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字本位理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2018-05-08 09:28:32鄭嵐心
      現代語文 2018年2期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摘要:漢字在傳統(tǒng)語文學研究和現代漢語研究中都具有特殊性和重要地位。在梳理漢語研究中各種本位觀的基礎上,論述了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的創(chuàng)建、發(fā)展及貢獻,進而討論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本位觀 徐通鏘 字本位 對外漢語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語文學研究中,“字”的地位毋庸置疑。我國最早的四種語文學著作《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圍繞著字音、字形、字義研究字的語義。老一輩的學者,如呂叔湘(1959)、趙元任(1975)、王力(1982)、蔣紹愚(2016)也從不同的角度論述漢字作為“音、形、義”三位一體的單位,在現代漢語研究中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正如趙元任指出的,“在漢語的文言階段,即古代經典和早期哲學家所用的語言中,單個音節(jié)恐怕在相當程度上類似西方觀念上的一個‘word。但到了現代漢語,這種情況已大為改觀……‘字這個名稱將和‘word這個詞在英語中的角色相當。也就是說,說英語的人談到‘word的大多數場合,說漢語的人說到的是‘字……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字是中心主題,‘詞則在許多不同的意義上,都是輔助性的副題,節(jié)奏給漢語裁定了這一樣式?!蹦敲?,漢字的特殊性在漢語研究中如何凸顯?漢字是否能作為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

      一、漢語研究中的本位觀

      中國現代語言學的發(fā)展,長期受到西方語言學理論的影響,先后出現了各種本位觀。馬建忠參照拉丁語的語法框架于1898年建立“詞(類)本位”,黎錦熙依據英語語法于1924年建立的“依句辨品,離句無品”的“句本位”,朱德熙受美國結構主義的影響于1985年提出的“詞組本位”,邢福義受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影響于1996年建立的“小句本位”。此外還有程雨民的“語素本位”,馬慶株的“復本位”,邵敬敏的“無本位”等。

      可見,“本位”作為某種理論觀點或做法的出發(fā)點,漢語學界對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眾說紛紜。自《馬氏文通》以來,漢語語法研究一致師承西方的語法理論,使得漢語的本位說或多或少地帶有印歐眼光。而徐通鏘立足于漢語實際,結合漢語自身的特點,在漢語研究的范式中擺脫印歐語研究的影子,以字為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建構漢語語法體系,建立了“字本位”理論?!白直疚弧边@個概念,最早見于郭紹虞《中國語詞的彈性作用》(1938)一文中所謂“字本位的書面語”,其所指是與“詞本位的口頭語”相對。對字本位觀點加以理論概括和系統(tǒng)論述的當屬徐通鏘。這一理論思想的建立與發(fā)展主要集中在他的相關論著中?,F簡單地將其發(fā)展脈絡及主要觀點做一梳理。

      二、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

      (一)字本位理論的發(fā)展概況

      徐通鏘(1990)在《結構的不平衡性和語言演變的原因》一文中提出了“結構關聯(lián)”的概念,并認為漢字作為漢語結構關聯(lián)的基點,是漢語的基礎。徐通鏘經過長期的思考,于1991在香港舉辦的“華語社會中語言學教學研討會”上再次強調“漢語的基本結構格局隱含在傳統(tǒng)所說的‘字中”。

      徐通鏘(1991)在《語義句法芻議——語言的結構基礎和語法研究的方法論初探》中,根據漢語自身特點,從結構關聯(lián)出發(fā),探討漢語語義句法的生成。文中指出,漢語為直接編碼型語言,由于漢語詞具有單音節(jié)的音型特點,表現出“1個音節(jié)×1個概念=1個詞”的結構關聯(lián),并將漢語結構關聯(lián)的基點重新表述為音節(jié)。

      徐通鏘(1994)在《“字”和漢語的句法結構》中進一步強調了字是漢語語義句法的基本結構單位,并將其結構關聯(lián)調整為“一個字·一個音節(jié)·一個概念”,指出了以“字”為基礎的漢語結構序列為:字一字組一句子、句群,進而論證了漢語句法結構的開放性和“話題一說明”框架的適用性。同年,在《“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兼評漢語研究中的“印歐語的眼光”》中指出字具有語法模糊、結構清晰、表義準確的特點,提出了漢語“因字而生句”的格局。文中回顧了漢語語法研究中的“印歐語的眼光”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在分析了各種“本位觀”的局限基礎上提出以“字”為本位并建議用“話題一說明”的結構框架研究漢語語法。

      之后的《加強“字”的研究,推進中國語言學的發(fā)展》(1995)、《中西語言學結合應以字的研究為基礎》(1998)兩篇文章都再次強調了漢語研究不應照搬印歐語語法理論,應以“字”為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以語義為重心構建自己的語法理論。

      徐通鏘《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1997),詳盡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字本位觀點,是字本位理論發(fā)展成形的重要標志。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在漢語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拓寬了漢語理論建設和研究視野的同時,也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少的分歧和爭議。

      針對當時相繼出現的質疑和求證,徐通鏘《說“字”——附論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鑒別標準、基本特征和它與語言建設的關系》(1998)從音義關聯(lián)、語言社團的語音感知方式和感知單位等論述了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特點,漢字結構的特殊性及其生成機制,旨在摸索改進語言理論研究的思維方法的途徑,從漢語特殊現象的分析中揭示其規(guī)律。

      徐通鏘(1999)《“字”和漢語語義句法的生成機制》圍繞向心、離心兩種結構形式,并列、主從兩種語匯性意義,施動、使動兩種語法性意義,探討了以核心字為基礎,以有定性范疇為聯(lián)結點的漢語語義句法的生成機制。同年在《漢語的特點和語言共性的研究》中指出語言是一種非線性結構,漢語是語義型語言。漢語各個結構層次不受主謂結構的一致關系制約,因而“雙軌制”的語法理論不能適用于漢語。文中還舉例說明了核心字及義場、義素分析在漢語研究中的作用。

      徐通鏘(2001)在《字和漢語語義句法的基本結構原理》通過分析漢字及其語義結構,重點論述了字組及以核心字為基礎的漢語語義句法的生成,并總結了“前管后”的語言表現形式及“已知”選擇、組配、駕馭“未知”的基本生成原則,漢語的語序上表現出有生性話題句多按時間順序原則生成,無生性話題句多按空間順序原則生成。接著又在《對比和漢語語法研究的方法論》以現代漢語研究史上關于詞類問題的論辯為例,指出對比在漢語語法研究中的重要性及方法論意義,旨在強調漢語語法研究應擺脫印歐語的雙軌制語法框架,著眼于漢語事實,能在修正、補充、以至重建普通語言學理論上有所建樹。

      徐通鏘(2004)在《思維方式與語法研究的方法論》中通過對印歐語社團和漢語社團的思維方式進行比較,揭示了兩種語言不同的語法結構背后的深層原因,旨在強調語言理論建設應處理好不同思維方式的交融。

      徐通鏘(2005)在《字的重新分析和漢語語義語法的研究》通過對字的重新分析,詳細論述了漢語生成方式的變化和漢語基本結構單位的轉型,并提出以字為基礎研究漢語的句法語義規(guī)則,構建語義語法的理論和方法。同年,為編輯、出版《漢語字本位研究叢書》,徐通鏘以呂叔湘、趙元任、王力等語言學家的觀點和論著為基礎,撰寫了《“字本位”和語言研究》一文,進一步闡發(fā)了字本位思想。

      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2004)以字本位理論思想為指導,整個漢語語法結構框架也發(fā)生了整體性變化;《漢語結構的基本原理——字本位和語言研究》(2005)的出版,使字本位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fā)展,視野更為開闊,思考更為深廣。

      徐通鏘《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2008)是對自己二十余年學術思考的最后總結,重點討論了字本位的基本理論、觀點和原理,并對過去研究中的一些紕漏和不嚴謹的地方加以系統(tǒng)的修正和說明。

      綜上可見,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從初建到發(fā)展、從完善到成熟,在漢語學界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字本位理論。其理論在學界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不少學者參與了其中的討論。

      (二)字本位理論的爭議和貢獻

      參與字本位理論討論的學者大致分為兩派:一是以陸儉明、郭銳、伍鐵平、王慶、王寧等為代表的反對派;一是以潘文國、魯川、呂必松等為代表的支持派。其中反對派指出了字本位理論存在的一些不足。陸儉明、郭銳(1998)指出字本位的四點不足,具體為:一是“字”的定義不夠嚴格明確,很缺乏操作性;二是字本位理論提出的以字、辭、塊、讀、句為語法單位取代傳統(tǒng)的語素、詞、詞組、句子,并不能更有效地分析處理漢語的語法現象;三是在批評前人的理論觀點上、在對待語言事實上、在論說自己的理論觀點上,存在著不夠嚴謹的弱點;四是對新理論過早地作出了高度評價。反對派中伍鐵平的態(tài)度最為強烈,一方面他充分肯定徐通鏘在方言和音韻方面所從事的研究,另一方面又著力指出了字本位理論和涉及外語方面的許多錯誤并予以了嚴肅的批評。再次,王慶(2009)也提出了質疑,認為徐通鏘對“字”的認識混亂不清,混淆了語言和文字、字和詞的概念,給中國當代語言學的研究帶來巨大的傷害;另一方面認為徐通鏘誤解了“本位”之義,曲解趙元任關于字詞的論述。王寧(2013)指出,以徐通鏘為代表的支持現代“字本位”理論的學者并沒有關注過傳統(tǒng)語言學,沒有從解決漢字與漢語的關系這一根本問題上起步;再是混淆了漢字和漢語的界限;另一方面,漢語學界對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支持者也不少。潘文國(2001、2002、2006)肯定了字本位理論,并進一步拓展了字本位理論。魯川(2001、2002、2003)吸收了字本位理論的基本觀點將其用于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安子介(1982)、呂必松(2006)、白樂桑(1997)、張朋朋(1992、1997、2005)、王若江(2000)、任瑚璉(2002)等更多地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支持并運用了字本位理論的相關觀點。

      應該說,任何新理論的提出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關鍵在于它在多大范圍內解決了哪些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在學術上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首先,徐通鏘力圖擺脫印歐語的研究范式,揭示了漢字在漢語研究中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為漢語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其次,通過英漢對比、古今論證,論述了漢語的編碼機制及格局,進而在論述字與字的組合規(guī)律的基礎上構建了漢語語義語法;再次,字本位理論啟發(fā)了漢語學界對于漢語研究中的一些根本性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在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一定的指導作用。下文主要討論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三、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對外漢語教學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字本位理論的應用,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對其教學與研究都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白樂桑(1997)指出:“確切地說,無論在語言學和教學理論方面,在教材的編寫原則方面,甚至在課程設置方面,不承認中國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確地處理中國文字和語言所特有的關系,正是漢語教學危機的根源。”這既是對以往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提出的質疑,也為對外漢語教學科研及其專業(yè)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呂必松(2006)論述到:“我們把用于口頭交際的語言叫作口頭語言,把用于書面交際的語言叫作書面語言。就漢語而言,用于口頭交際的漢語就叫口頭漢語,用于書面交際的漢語就叫書面漢語??陬^漢語是說的漢語,以音節(jié)為載體;書面漢語是寫的漢語,以漢字為載體。作為漢語載體的音節(jié)和漢字都可以叫作‘字。……漢語是以‘字(口頭漢語的音節(jié)和書面漢語的漢字)為基本單位的語言。我們把‘以字為基本單位簡略為‘字本位”。將“字”的形體本位地位置于書面語言,而在口頭語言里,“音節(jié)”被作為其基本研究單位,雖然是二分法,但是其歸結點依舊在“字”??梢姡鳛閷ν鉂h語學界的先驅人物,呂必松也把漢字視為漢語的基本單位,旗幟鮮明地支持字本位理論并主張將其應用到對外漢語教學中。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在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如何將“字”的教學落實到具體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由于字本位理論涉及到漢字和漢語的各個要素,因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也較為廣泛。

      首先,在漢字教學上要轉變思想,充分認識到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特殊地位和基礎作用。漢字作為語音、詞匯、語法的交匯點,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而非附庸。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漢字的“形、音、義”一體化,避免在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中出現重形輕義、重形輕音的現象。在教學設計上可利用字形分析與構字規(guī)律,先學常用字,先教構字能力強的獨體字或成字部件等。另外還可采用字族教學,根據漢字的性質,分為形族、義族、音族,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其次,在語音教學上突出音節(jié)的整體性。充分利用漢語音節(jié)與漢字一一對應的特點,將常用音節(jié)與常用漢字相結合,采用以字帶音教學法,甚至可以嘗試呂必松在《漢語教學為什么要從漢字入手》中提到的“組合漢語教學路子”——從漢字入手,用漢字教學發(fā)音和說話。另外應注意音節(jié)的分級教學,做到先易后難、先高頻后低頻。

      再次,詞匯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劉曉梅(2004)指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應充分利用漢語的特點和字所提供的線索,以字為中心,把詞匯和字的教學融合起來?!痹诰唧w的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以字帶詞的教學法。先教常用詞根,尤其是構詞能力強的詞根。在詞根聯(lián)想的基礎上,以一帶多,并從構成成分的異同去辨析近義詞。此外,在詞匯教學中應重視漢語編碼的理據性和語義的組合性等特征。

      最后,語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呂必松在《二合的生成機制和組合漢語》(2006)、《漢語教學為什么要從漢字入手》(2008)中對語法教學都有過論述。在句型教學中盡可能地避免語法術語的使用,可以采用話題帶句型教學法,利用常見的話題結構,如“什么一怎么樣”“什么一怎么了”“誰一做什么”等,以少馭多、以簡馭繁。此外,可以利用漢語語義句法研究的相關成果,強調語義對語法的制約作用。在特殊句式教學中也可以“字”為標志,如“把”字句、“被”字句、“有”字句、“是”字句的分類講解等等。

      四、結語

      呂必松在《漢語教學路子研究芻議》中提到,一種語言教學的路子必須與這種語言的特點相一致。根據印歐系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特點研究出來的教學法并不能完全解決漢語教學的特殊問題。我們必須立足于漢語特點,找到一條符合漢語特點和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路子。徐通鏘的字本位理論雖然對漢語本體的研究沖擊不小,并帶來了不少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新的嘗試與探索,它為對外漢語教學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全新的視野,也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課題。

      作者簡介:鄭嵐心,女,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講師,四川大學在讀博士。

      猜你喜歡
      對外漢語教學
      漢語數詞“七”的文化內涵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55:58
      建設“三型”高?;鶎狱h組織實踐策略研究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4:55:46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37:51
      淺談組織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外漢語課堂游戲教學設計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5:53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0:54
      長春理工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現狀研究
      試析對外漢語慣用語的教學
      考試周刊(2016年25期)2016-05-26 01:25:25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聚合詞語教學
      考試周刊(2016年22期)2016-05-06 09:47:05
      神木县| 溆浦县| 女性| 昌吉市| 库尔勒市| 松原市| 沅江市| 南投市| 桐乡市| 黎城县| 沁源县| 新宁县| 南宁市| 金川县| 千阳县| 轮台县| 宁城县| 通山县| 葵青区| 嘉善县| 隆尧县| 垦利县| 城固县| 广宗县| 县级市| 皮山县| 赤峰市| 普兰县| 彩票| 汤原县| 静安区| 梨树县| 龙泉市| 肇州县| 滨海县| 赣州市| 资兴市| 象州县| 静宁县| 聂拉木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