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黃石,435002)
摘要:筆者以Bachman &Palmer(1996)任務特征框架為基礎,從內容相關聯(lián)和預期回答兩個維度出發(fā),參照《教學大綱(2000)》(簡稱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題型調整說明(2015)》(簡稱《考試說明》),對2009—2017年英語專八閱讀理解部分內容效度進行對比研究,其中包括50篇文本、264個問題。發(fā)現(xiàn)其內容效度較高,能測試出考生的閱讀能力。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題材過于集中,難度分布不均衡,閱讀技能考查比例失調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一些意見,希望能夠對其他研究有關專八閱讀理解內容效度的學者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 閱讀理解 內容效度 教學大綱 考試說明
一、引言
在專八考試中,閱讀理解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根據(jù)歷年測試形式可知,閱讀理解的比例最大?!犊荚囌f明》指出閱讀理解的測試目的是考查被試者是否具有提取、轉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2015年,國家教育部修正了2004年版本的專八考試大綱,并在2016年正式實施。此次改革與2004年的考試大綱相比,這次專八考試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具有很大的變化。閱讀理解部分由改革前的20%增加到30%,測試形式由單一的客觀題變?yōu)橹骺陀^并駕齊驅。那改革后的閱讀理解部分的變化是否有效?因此,需要對它的內容效度進行研究。盡管有一些研究者(矯永芹,2008;辜向東等,2009;陳詩霏,2014;張瑜珂,2016)已經在做專八閱讀理解的有效性研究。但是,關于專八在2016年改革前后的閱讀理解部分的內容效度進行歷時對比研究的文章還沒有。因此,筆者將對它進行研究。
二、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是指測試內容是否在測試范圍內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即它能否檢測出應該檢測到的內容(Henning,1987)。內容效度的一個常用方法是分析測試內容,把它的內容和應該達到的目標進行比較。Huges(1989)說:“測試的內容效度越高,就越能準確地測到應該測到的東西”。Bachman (1990)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內容效度:內容相關性和內容覆蓋面。前者是指測試內容與界定的測試范圍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后者是該項測試在界定的范圍內,是否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說,根據(jù)隨機抽樣的標準步驟,能確保在測試中測出所規(guī)定的任務。
三、檢驗框架
本文將以Bachman &Palmer(1996)的任務特征框架為基礎,結合專八考試本身特點,從內容相關聯(lián)和預期回答兩個維度分析2009—2017年專八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部分的內容效度。內容相關聯(lián),即被試者要解決問題的語言材料,包括材料呈現(xiàn)形式和語言特征,也就是題材、體裁、生詞、閱讀速度、難度。預期回答指被試者處理問題時,做出一系列的行為反應,即被試者是否具有《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指出的處理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結論與分析
(一)內容相關聯(lián)維度
1.體裁
根據(jù)《考試說明》可知,專八閱讀部分的體裁可以分為描寫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筆者把2009年到2017年閱讀篇章的體裁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結果如表一所示:
如表一所示,可以看出,(1)改革前,采用議論文類型的最多,比例為39%。記敘文占32%。說明文占29%。描寫文未被使用。(2)改革后,記敘文的采納最多,比例為50%。議論文占33%。說明文占17%。描寫文未被使用。經過對比發(fā)現(xiàn),改革前后,采用的語篇體裁主要是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這些文章主要是測試學生是否具有獲取信息、轉述信息、分析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數(shù)值來看,記敘文在這九年期間采納率最高?!犊荚囌f明》指出,閱讀理解的體裁要多樣化。這九年間,共采用三種閱讀體裁,基本符合《考試說明》。但是,這幾年語篇類型基本集中于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而忽視了其他類型。據(jù)此,在以后的試卷設計中,出題者可擴展選材體裁范圍,使所有的體裁能夠被采用。同時,囊括不同類型的文章也可增強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使學生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而把備考過程當作是為以后的就業(yè)做準備。
2.題材
《考試說明》提到,閱讀的題材要廣,比如社會、科技、文化等。筆者分析了專八2009—2017年閱讀題材,并對每年采用的不同類型的題材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二所示。
根據(jù)表二所示,可以得出,(1)閱讀理解的題材主要是以社會和文化為主,各自占35%和32%。歷年的出題方向大多以社會熱點為主,是考生所熟悉的話題,更加貼近生活,注重知識的實用性。(2)這些語篇包括不同的話題。這與《考試說明》中的題材多樣化的要求是符合的。據(jù)此,閱讀部分題材的內容效度比較高。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閱讀部分只采用了4%的文學話題。周瑞英(2006)提到過,在《高級英語》教材中,文學類的語篇比例應占35%。羅長田(2004)也指出,在高年級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和鑒賞文學的能力。表二也顯示,經濟類占7%,人物傳記占7%,這與占32%的文化和35%的社會話題比例相差太大。這些說明,語篇部分的話題分布比例不均衡,容易導致學生過分傾向于重點考查的話題復習,而忽略比例較低的話題文章。因此,命題者應使每類型的話題比例保持均衡,增強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長度
語篇長度即文章總共的單詞數(shù)?!犊荚囌f明》指出,閱讀材料共計約3000個單詞。筆者采用Microsoft Office計算閱讀材料的長度,對這九年的閱讀材料的長度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發(fā)現(xiàn),(1)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語篇長度相差不大,平均單詞數(shù)分別為3550、3496,平均總詞數(shù)為3549??梢娫?009—2017年語篇單詞數(shù)在3000到4000之間,基本符合《考試說明》規(guī)定的約3000個單詞。(2)2014年的材料長度要比2015年低得多,相差約500個單詞左右,這相對于2015年的考生而言,有失公平性。因此,2015年的語篇長度的內容效度不高。(3)改革前,每年的單詞數(shù)相差要比改革后相差大。這表明改革前,語篇單詞數(shù)的分布不均衡。而在改革后,卻保持在3496左右,說明在閱讀長度部分有所改進,比較符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
4.速度
《教學大綱》規(guī)定,英語八級水平的學生應該具有能在5分鐘內速讀1600個左右單詞的文章?!犊荚囌f明》指出,考生的閱讀速度為每分鐘150個單詞。楊慧中、Weir(1998)指出:“在做閱讀題時,考慮到閱讀和思考問題的答案需要一定的時間。據(jù)此,試卷命題人設計了閱讀文章與回答問題所需時間的比例通常為1∶0.75”。因此,根據(jù)這個比例,可以得出,改革前,要在30分鐘內完成約3000個單詞的材料,那閱讀文章的時間為17分鐘,答題時間為13分鐘。改革后,在45分鐘內完成約3000個單詞的材料,那閱讀文章的時間為25分鐘,答題時間為20分鐘。據(jù)此,筆者對九年的閱讀理解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改革前,每分鐘閱讀的單詞最多為224個,最少為196個單詞,平均每分鐘讀約208個單詞,遠遠高于《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的每分鐘約150個單詞。所以改革前,閱讀理解部分在閱讀速度方面的內容效度不高。(2)改革后,平均每分鐘閱讀的單詞為141個。因此,在改革后,閱讀理解部分的閱讀速度基本符合《考試說明》中的要求,在閱讀速度方面的內容效度較高。
5.難度
易讀性指文本易于閱讀或理解的程度和性質(李紹山,2004)。文本難度通常用易讀度來衡量,并提到一般標準文件易讀分值在60~70之間(辜向東等,2009)。據(jù)此,本文通過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軟件計算出材料的易讀數(shù)據(jù),再通過Flesch易讀性系數(shù)參照表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分值越高,難度就越小,反之亦然。經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改革前的材料平均可讀性指數(shù)為51.22,改革后的平均指數(shù)為43.8?!犊荚囌f明》規(guī)定選材原則:閱讀材料的語言難度要中等偏上。因此,從整體角度而言,所選材料在難度方面,內容效度較高。但是,從局部來看,它的內容效度不高。2012年四篇文章的難度相差過大,難度值分別為56.8、32.0、76.7、42.7。其中B篇最難,難度值達到了美國高中生的水平;而C篇又最簡單,僅僅是美國六年級學生的水平,較容易。因為這四篇文本的難度系數(shù)差距過大,因此,在這一年不能測出學生的閱讀能力,內容效度不高。同樣,在2014和2015年都存在各篇章的難度系數(shù)不均衡,差距較大,內容效度不高。改革后,閱讀理解的易讀值較低,難度較大。各篇章的難度系數(shù)在30~60之間,比較符合《考試說明》的規(guī)定。每篇的難度系數(shù)分布保持穩(wěn)定。
(二)內容覆蓋面維度
《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中都提出相應的測試要求。筆者依據(jù)此標準,把所有語篇題型分為推理判斷題、細節(jié)理解題、語義理解題、理解歸納題、觀點態(tài)度題、主旨大意題、修辭題和篇章結構題。據(jù)此,筆者對2009—2017年的184個問題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發(fā)現(xiàn),改革前后考查閱讀技能的比例來看,推理判斷題的考查比例都最重,分別為42%、39%。同時,在改革前后也有幾點變化:(1)對細節(jié)理解題的考查比例由改革前的27%減為16%。(2)考查語義理解題的比例由13%增加到25%。(3)考查理解歸納題的比例從4%增加到14%。(4)對主旨大意題的考查比例由改革前的4%增到7%。(5)改革前,有對篇章結構題的考查,而改革后未考查該題型。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閱讀技能的考查分布不均衡。因此在以后的命題中,要盡量涉及到對各種技能的考查。這些變化表明,改革后,對低級別的技能考查逐漸降低,加重對推理判斷、理解歸納等高級別的技能考查比例,增加了閱讀的難度,這也符合英語專業(yè)四年級學生的水平考試。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它的內容效度較高。
從整體角度看,對推理判斷題、細節(jié)理解題和語義理解題的考查較重,所占比例分別為39%、24%、16%。而對篇章結構題的考查只占了1%。這說明,在專八閱讀材料中,都含有對各個技能的考查,但是比例相差過大,如考查主旨大意題的比例為3%,修辭題的比例為2%。這樣容易忽視學生的其他閱讀技能。因而,試卷命題人應該增加對主旨大意題、修辭題、篇章結構題的考查比重。
五、結束語
通過對所選材料的體裁、題材、長度、速度、生詞、難度以及閱讀技能的分析,發(fā)現(xiàn)2009—2017年閱讀理解部分的內容效度整體上較高,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體裁過于集中在記敘文,話題過于集中在社會與文化,各篇章的難度差距大等。因此,在今后的選材中,命題人要注意這些問題。此次研究只是對專八閱讀部分進行了研究,未對其他部分進行研究,不是一項完整的專八內容效度研究。因此,筆者將會在后期,對專八其他部分的內容效度進行研究,為命題者提出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
[1]陳詩霏.英語專業(yè)八級閱讀理解內容效度研究(2009—2013)[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辜向東,李志芳,張書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快速閱讀部分內容效度研究[J].西南名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258-263.
[3]矯永芹.英語專業(yè)八級閱讀試卷內容與結構效度的評析[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8(6):121-123.
[4]李紹山.易讀性研究概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
[5]羅長田.論高級英語課程目標及教學原則[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5):142-145.
[6]楊慧中&C.Weir.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7]張瑜珂.2013—2015年度英語專業(yè)八級閱讀理解內容效度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
作者簡介:蔣孟利(1989.08-),女,漢族,四川省巴中市,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