燥,學生理解起來深感困難、乏味,學習興趣就會匱乏,學習動力就顯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借用一些生活中的寓言典故,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學生就會饒有趣味,興致勃勃地投入學習。如講授“在實踐中鍛煉成才”這一內容時,一位教師首先講述了這樣一則阿拉伯寓言故事:一個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駕駛小船,船上坐著一位哲學家。航行中,哲學家問船夫:“你懂得歷史嗎?”船夫回答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边^了一會兒,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shù)學嗎?”船夫回答說:“沒有?!闭軐W家說:“那你就失去子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此時,一陣巨風將船刮翻了,哲學家與船夫都落入了水中。船夫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答:“不會?!贝蛘f:“那你就失去整個生命?!边@則寓言故事,不僅詼諧幽默,而且寓意深刻。它告訴我們:學到一點書本知識后,決不能目空一切,自以為是,而必須投身社會實踐,妥善處理學習書本知識和掌握實際生活本領的關系。再如在講解 “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內容時,我利用四大美人的傳說,出示自制的投影(如下)并提問:西施(耳輪偏小)昭君(略感自己雙腳肥大), 貂蟬(不滿足自己的汗味過濃),楊玉環(huán)(自覺形體過胖,走路時衣帶響聲不雅 ) 解決方案:西施(讓銀匠打造一對金耳墜掛在耳上) 昭君(請裁縫制作出拖地用的大擺裙) 貂蟬(自采花蜜,調成香氣撲鼻的花露水) 楊玉環(huán)(令銀匠造出響鈴,佩飾衣裙上)
這材料說明了什么?這一材料對我們有何啟發(fā)?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果很好。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科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只要我們教師增強責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積累教學資料,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讓材料進課堂,讓政治課教學回歸生活,回歸實際。同時,勤于學習,勇于反思,敢于實踐,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轉變觀念,大膽求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讓政治課教學重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