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 要] 小學語文承載著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能力的重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本體想象,營造溫馨開放的想象氛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本體意識,巧妙切入想象環(huán)節(jié),填補文本留白,豐富想象空間,這樣能很好地為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搭橋,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激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把學生帶入更寬廣的語文學習天地。
[關(guān)鍵詞] 激發(fā);本體想象;提升;閱讀
小學語文承載著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能力的重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立足學生本體想象,可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理解語文文本的多元內(nèi)涵,提升閱讀效果,進而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本體想象
活躍有趣的課堂氣氛,是激發(fā)學生本體想象熱情的主要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突破教學重難點。事實證明,在課堂中,如果學生所處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輕松、愉悅、活躍,能讓學生較為充分地發(fā)揮想象,并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以及主動探究。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巧妙地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抓住教材內(nèi)容中的一些關(guān)鍵點,為孩子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儲備更多的感性材料。
借助多媒體設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活躍氛圍的一個重要手段。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推敲》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發(fā)他們的想象。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先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月夜景色的圖片和音樂。通過圖片和音樂,給學生直觀和生動的視聽感受。這對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借助多媒體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借助多媒體并不是在課堂上營造活躍氛圍的唯一手段,其實,小到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評價、一個動人的微笑,都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成為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的有力手段,都可以激勵學生大膽思考,助力學生本體想象的生成。
二、培育個性化想象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合理的想象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理解文本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設計雖然也會有意識地進行想象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是很多時候只是根據(jù)文本而設計,而非根據(jù)學生具體學情設計。這種想象訓練沒有基于學生個體意識的發(fā)展,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很難真正提升學生的本體想象能力。可以說,這樣的想象創(chuàng)設毫無價值。因此,教師想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出自學生本體的想象才是有效的想象,才是指向?qū)W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象的材料、切入點、內(nèi)容,就能讓學生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個體意識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激發(fā)起更強的學習動力,助推個性化的學習與發(fā)展。
如:在教學《九寨溝》一文時,很多教師喜歡在課文導入時設計讓學生觀看九寨溝的美景圖片的環(huán)節(jié)。但是這樣一上來就展示相關(guān)圖片,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就失去了新鮮感和想象空間。學生本可以通過想象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和感悟,這樣一來就全部被展示的圖片所“消滅”了,學生的想象力很難得到很好培養(yǎng),更不用說培養(yǎng)個性化的語文學習能力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感受,讓他們結(jié)合文本大膽進行想象。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個性化的想象補充文本內(nèi)容的留白,通過這種發(fā)散式、融合式的學習,讓學生在無限的想象中更好地投入到對文本內(nèi)容的學習中,這才是對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三、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結(jié)合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彼?,在培養(yǎng)學生本體想象力的時候,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一方面,教師主導可以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想象正常進行;另一方面,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學最終目標的實現(xiàn)。
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中,有的教師片面理解新課標的內(nèi)容,只知道放手讓學生自主想象,而忽略了教師的適時“主導”,這樣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較松散和無目的的,往往完成不了預設的課堂目標。
如,教學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青蛙看?!芬徽n,講到青蛙到達了山頂這一情節(jié)時,有的教師這樣提問:“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往上跳,到底有多累呀?請小朋友們想象一下。”
這樣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象了,但最終也許學生只能想象出青蛙很累的樣子,但到底累到什么樣的程度,到底青蛙為什么會累,學生往往無從回答。顯然,這樣的教學設計并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豐滿學生的思維。所以,此時教師的引導就非常重要。教師可以改變思路,這樣進行設計:
“小朋友們,平時你們走樓梯,如果走到五樓,你們覺得累嗎?”
“如果你們不是走上樓梯,而是一級一級地跳上樓梯,會有什么感覺呢?
“我們一起來想象……”
“登上山頂可能要走幾千幾百級臺階呢!如果是你們登山,會有什么感覺?”
“登上山頂?shù)穆飞峡赡苓€會遇到很多困難,青蛙是怎么克服的呢?
“誰來進行想象……”
……
這樣的教學設計,有一定的梯度,既讓孩子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也體現(xiàn)了教師適度引導的重要性。
四、巧用留白豐富本體想象
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內(nèi)涵,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編寫者精心挑選編輯的結(jié)晶,有的抒發(fā)著作者的真情,有的反映事物的特點,有的凸顯人物的品質(zhì)……在這些文章中有很多的留白,而這樣的留白,如果光靠教師按照教案講解是非常無趣的,學生也不容易理解這些留白的真正含義。因此,對于這些留白,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用自己個性化的思考填補這些留白。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對作者留白的用意和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有更深入的感悟。所以,只有讓學生想象,才可以親近作者,與作者對話,才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真正理解文本內(nèi)涵。
如,在教學課文《諾貝爾》(片段)時,我們可以增設這樣的想象訓練:
“諾貝爾實驗室設備全都炸光了,面對一無所有的實驗室,諾貝爾會有什么想法和舉動?請你想象一下,并寫一段話?!泵鎸@樣的“挑戰(zhàn)”,學生們會有很大的興趣,會紛紛躍躍欲試,他們能積極開動腦筋想象。
對文本進行補白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遣詞造句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要想領(lǐng)略語文之美,求得文章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我們必須讓學生深入觀察,大膽想象,反復品味。只有課文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學生才能獲得真真切切的對文本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是獨特的、個性化的,是教師與資料的解讀所無法替代的。
在語文課堂上,如果能立足學生本體想象,營造溫馨的想象氛圍,尊重學生的本體意識,巧妙切入想象環(huán)節(jié),填補文本留白,豐富孩子的想象空間,就一定能很好地為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搭橋,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激情,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把學生帶入更寬廣的語文學習天地。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