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巧云
【內容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已是高中學習的常用方式,從細節(jié)處關注合作學習,有利于合作效果的保證。班主任從習慣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站準合作學習的出發(fā)點、保證合作的“真”與“好”,同時注意不同合作方式的交替使用,可以讓合作學習變得更加有效。
【關鍵詞】班主任 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 細節(jié)
小組合作已經成為高中學科學習的新常態(tài),讓學生在小組中通過自主思考與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在構建知識的時候,更好地利用原有經驗,更好地形成生成學習能力。無論是多年前汪中求從企業(yè)管理的角度提出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還是基于對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的觀察,筆者都發(fā)現合作學習的細節(jié)對于合作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班主任,從整體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與能力,需要關注三個細節(jié)。
一、 站準合作學習的出發(fā)點
作為班主任,一定要認識到合作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高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判別能力,他們對合作學習是認可的,同時也常常是帶有批判性眼光的,忽視了高中生的學習方式判斷能力,合作學習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關于合作學習的第一個需要強調的細節(jié),就是要站準合作學習的出發(fā)點。
從班主任班務管理以及德育養(yǎng)成的角度來看,這個出發(fā)點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定,而不是根據教師預設的教學思路來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學生立場”——只有站在學生立場,學生才會體驗到合作對學習以及品行的促進作用,學習能力才有可能提升,德育才有可能養(yǎng)成。如上面所說,高中學生是具有內省能力的,他們對學習的方式是有判斷能力的,當教師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時候,必須關注學生在什么難度的知識教學中,在學習過程的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合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筆者結合自己的英語學科教學經驗,同時注意與其它學科教師交流,對于合作學習出發(fā)點的確定,筆者以為可以從“問題”角度切入,從而彰顯合作學習的學生立場。因為合作學習常常是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問題從何而來?事實證明,兩類問題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合作欲望:第一類問題是在打破了學生的認知平衡之后,學生自己生成的問題;第二類是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無法用原有知識同化新知識而產生的問題。
第一類問題的形成關鍵,在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當學生真正走入學習情境時,他們會自動激活已有知識與新的情境的關系,如果此過程中認知產生了失衡,那形成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就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作為擅長理性思維的高中學生,基于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合作,效果是非常好的。而對于第二類問題,關鍵則在于教師通過精煉的講授,讓學生感覺到自身知識的缺乏,進而產生怎樣才能建構新知識的問題意識,其后進行小組討論,也是有效的合作起點。
二、 合作學習必須既真且好
合作學習有真假之分,這一點不少教師是知道的。那如何判斷真假合作學習呢?作為班主任,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各學科的合作是真的,是高效的。
現在回想起來,在最初嘗試合作學習的那些時段里,很多合作學習其實都是假的合作學習。因為最初理解的合作,就是一個小組的學生聚在一起討論問題,這樣看起來氣氛熱烈,同一小組的學生之間也是你問我答,但其實這個時候學生的合作往往是漫無目的的,很容易處于一種浪費時間的狀態(tài),這一點,甚至連學生自己都意識到了。
到后來確立了要圍繞問題進行合作學習之后,合作學習變得真了一些,但還是感覺有些不足,因為學生的合作內驅力還是不大,有的時候他們對所討論的問題還不太有興趣。事實也確實能夠證明,基于學生自己的問題進行合作,是既真且好的合作學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學生自身的內驅力。
再后來,筆者在對學生合作的關注中還發(fā)現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說有些問題雖然是學生提出來的,但學生的水平畢竟有所不同,有時候問題一出來,別人就回答了,那這樣的問題盡管是學生自己提出的,但用來進行合作學習的價值并不大。于是我們進一步提煉,那就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要基于學生自己提出的且無法作出有效回答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
事實證明,這一思路確實更有效地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高中學生的理性思維,加上深思熟慮后提出的問題(這里還涉及到學科專業(yè)語言的運用,因此提出問題的過程,有時候也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比如說有學生說“這個問題應當怎么表達”),這些問題會讓高中學生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從而保證合作學習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形成了這一認識之后,筆者就以班主任的身份,在班會課的合作學習指導中,在組長培訓中,筆者就大力強調這一點,結果學生不僅在合作學習中完善了細節(jié),還在真合作的驅動之下形成了良好的同學相處關系,這也算是德育的一個成果吧。
三、 合作學習方式宜多元化
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其長期使用具有重要影響,單一的合作學習方式,容易讓學生形成審美疲勞,而形式過于多樣,又會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無所適從,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
從學生高效合作的角度來看,筆者以為班主任需要聯系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合作方式,交替進行。筆者建議其中的兩種:
一種就是常規(guī)的小組合作,小組是固定的。另一種合作方式值得一提,那就是“串組合作”。所謂串組合作,就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對小組進行動態(tài)組合,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后,班上的尖子生成為動態(tài)小組的領銜人,其他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難度的判斷,自己決定跟在哪個領銜人后面形成學習小組。這里可能會出現一些散亂的現象,但只要保證學生是沖著問題解決去的,那即使一個小組的成員會偏多,基本上也是能夠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的。
總之,班主任要站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高度去看合作學習,要在確定合理出發(fā)點的基礎上,追求既真且好的合作,并注意合作方式的交替使用,這樣合作學習的功效基本上就可以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王芳.淺談小組合作學習中應關注的細節(jié)[J].教師,2015(32):78-78.
[2] 蔡華軍.高中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嘗試[J].廣西教育b:中教版, 2015(14):31-3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