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嬌
摘要:教育強則國家強,師德興則教育興。師德,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高校師德建設是造就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的核心和靈魂,是高校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對高校教師的要求包含有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堅持“四個統(tǒng)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內涵,結合時代特點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為新時代條件下推進高校師德建設工作提供了前進路徑和科學指南。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師德;高等學校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13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9)12—0060—05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指出教育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教育觀集中體現(xiàn)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教育工作的科學指南。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我國當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改革與實踐,發(fā)表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講話,組成了完善的教育思想理論體系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中國化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1]。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道德素質水平、尊重教師職業(yè)是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突出特色。高等學校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是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師德的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皫煹隆保唇處熉殬I(yè)道德,就是教師在職業(yè)生活領域中形成的道德品質和水平,其評判標準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是社會道德規(guī)范在教師職業(yè)領域的具體化。[2]
一、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對高校師德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共同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有著推動作用,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國務院印發(fā)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指出:要“遵循教師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一流的大學和一流學科離不開一流的高校師資隊伍,高校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崇高的科研精神,更要堅持黨的領導,繼承發(fā)揚先進的思想文化。高校教師不僅是一線教學和科研工作者更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在道德政治思想層面承擔著塑造學生完整人格、培養(yǎng)學生辨別善惡是非的能力、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等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4]
(二)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現(xiàn)階段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任務;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強調了現(xiàn)階段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目標。
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自身光榮的使命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體現(xiàn),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校培養(yǎng)受教育者德行的前提是提升教師道德水平和操行修養(yǎng),將“德”視為立師之本,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保證。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教師節(jié)給全國廣大教師寫信時,要求教師“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盵5]無論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對學生的叮囑教誨還是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舉手投足甚至微小的面部表情都可以體現(xiàn)出其道德修養(yǎng)、思想作風以及對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所謂欲樹人、先立德,要立德樹人,必先立師德。要求教師在德育過程中以身作則將育德、育人、育己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師不僅要有刻苦鉆研、嚴謹篤學的精神,而且更要自覺擔負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引領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盵6]高校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陣地,高校健康發(fā)展的前提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的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運用于高校各項工作,尤其是引領高校師德建設這項基礎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等學校的師德建設提供了思想保證,同時也為高等學校師德教育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有助于高校明確師德重要性并堅定信念積極參與到師德建設工作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助于高校全體師生及工作人員將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視為引領高校發(fā)展的風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有助于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融入高校師德內涵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分清榮辱,明辨善惡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確立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促使高校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二、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指導高校師德建設的基本內容
(一)做到“四有好老師”
關于優(yōu)秀教師的形象、標準、責任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早在西漢時期,楊雄在《揚子·法言》中記載:“師哉師哉,桐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也。”表達了要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對學生有啟蒙指導的責任更要成為世人的榜樣和模范。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提出了做好老師的“四有”標準,即“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7]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好老師的四個評判標準,概括了作為一個好老師應該具有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為高校師德建設事業(yè)指明了發(fā)展方向。根據我國目前高校教師隊伍在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師德建設工作要認真學習總書記關于“四有好老師”講話內容。懷揣理想信念的高校教師對教育事業(yè)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與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發(fā)展要求相聯(lián)系,作為投身教育工作思想和精神的力量。道德情操是道德情感和操守的有機結合,是構成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擁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校教師是在教育教學中通過學習、實踐、內省等方式形成的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可以堅守道德底線,在教育工作中不計個人得失發(fā)揚無私奉獻精神的內在品質。具備扎實學識是高校教師安身立命的根基,要求教師掌握學科知識,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教學知識的前提下具有終生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學識魅力。仁愛是我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核心,孟子在《孟子·離婁下》中提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校教師的仁愛之心是教師職業(yè)倫理的基礎要求,突出表現(xiàn)在熱愛教育工作、關愛學生和愛好學習。
(二)成為“四個引路人”
全國第32個教師節(jié)來臨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8]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教師成為“四個引路人”,是對高校教師教育工作意義的升華,也是將高校教師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專業(yè)化的“引路人”指明方向。高校教師成為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的根本保證是要求教師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學生思想心理變化規(guī)律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以身作則具有敢于吃苦不斷錘煉自身意志,真正擔負起學生走向成長成才之路時的人生向導。高校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的前提條件是了解學生差異性特點并發(fā)現(xiàn)學生特長天賦,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做到時學永新,真正使高校教師在陪伴參與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提升并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高校教師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的不竭動力是在課堂中實現(xiàn)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并開發(fā)多樣化課程,在課堂外構建校園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并組織多樣化的課外活動,課堂內外聯(lián)合起來發(fā)動學生提出新觀點、形成新思想、掌握新方法最終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堅持“四個統(tǒng)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相統(tǒng)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盵9]引導高校教師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并在教育實踐工作中落實“四個統(tǒng)一”,真正做到內部心中有數(shù),外部行動一致,知行合一。第一,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育人是教師教書的最終目的,德育是教師育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書育人是同一個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二,言傳身教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言傳身教是教師進行政治、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高校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善用通俗親和的語言來促進學生道德層次知情意行的發(fā)展,更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加強內在修養(yǎng)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作風。第三,高校教師只有在潛心問道努力做好科學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培養(yǎng)國家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高校教師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之一是服務社會,要求高校教師關注社會發(fā)展致力于結合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解決社會問題。第四,學術自由不僅是大學的核心理念更是一流大學的追求目標和賴以立足的寶貴根基。學術規(guī)范包含有學術研究活動中需要遵守的具體規(guī)則還有關于學術制度、學風等方面的規(guī)范。學術自由與學術規(guī)范是相輔相成的,高校教師在從事學術研究活動中堅持學術自由原則的前提是遵循學術規(guī)范,不受任何規(guī)則制約的絕對自由是不存在的。
三、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引領高校師德建設的路徑
(一)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突出特點是德法并舉,強調在發(fā)揮道德教化作用的同時結合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對采取“以德施教”、“依法治教”的高校師德建設方式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首先,要加大社會主流媒體對具有高尚品德和先進事跡的教師個人、團體的宣傳力度,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同時高校也要組織師德教育學習活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講話,并落實到實踐工作中大力開展社會服務、師德主題宣傳講座、經典案例分析等活動。
其次,建立健全高校師德考核、監(jiān)督、激勵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高校成立專門的師德建設領導部門對教師進行考察,內容包括教師是否做到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校規(guī)校訓、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等基本要求。考核方法可以通過向本校學生發(fā)放匿名問卷、建立師德意見箱、開啟不良師德投訴窗口等全方位多方面監(jiān)督教師思想作風。對于師德考核結果中的師德先進個人和集體,給予榮譽稱號并且在學校評職、評級、評優(yōu)中優(yōu)先考慮。
最后,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高校教師師德監(jiān)督工作。相關部門及高校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嚴肅處理高校教師作出違反“紅七條”的行為,并加快建立終身問責制,對高校教師由于違反師德而造成的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后果,應嚴格追究高校領導人員及其相關主要人員的法律責任。
(二)運用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領高校師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10]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緊密相連,有關于論述師德的道德觀念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發(fā)展和弘揚我國傳統(tǒng)師德文化精華不僅豐富了新時代師德內涵而且也是正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念的導向。關于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師德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四書訓義》中寫道:“立教有本,躬行為起化之原;謹教有術,正道為漸摩之益?!碧岢隽私處煹男袨閷W生道德教育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關于教師對學生、社會的責任的討論,《論語·第七章·述而篇》記載:“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标P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要求和提升自身文化內涵的論述,在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中可以找到,“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進而能為師?!笔紫?,高校在師德課程教材編寫中應將傳統(tǒng)師德思想與現(xiàn)代教師道德理念相結合,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師德文化可以符合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的要求。其次,高校通過組織教師品讀與師德相關的經典名著,開設專門的網絡論壇為教師分享讀書筆記和讀書收獲提供平臺。
(三)加強師德考核并納入高校教師準入資格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將“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稱為“頑瘴痼疾”。[11]對于高校辦學水平和評價教師綜合能力而言,不注重將道德納入評價體系必將違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師德納入高校教師準入資格制度中是教育回歸本質和初心的必然要求,我國現(xiàn)行取得高等教育教師資格證的具體要求有滿足學歷標準、教學課時量達標、思想品德狀況良好、《高等教育學》和《心理學》考試成績達標等才可以獲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但是高校人事部門在實際開展教師招聘工作中更側重于教師學歷、科研能力、教學水平的考察,對于思想道德方面的考核多流于形式,缺乏對申請人深入考察其政治傾向、學術道德、行為作風等,易造成引入個別“有才無德”的個體混入高校教師隊伍。發(fā)揮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的引領作用,將師德評審標準納入高校教師準入資格制度中是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路徑。首先,要提高高校人事部門對申請者師德的考察意識,將師德水平放在衡量申請者是否勝任高校教師工作的首位,杜絕出現(xiàn)申請者因學歷高或科研能力突出而放寬師德要求標準。其次,應對走向崗位初期的實習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師德素養(yǎng)培訓和長期動態(tài)考察,開設針對實習教師專屬的師德教育課程,并在結課時結合考試成績及日常表現(xiàn)決定教師是否具有轉正資格。最后,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師招聘工作機制,制定規(guī)范詳細的師德標準,將師德考察工作落到實處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將師德作為決定是否能成為高校教師的關鍵標準。
綜上,教育強則國家強,師德興則教育興。師德,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對于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對于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高校師德建設是造就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的核心和靈魂,是高校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對高校教師的要求包含有:做“四有好老師”,即“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做“四個引路人”,即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堅持“四個統(tǒng)一”,即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guī)范相統(tǒng)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習近平新時代教育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內涵,結合時代特點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為新時代條件下推進高校師德建設工作提供了前進路徑和科學指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羅國杰.馬克思主義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J].大學(研究版),2015(11).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5]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7]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
[8]本報評論員.以“四有”教師為目標做好學生“引路人”[N].光明日報,2016-09-12.
[9]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社,2013.
[1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A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Xi Jinping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CHEN Yujiao
(College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anxi 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strong, country is strong, teacher morality is education. Teacher moralit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moral system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t cause. Xi Jinpings concep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e "four good teachers" and "four guides" to adhere to the "four unifications," which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ought on socialist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inherits and develops Marxist educational thought, which provides a way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cientific guidelines.
Key words: Xi Jinpings view on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eachers eth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責任編輯:馬妍春]