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梅
【摘要】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初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豐富,詞匯量大,長單詞多,句型變化多,而課時又緊,對于基礎較差的農(nóng)村學生來說,要達到語言的運用比較困難,而老師也就難完成教學任務,本文從明確目標,尋找關聯(lián),反復操練,注重方法,聯(lián)系實際五個方面闡述讓教師的教學落在實處,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 落在實處 提高課堂效率 明確目標 尋找關聯(lián) 反復操練 授之以漁 聯(lián)系實際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0-070-010
本期擔任九年級英語教學任務,在了解了九年級的英語教材后,就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含有14個單元,詞匯量大,長單詞多,句型變化多,而課時又緊,學生的英語基礎總體較差。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而又學得好呢?反復思量,還是教學工作落在實處最關鍵,本學期中,我就從以下幾點著手,讓教學落在實處:
一、 通讀教材,明確目標
在制訂教學目標之前,我先從每個單元的標題入手,找出他們相關聯(lián)的地方,然后仔細閱讀教材的每個部分,做到教材的內(nèi)容心中有數(shù),再將教學內(nèi)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同時,在學新教材之前,利用一節(jié)課時間帶領學生翻閱整本教材,讓學生明白他們即將學的內(nèi)容是什么,了解教材的結構:目錄,單元,課文解析,聽力材料,重點語法和生詞表,突出教學中的重點。每個單元8版,三個部分:Section A基本上是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有簡短對話和短文,每個單元的預習就從這個部分開始,要求學生能夠讀熟并背誦; Section B是課文的擴展和運用,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從而達到在教學中學有目標。Self-check是單元重點詞匯與句型的再現(xiàn),重在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目標的具體落實上,我充分利用“講學稿”:先提出本單元的語言知識目標、要掌握的句型和詞匯以及它們的使用范圍,再按各級要求出各種試題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然后每個課時配備好練習,進行知識的適時鞏固,最后我都會設計一個內(nèi)容:如寫一段話,做一個游戲,做一個調(diào)查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
二、 尋找關聯(lián),舉一反三
教材的編排都有它的規(guī)律,在教學前找到各個單元的關聯(lián)之處,有利于把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在認真閱讀教材的14個單元后會發(fā)現(xiàn),Unit2 與 Unit 3 兩個單元都是有關賓語從句。Unit5, Unit 6 和Unit 7 三個單元都是有關被動語態(tài),而在Unit 11 中,將八年級上冊Unit3已經(jīng)學過的make me laugh/happy 代入,這個單元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 反復操練,注重反饋
九年級學習量多,一節(jié)課要掌握的詞匯相當大,因此,在教學中,我都是把一個單元中的所有有用的生詞歸納在一起,第一次只要求學生看了單詞知道意思,第二次會讀,第三次會用,然后通過全班,分組,個別等方式,進行反復的操練。這樣,一個單元中的生詞經(jīng)過幾次的運用,學生就掌握好了。
同時,學生在學生詞的過程中,容易混淆相似的詞,這樣教師就要及時地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了,例如我在教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的生詞“pronounce”與“pronunciation” 時,有很多學生名詞中也有“o”,我看了后沒有馬上糾正,而是要學生寫出單詞這兩個單詞,然后找出它們的區(qū)別,讓學生自己糾正,結果學生不用教就分析出來了,而且后來每次都正確,一個比較難的單詞在不經(jīng)意之中迎刃而解了。
四、 授之以漁,培養(yǎng)能力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只有學生學會了“學”,才是教學真正的成功。在英語學習中,為了加強記憶,可以把零碎的單詞通過貼畫、添畫等形式,最后在一張色彩艷麗、形象逼真的圖上表現(xiàn)出來,同樣,也可以通過聽聽、說說、做做,演演、說說、唱唱,聽聽、說說、畫畫的趣味學習法和編一段話,畫一幅畫,做一個游戲,形似記憶的單詞記憶法,形成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時,我在黑板上畫出兩組不同形象與表情的人物,讓他們從外貌和性格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從而引出短語與句型,并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生根據(jù)性格的變化,猜測兩組人物在學習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從而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五、聯(lián)系實際,增強趣味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在訓練中,我們要努力融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于一爐,追求最佳的表達效果。在教材的十四個單元中,都是一些討論有關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的主題,完全可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聯(lián)系起來,當生活中那些熟悉的畫面再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時,學生自然會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例如在學習Unit5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單元時,我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句型,在教室里直接找不同材質(zhì)的物品,看最后誰找得的最多,而在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對同學和父母的興趣愛好進行調(diào)查,這種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訓練,可以使新舊知識融匯貫通,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當教師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大到整本教材,小到每個詞匯,把握好每個細節(jié),落實好每個環(huán)節(jié),把所教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讓知識生活化,并不斷地傳輸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就會提高了。
[ 參 考 文 獻 ]
[1]張四保,郭治源,主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課型》.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