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黎萍
【摘要】表達、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構(gòu)成,寫作教學從小學開始,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反作用于表達和閱讀,更是學生進入中學后學好語文的基礎(chǔ)。但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單一,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等,由此所衍生出現(xiàn)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上無序低效,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不高,寫作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方法上得以改進,達到新課程改革新提出的要求。本文從寫作教學的趣味性出發(fā),通過文獻分析和實踐教學經(jīng)驗交叉總結(jié),來探討如何引導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繼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趣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是小學生所必須掌握的能力,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常常是“談寫色變”,對教師來說,這也同樣是教學難點。由于傳統(tǒng)寫作單一的教學和評價方式,很難使學生對此提起興趣,也因此常常出現(xiàn)寫作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寫作能力不強、質(zhì)量不高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來為了應試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學思想,已嚴重扭曲了作文的本來面目。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忽略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一心撲在應試技巧的機械強化上,使本應鮮活的寫作指導陷入了模式化的圈套里。寫作的核心理念應該是“我想,我寫,我讀”,“我想”是指從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出發(fā),首先激活他們的表達欲望,更確切地說,就是讓他們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只有學生有興趣了,才會想寫,才有可能寫好;“我寫”是指在寫作過程中要體現(xiàn)學生自我的核心地位,是學生自己寫自己,而不是揣摩老師或家長的想法寫他人眼中的世界,只有“我”主導了“寫”,才有可能說真話、表達真感情,才能真的打動人;“我讀”實際上不只是“讀”一種形式,也包括寫作完成后的修改、交流、分享等行為,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對成果的品味而實現(xiàn)“快樂寫作”。本文將以寫作教學的核心出發(fā)——讓興趣引導學生喜歡寫作,簡單闡述一下小學語文寫作趣味教學的幾點方法經(jīng)驗。
一、興趣作為突破口,找到“快樂教學”的第一把鑰匙
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它的獨特優(yōu)勢在于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這是讓學生“快樂寫作”的第一步。小學語文寫作一開始,教師應該注重簡單句的練習。教師可以先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引導學生,比如教師先隨機抽取四名學生為一組,然后詢問。
教師: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
甲:小狗。
乙:兔子!
丙:花蝴蝶……還有貓咪!
?。邯{子!
教師:假如你們自己就是你們喜歡的動物,然后在貓咪的家里遇見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老師現(xiàn)在是貓咪,喵——喵,你們來我家有什么事嗎?
這種輕松的提問互動,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性格活潑的學生會積極回應,性格安靜的學生會沉默不語,但是這些學生會去思考這件事,這時候再讓學生把心里的想法寫出來,每個學生想的東西不同,寫出的作文也就不同,這就是作文的開始,興趣的開端。
二、讓學生成為寫作主體,根據(jù)個人特點給予評價建議,讓學生重新認識寫作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這是讓學生成為寫作主體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運用實物展現(xiàn)情景,比如要寫植物,教師可以拿來一盆植物,抽取幾名學生仔細觀察,并口頭敘述,教師再根據(jù)每個人的口述內(nèi)容給予評價,并引導學生去觀察植物的莖、葉的形態(tài)、顏色等細節(jié)部分,告訴他們描寫植物的順序。接著可以引導學生來觀察自己的文具,將自己觀察到的東西寫下來。訓練學生簡單句的描寫。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有些聽起來匪夷所思或者覺得天馬行空的句子,可能在他們的腦海里就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教師應該保護學生這種難能可貴的特質(zhì)。小學生因為年紀比較小,對周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同樣,他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教師在和他們進行交流時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關(guān)注的點有所區(qū)別,如在準備拔河比賽時,教師詢問學生贏得比賽應該用怎樣的隊形,幾乎每個學生會有自己的一套“排兵布陣”,而且有充足的理由,此時教師就應該認真聆聽,適時鼓勵他們寫出想說的話,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揚,這樣可以讓學生重新認識寫作,滿足自己的表達欲,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起了關(guān)鍵作用。
三、教師要開闊教學思維,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多鼓勵學生
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已基本普及,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開闊教學思維,轉(zhuǎn)變教學方式,要時刻緊跟當下學生感興趣的人與事,并善于利用多媒體,增加寫作的情境性和多樣性。比如教師可以播放當下最流行的歌曲,詢問他們的聽后感,正如“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學生也因為喜好不同,對此會有褒有貶,并且會含有他們獨特的視角,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是獨一無二的;再比如教師在教學生描寫人物時,可以從學生的偶像入手,讓他們寫出自己偶像的外貌、衣著等,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學生的不恰描寫進行糾錯,對自己喜歡的偶像,學生的觀察會尤為細致,也更愿意學習用更準確的詞匯語句來描寫自己的偶像,這時,寫作在學生眼里是“接地氣”的,是與自己有“共鳴”的,這樣學習效率往往會很高,也正是教師努力的目標。
四、鼓勵學生閱讀,舉行研讀活動,從模仿到“我筆寫我想”
學生在最開始學習課文閱讀時是按部就班跟著教師的課程安排走,他們其實很難領(lǐng)略到大家作品的精妙之處,學生經(jīng)常會因為在學校壓抑的緣故,對課本本身有種排斥心理,如果教師一味地只講教材上的課文,學生久而久之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教師讓這些課文更生動化,定期舉行重點研讀活動,作文主題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滲透,在作文教學中方式可以大膽一點,可以隨性作文,比如在講《趙州橋》一課時,教師為了使純說明文更有趣,應該多多搜集趙州橋的相關(guān)故事,由故事導入,課文講解與故事穿插,并通過多媒體來播放相關(guān)故事片或紀錄片,再適時為他們講解文章的精髓之處,鼓勵學生模仿寫作,可以寫學校的石橋或者他們心里橋的樣子,小學生有超強的模仿力,而這樣比較隨性的模仿寫作比起一板一眼的作文課,會更加生活化,這是讓學生達到“我筆寫我想”的關(guān)鍵步驟,不會讓學生感覺太壓抑或者太無聊。
五、結(jié)語
有人稱“寫作是語言的靈魂”。寫作是門學問,小學生對于寫作處于一個懵懂的時期,他們此時的寫作態(tài)度很有可能決定以后對寫作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除了在寫作教學方式上注重趣味性,也要注重和學生的情感交流與溝通,給學生建立起“寫作是表達一種感情”的理念,讓學生感覺到寫作離自己很近,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有共鳴,從而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課改的要求,尋找契合的方法,增強語文的趣味性和實踐性,給小學生打好寫作的基礎(chǔ),從而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寫作質(zhì)量,也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有序的課堂目標。
參考文獻
[1]田學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6(23).
[2]殷亞玲. 小學語文寫作策略教學的行動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
[3]王偉.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 (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