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習云
摘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的設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問題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學習的重要特點就是讓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達成共識、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本文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探討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怎么樣設置問題,才會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問題設置;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符合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學習興趣,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促進全體學生共同提高。但是,隨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學生的合作能力比較差,參與程度不高,學困生自卑不愛參與、積極回答的永遠只有一個學生。筆者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合作學習中問題設置的不夠科學合理,合作變得低調沉悶。因此,問題設置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筆者就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甚至問題的誤區(qū)以及對策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設置的誤區(qū)
在初中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的思考與回答才是重中之重,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良好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以問題為橋梁,問題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對學生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在當前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的設置常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
(一)問題沒有分層
教師給學生設置的問題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都是不同的,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些特點,給學生設置的問題要科學合理,依據學生的學習層次,設置不同的問題。假如設置同樣難度的問題,一些學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借機開小差,成績不好的學生不知道該做什么。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在每個小組中選擇出一名小組長,調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對應組員分配下去任務,例如,組長安排B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A層次的學生進行補充,C層次的學生進行講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要參與到討論中來。
(二)討論沒有意義
教師有的時候給出的題目過于簡單,沒有討論的價值與意義,學生不用討論自己都能夠想要明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直接給與答案。有的時候給出的問題太難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沒有辦法給出正確的答案。
(三)流于形式
有的時候,為了鼓勵學生參加小組合作學習是需要給他們加分的,但是教師的加分流于形式,缺少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評價以小組或者個人的形式進行的,工作量比加大,教師的工作壓力加大,獎懲制度單一,學生積極性也不高。
二、初中數(shù)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設置問題的策略
問題設置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是交流與互動的主要方式,也是推進課堂進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文已經敘述了問題設置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一)問題要引導全體學生參與
問題的設置應該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認知規(guī)律進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問題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學習狀況,有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切實的落實素質教育。新課程提出來教育教學的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問題的設置應該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應該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每個小組成員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二)拆分問題,化簡為繁
初中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還是有限的,有的時候沒有辦法很好的理解教師設置的問題,這個時候,教師要將問題簡化、化整為零,充分的指導與引導,將問題進行合理的拆分,引導學生充分的理解問題所表述的含義,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去去分析與思考,提升學生對討論與思考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產生愉悅的學習情感。教師將較難的問題進行拆分,將學習目標直接展現(xiàn)出來,促進學生思維與認知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如果將知識貫穿于一定的情境與故事中,學生可以將許多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具有完整的邏輯思維,在玩中學、學中玩,提升學習活動的趣味性,學習質量、學習效率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布置問題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設問,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問題的布置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數(shù)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生活中許多場景都可以見到數(shù)學知識,教師要將這些生活實際融合到問題中去,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四)問題設置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教學應該注重促進學生思維廣度與深度的發(fā)展。因此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的布置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促進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討論,讓不同學生思維相互碰撞、互相啟發(fā),對于要探究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得出結論。
(五)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新課程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問題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要符合學生個性特點,要能夠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對學生來說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幾條線索、兩種以上解決方案,鼓勵學生沿著不同的線索去尋找答案,鼓勵學生去生成自己的新問題,提出有自己理解的獨到性見解,提升學生學習活動的實效性,逐漸超過教師的預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六)問題不易過多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安排問題要科學合理,不要僅僅注重形式,還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討論問題不一定要過多,一節(jié)課如果問題過多,可以讓不同小組討論問題,隨后進行交流。過多的問題會壓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參與度。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注重問題的科學合理設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的學習層次,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提升合作學習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
參考文獻:
[1]文濤.論有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12):53-56.
[2]鄭文忠.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與學,2013(1):266-268.
[3]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5]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