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庭
摘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培養(yǎng)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也已經成為了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的主要目的。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自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經濟以及各個學校信息技術開展情況的差異性出現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這也成為了目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差異的問題提出了應用分層教學的幾點策略,希望能夠為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9129(2018)09-0236-02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daily life, work and stud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ain purpos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As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highly practical, som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learning abiliti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family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various schools, 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strategies to apply stratified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hope of playing a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erarchical teaching;application
引言: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通過實踐才能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初中信息技術的主要教學內容時對軟件的應用和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則需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彌補學生自身條件的不足,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消除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所產生的驕傲或者是自卑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分層教學的實施內容
首先是將學生分層,按照學生的家庭條件接觸電腦的差異性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比如將家里有電腦或者是時常接觸電腦,有較為扎實基礎能力的學生劃分到A層,A層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將信息技術課有較高熱情、有一定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將自身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自覺性不高,而且對知識的理解沒有太深,實踐操作能力一般的學生劃分到B層;?將基礎能力較差、操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劃分到C層。然后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的調整學生的分層,多鼓勵C層的學生通過努力升到B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要對三個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設置不同的練習作用,最后給予積極的評價。
2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策略探析
2.1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和特點將學生合理分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每位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同時,教師可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或一次簡單的試卷考試,來了解和掌握所有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以此為依據把全體學生分成A、B、C三次。A層次中主要是那些具備良好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從小接觸和使用計算機并對電腦硬件和軟件都有所了解,對計算機有著高漲的學習熱情的學生;B層次當中通常占據著班級中的大多數,其自身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經常使用電腦,可以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但是計算機學習興趣相對A層次較弱;對于C層次中的學生則是那些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平時少有機會接觸計算機,計算機基礎知識薄弱,并對計算機毫無興趣。在將學生分層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每位學生認識到自身在計算機方面的真實水平和能力,從而確保計算機分層教學的科學合理性。除此以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動態(tài)化調整機制,詳細的講就是C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達到B層次標準后就可進入到B層次當中,反之B層次的學生懶惰懈怠達不到B層次的考核標準,也會貼落到C層次當中,并且對進步的學生給予贊揚和獎勵,從而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計算機學習積極性,確保分層教學模式有效性。
2.2為各個層次學生制定相應的計算機學習目標和任務內容。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將學生合理分層后,教師應依據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為不同層次學生分別設計相應的計算機學習目標和任務內容,從而真正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相應的層次中獲得發(fā)展和提升,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計算機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解《編輯個性化文集》這一單元時,本單元共分為四個微項目,分別是‘規(guī)劃書籍的整體版面、‘包裝書籍美化主題、‘用標題自動生成目錄以及‘校對文稿提高文章質量。對于A層次的學生就可將學習目標設定為,在掌握基本四小節(jié)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靈活熟練的運用其所學知識制作、編輯和美化文集;對于B層的學生則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文集并進行編輯和美化等基本操作;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應將幫助學生樹立計算機學習自信心、激發(fā)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興趣為主,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效調動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而后在幫助其強化計算機基礎知識,要求C層次中的學生能夠掌握軟件基本使用方法做為教學目標。并且,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特別重視C層次中的學生,每當其有一點進步時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和贊揚,激勵其積極自主的參與到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來向B層次努力,從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確保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結束語:分層教學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能夠解決學生學習兩級分化嚴重的現象,分層做到了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基礎,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的應用分層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許志華.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法初探[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9):5-5
[2]陳麗霞.初中信息技術課中分層教學法的研究[J].高考,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