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金
[摘要]體育是重要的學科組成,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能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信念,不會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因忙碌而淡忘體育。因為“生命在于運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他們心中已根深蒂固,這便是每一堂體育課潛移默化的結果。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做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準備;總結
體育課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形成一定的運動技能、發(fā)展體育的綜合素責與能力、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一種基本形式。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小學體育課呢?下面,我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及課后總結三個方面,談談如何上好一堂體育課。
一、課前準備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保證。課前準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第一,認真?zhèn)湔n。教師要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并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明確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目的。同時,教師要掌握教材重、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及為完成任務而采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第二,備場地和器材。教師要根據(jù)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布置好場地、器材、教學用具。第三,備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增強學生體質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及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運動量。第四,備天氣。此外,對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課前要準備好一定的應變措施。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準備部分
上體育課時,學生著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玩具、尺子、鋼筆、小刀等傷害自己和伙伴的物品,并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學生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不得無故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服從紀律,聽從指揮,遵守課堂的各項規(guī)定。學生在課堂上要嚴格執(zhí)行教師的各項要求,不經(jīng)教師允許不得隨意移動器材和離開隊伍,同時要嚴格執(zhí)行教師規(guī)定的各項保護措施。
2.基本部分
(1)做好課前準備。在課的開始部分,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做好上課的準備,包括宣布課的內容、學生思想教育等課堂常規(guī)。同時,教師課前要做好一切準備,如儀表整潔、舉止大方、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等,并在上課場地等候學生到來上課。上好一堂體育課,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組織能力,如正確的教學方法、洪亮的口令、清晰的哨聲、合理的教學內容、恰當?shù)木毩暿侄魏途毩暣螖?shù),所以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
(2)做好講解示范。課的基本部分是體育課的主要部分。體育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上好課。如立定跳遠項目是一項單調、枯燥乏味的體育運動,我在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講解外,還要做好每一個動作的示范,將要領、教學要求、重點和難點、易犯的錯誤、學生練習的方法與次數(shù)、保護措施等一一講解清楚。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有形無形、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身的言語和行為引導學生熱愛體育、喜歡體育。教師只有深入學生、深入課堂、深入操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熱愛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3)加強教學的互動性。教師在體育課中導入游戲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及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糾錯、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高尚品質。例如,由于學生覺得練習比較枯燥乏味,教師可通過游戲進行變化;在各種姿勢跑的練習中,教師讓學生聽口令做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的練習;在跳躍練習中,教師可以運用蛙跳和其他各種競賽,讓學生練習跳躍……可見,游戲教學能很好地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使他們感到學校這個大集體里有自己喜歡的游戲伙伴,并且在共同的活動中可以不斷了解自己、評價自己、欣賞自己,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健康成長。
3.結束部分教師要認真做好學生平時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記錄與反思,重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學生體育成績的綜合考核和評定,并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指導和改進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課后總結
課后總結包括學生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是被動還是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學習過程是否實現(xiàn)了良性互動,教學是否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具有不同個性特長和特點的學生是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等。
總之,要上好一堂體育課,教師必須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總結三個方面做好準備工作,以實現(xiàn)鍛煉身體、學習技能和陶冶情操“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